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2020-04-27解君
解 君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和肠道受肠内容物阻塞而出现运行障碍和粘连有关,可影响患者预后和降低其生活质量。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在于松解粘连[1-2]。而治疗过程,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本研究分析了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当中综合护理干预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8(45.05±2.90)岁。手术中,胃部手术7例,阑尾炎手术有11例,肠道手术12例,腹膜手术3例,脾手术5例,肝胆手术2例。常规化护理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7(45.45±2.67)岁。手术中,胃部手术7例,阑尾炎手术有10例,肠道手术12例,腹膜手术3例,脾手术5例,肝胆手术3例。两组资料P>0.05。
1.2 护理方法:常规化护理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以综合护理干预。①肠人工运动。生命体征恢复后指导患者进程肠人工运动,先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实施上肢上举、屈伸等运动,并指导患者平卧,用鼻吸气,缩唇呼气,并早期下床活动。②心理疏导。因切口疼痛加上肠蠕动受抑制,患者可存在不良情绪,需要对患者介绍疾病的可治愈性,给予鼓励,减轻患者负面情绪。③按摩腹部。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的方式按摩腹部,每次按摩20 min,连续1周,力度从轻到重。④肠胃减压。采取负压吸引器实施肠胃减压,减压过程维持吸引通畅,并观察引流液情况。⑤饮食干预。禁食期间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恢复肠胃功能后给予流食和半流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3-4]。
表1 护理前后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分析(±s)
表1 护理前后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分析(±s)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护理前后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SPSS24.0软件实施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综合护理干预组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更高,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组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是75%。
2.2 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比较,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干预组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见表1。
2.3 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综合护理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分别是(0.56±0.11)d和(1.40±0.27)d。而常规化护理组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分别是(1.24±0.21)d和(2.54±0.68)d。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部疼痛等,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通过综合化护理,根据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可从胃肠减压、肠道人工运动、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等,可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和解除肠粘连,减轻患者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改善患者预后[5-7]。
本研究中常规化护理组常规化护理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对比常规化护理组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解除肠梗阻,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