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27倪红
倪 红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抚顺 1132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但起病隐匿[1]。肝癌被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其中手术切除者仅占10%~15%,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及生命[2]。若及早发现并明确病灶的范围,性质,血管关系及周围组织情况对后续的治疗十分重要[3]。今年来,随着螺旋CT的出现,肝癌的检出率明提高[4]。16层CT可以一次性的对肝脏进行扫描,准确的得到肝脏动脉起、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扫描时相,通过观察扫描结果可以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的判断,提高肝癌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本研究为探索分析16层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表1 两组诊断后清晰率的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就诊并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130例此次研究为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意识清醒,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典过敏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排除有病毒性肝病、精神系统疾病,有脂肪肝、意识障碍,心里应激障碍的患者及药物性肝病的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年龄均值为(48.1±5.2)岁,其中巨块型16例、弥漫型18例、结节型31例。对照组39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70岁,年龄均值为(47.6±4.8)岁,其中巨块型17例、弥漫型18例、结节型30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为消瘦、发热、下肢浮肿、乏力、腹部肿痛有包块,常有消化道出血。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本组研究开始实施,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组治疗方法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都不开放,以确保患者的隐私。
1.2 方法。CT 扫描:患者在扫描前5~10 min口服500~1000 mL温水,对比剂采用浓度为300 mg/mL的优维显,流速为3~4 mL/s,总剂量为1~2 mL/kg采用德国西门子 Emotion16层螺旋CT,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层CT进行平扫,观察组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条件为:间距5 mm,层厚5 mm,矩阵512×512,200~250 mA、120 kV;注射对比剂后20~25 s进行动脉期扫描,45~60 s进行静脉期扫描,300 s后开始延迟其扫描。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病变的显示、部位、供血动脉、大小、腹腔转移、门脉癌栓等情况。清晰率为观察到的各个病变情况占总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本次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t值检验,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后清晰率的比较:观察组扫描后诊断肝癌62例,诊断阳性率为95.4%;对照组45例,诊断阳性率为69.2%。观察组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检测后同类肝癌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经过平扫检测,检出有巨块型17例、弥漫型8例、结节型20例,观察组经过增强扫描巨块型17例、弥漫型15例、结节型29例.观察组弥漫型、结节型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后同类肝癌结果的比较[n(%)]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一旦发生肝癌,自然生存期不超过3~6个月[5]。易容易发生器官转移,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早发现,早诊断给予及时的治疗,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6]。在常规的传统的CT检测中根据血流的循环及供应的知识[7],进行肝中癌细胞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容易受到对比剂剂量、速度、扫描时间、速率等等的影响[8],如果身体血管细会导致敏感度不强从而影响诊断的显示。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是肝动脉栓塞和手术切除[9]。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不断的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6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很高,在不同的时期进行扫描,通过各期的扫描图像利用血供特定,从而了解肿瘤位置血供,大小等相关信息。
16层螺旋CT扫描的速度快,可以分期扫描弥补了常规一般动态扫描的缺陷。陆启军[10]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中选取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常规的CT检查,试验组则采取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进行诊断。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后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信息详略情况以及清晰率。结果试验组清晰的了解到肿瘤动静期方面的各种信息,清晰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清晰率(56.4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本研究采用观察组扫描后诊断肝癌62例,诊断阳性率为95.4%;对照组45例,诊断阳性率为69.2%。观察组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同类型肝肿瘤的诊断中观察组弥漫型、结节型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层螺旋CT平扫在弥漫型、结节型肿瘤方便的诊断会出现一些遗漏,1616排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弥补这一点。
综上所述,16排CT多期增强扫描的运用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肿瘤供血动脉显示效果,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