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2020-04-27单强
单 强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淮安 211700)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1]。中晚期肺癌患者多伴随恶性胸腔积液,加重患者病情。临床治疗方案中,以控制胸腔积液产生速度,改善患者病情为主要目的之一,以化疗进行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案,能够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但难以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产生,所以在化疗治疗上,还可以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贝伐单抗具有抑制血管内皮因子促进血管新生与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产生[2]。为评估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我院67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7 例。纳入标准:经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胸腔彩超等诊断后确诊;了解临床治疗方案,签署同意书;配合临床治疗与检查。排除标准:化疗禁忌证、本次研究用药物禁忌证;合并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治疗的相关疾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67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一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58.82±5.23)岁。联合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7±5.25)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1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单一组给予化疗治疗。入院后进行全身化疗,做胸腔穿刺,留置导管,抽取胸腔积液2~3d。
联合组给予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化疗治疗与单一组一致,并给予5mg/kg贝伐单抗,胸腔内注射,每隔三周注射一次,共注射两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两个月后总有效率=CR率+PR率+SD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CR: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一个月;PR:胸腔积液减少>1/2;SD:胸腔积液量持续一个月无明显改变;PD:胸腔积液量增加)、治疗前后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含量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²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两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两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n(%)]
2.2 两组治疗前后CEA、sHLA-G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CEA、sHLA-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CEA、sHLA-G含量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EA、sHLA-G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EA、sHLA-G含量比较(±s)
组别 CEA(μg/L) t P sHLA-G(μg/L) t P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n=34) 204.03±32.1064.20±8.95 24.467 <0.05 31.27±5.23 8.83±1.23 24.354 <0.05单一组(n=33) 204.84±31.66114.34±14.23 14.978 <0.05 31.04±5.19 12.48±2.73 21.120 <0.05 t 0.104 17.319 - - 0.181 7.091 - -P>0.05 <0.05 - - >0.05 <0.05 - -
3 分析与讨论
早期肺癌临床症状不突出,多数患者多于中晚期进行治疗,该时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明显,引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淋巴液流体静压增加,所以患者多伴随恶性胸腔积液[3]。
贝伐单抗是血管内皮因子的人源化单克隆单孔,能够起到抑制血管内皮促血管新生、细胞新生作用,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较有效的提高癌细胞抑制水平。本次研究中以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单纯化疗治疗,结果指出,在联合治疗中,近期疗效更显著,联合组总有效率73.53%高于单一组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423,P<0.05)。说明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及效果。另外,联合治疗中,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CEA、sHLA-G含量低于单一组。癌细胞的增值与浸润是造成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在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治疗的方案下,能够更好的起到抑制癌细胞增值,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生成的效果,因此治疗后胸腔积液中CEA、sHLA-G含量降低。
总的来说,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以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癌细胞生长抑制效率,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