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27杨东升
杨东升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应室,辽宁 沈阳 11004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病程长,且随着疾病进展患者预后不理想,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可诱发本病的急性发作,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发病初期患者以低氧血症、咳嗽咳痰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以及心力衰竭[2]。呼吸康复训练属于肺呼吸康复治疗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呼吸肌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通过局部肌肉与呼吸功能相关肌肉的功能锻炼[3],从而更好的协调呼吸肌功能,提高患者主动呼吸能力的一种护理方法[4]。为更好的提高老年慢性阻寒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所有入组者均经临床表现、肺功能、临床病史等等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次入组因急性发作,入组时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后,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60岁以上,预计生存时间超过48小时;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各种因素导致休克、拒绝使用呼吸机治疗、精神疾病以及拒绝入组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65.5±2.7)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8~34年,平均(21.3±1.5)年;对照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65.6±2.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8~35年,平均(21.4±1.6)年,两组性别、年龄、8~34病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入组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以配合医师药物干预为主,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的呼吸康复训练,注重对患者呼吸功能协调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实施吹气球训练,并嘱咐患者尽最大能力将气球吹大,直至无力吹出为止,随后开始吸气,并以最大力度缓慢吸气,直至胸廓极大扩张,每次锻炼持续5 min,并间隔30 min,随后再次进行5 min呼吸锻炼,每天进行3次。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同时嘱患者排痰结合气道湿化治疗,有条件时刻嘱患者进行有氧操和太极运动,以便提高康复锻炼耐受度。以上康复锻炼坚持进行4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吸氧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对所有入组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行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治疗情况。生活质量评价通过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量表实施,共6大项,总分0~100分,分值水平与实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睡眠质量评价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进行,共14大项,总分0~21分,分值水平与实际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吸氧治疗时间及及总住院治疗比较:观察组吸氧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吸氧治疗时间及及总住院治疗比较(d,±s)
表1 两组吸氧治疗时间及及总住院治疗比较(d,±s)
2.2 两组入组后1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入组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及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组后1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入组后1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2.3 两组住院期间行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治疗情况:观察组住院期间行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治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插管率及再次使用有创呼吸机支持比例比较[n(%)]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为气流的不可逆性的不完全受限,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呼吸功能明显降低,其造成延长的机体功能破坏,本病终末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极大影响[5]。随着环境与空气质量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进而其致死率、致残率亦有升高。本病分为缓解期与急性发作期,但无论针对疾病哪个时期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则均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治疗耐受度,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6]。
本研究针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患者,护理上,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的呼吸康复训练,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吸氧治疗时间及及总住院治疗发现,观察组吸氧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证明针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呼吸康复训练,能有效的缩短患者吸氧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入组后1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发现,入组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及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证实针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有重要价值。最后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行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治疗情况发现,观察组住院期间行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治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针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对减少使用呼吸机治疗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呼吸康复训练属于肺呼吸康复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呼吸肌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状况[7],结合局部肌肉与呼吸功能相关肌肉的功能锻炼,如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动作训练等,更好的协调呼吸肌功能,从而增加患者呼吸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和呼吸无用功,避免和减少呼吸肌疲劳,同时结合排痰、全身耐力锻炼等,达到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8]。综上所述,针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可显著缩短呼吸机及氧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