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4-27黄开劲梁伟成黄冀华蔡锐文梁华艳陈郁强李旭清
黄开劲,梁伟成,黄冀华,蔡锐文,梁华艳,陈郁强,李旭清,林 亮
(高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茂名 525200)
腹股沟疝为临床中常见疝气类型之一,为腹壁肌肉薄弱、腹部压力增加引起腹腔内器官、组织突出到腹膜外引起,腹股沟疝可反复突出体表,但随着病情发生、发展,突出范围更广,且易引起嵌钝等严重并发症[1]。手术修补为临床中治疗腹股沟疝主要方法,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以前路张力修补为主,在修补过程中采取不同层次张力缝合,以达到封闭疝囊治疗目的[2-3]。但传统疝气修补术修复张力较高,术后高张力情况下易引起缝合组织撕裂,增加复发风险。无张力疝气修补术采用疝气修补补片,在修补疝囊过程中用补片补充在薄弱位置,以达到降低张力作用[4]。为探究在腹股沟疝患者中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气修补术疗效差异,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2月~2020年01月我院收治46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腹部有肿块突出病史,完成超声、腹部CT等检查,确定为腹股沟疝;②患者均有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气修补术指征;③详细向患者讲解本次手术操作异同点,本次研究措施,获得患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疝患者,如股疝、脐疝等;②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缺陷、严重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用随机分组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无张力疝气修补术,23例)和B组(传统疝气修补术,23例),两组相关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 ±s)
表1 临床资料( ±s)
组别 n 男/女(例) 年龄(岁) 病程(月)A组 23 21/2 51.3±10.2 9.8±1.6 B组 23 22/1 50.8±11.8 9.7±2.2 x2/t - 0.356 0.153 0.176 P- 0.550 0.878 0.860
1.2 方法
A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管在体表投影处4~5 cm位置作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寻找疝囊位置,将腹股沟管前壁打开,游离精索,在疝囊位置将突出内容物全部还纳,充分显示疝囊,高位下结扎疝囊并缝合,选择适宜大小补片在精索后方放置,将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腱膜等和补片一同采用羊肠线进行缝合,缝合完整后完成手术,逐层缝合切口。B组患者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管在体表投影处4~5 cm位置作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寻找疝囊位置,将腹股沟管前壁打开,游离精索,在疝囊位置将突出内容物全部还纳,充分显示疝囊,采用Bassini法进行腹股沟管修补,并在腹股沟管进行后壁加强,精索后方交叠位置将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缝合,缝合完成后,逐层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2)术后并发症:包括对出血、感染、神经感觉异常、阴囊血肿等情况进行比较。(3)疗效:随访6月,结合患者腹部内容物突出体外、疼痛等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实施评价。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未复发;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复发[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美国SPSS公司)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围手术期指标( ±s)
表2 围手术期指标(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A组 23 46.3±9.8 78.7±10.8 4.8±1.2 B组 23 68.7±10.3 93.5±11.4 8.4±1.6 t- 7.556 4.519 8.632 P-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A组患者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4.35%vs.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n(%)]
2.3 疗效评定
A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100.00% vs.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疗效评定(n,%)
3 讨 论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腹壁具有薄弱、先天性损伤等特点,腹腔压力增加后可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腹膜到达体表。随着腹股沟疝病情发生和发展,腹腔内脏器通过疝囊突出后可增加嵌顿风险,引起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病情[6-7]。腹股沟疝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疝囊进行修补,以预防腹腔内容物突出体表,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将疝囊直接进行缝合,但由于存在组织缺损,直接缝合过程中张力较大,对缝合组织牵拉力量较大,不仅易增加对缝合组织损伤,还可增加术后张力,导致复发,影响患者疗效。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为临床中常用疝气修补术,为解决组织缺损、缝合张力等问题,在缺损部位用补片进行填充缝合,不仅简化手术操作,还显著降低术后张力。补片为人工材料制作而成,与机体组织相容性较高,无排斥反应,植入人体后可与周围组织快速融合,再将补片和周围组织进行缝合、固定,其稳定性更高、牢固性更强[8]。有学者在腹股沟疝患者中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修补稳定性,提高患者临床疗效[9]。本研究结果得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气修补术通过补片无张力对缺损组织进行修补,相对传统疝气修补术可简化手术操作,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轻对周围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研究指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中补片多为网格状,和组织有较强相容性,不仅能填充组织缺损,还能和周围组织形成瘢痕增生,增加修补牢固性[10]。本研究结果得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患者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疝气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血肿为疝气修补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与术中手术操作对组织损伤程度有重要相关性,同时为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重要指标,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手术创伤,进而降低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得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疝气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气患者中治疗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气患者中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和传统疝气修补术比较,手术操作更简单、术后恢复更快,降低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