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2020-04-27陈晓勇

医药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母沛出血量产后

陈晓勇

(重庆市梁平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 405200)

产妇在分娩后常会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是当前产妇死亡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且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发病率更高,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欣母沛和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技术检查后,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我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本次研究同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到两个小组中,A组85例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30.5±4.2)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8±7.1)周;B组85例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1±3.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6.5)周。各组患者年龄、孕周等基础信息经检验,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A组患者采用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先给予患者子宫肌肉注射欣母沛(国药准字H20070251,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以0.25mg为宜,随后对患者实施B-Lynch缝合术,在腹腔将子宫脱出之后,立即对子宫进行细致清洗,向子宫前后壁施加压力,如果患者出血量降低,则可开始手术,在患者切口下方3厘米左右以及在右侧子宫边缘3厘米处,使用1号吸收线90度刺入,并在子宫切口上缘上方3cm处出针,利用可吸收线对宫底进行拉扯,并在距右侧宫角3厘米的位置,按子宫肌膜、肌层、蜕膜层的顺序刺入,随后以同样的方法对左侧进行处理,缝合切口[2-3]。B组患者仅实施B-Lynch缝合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出血速率低于50mL/小时;有效:患者子宫收缩有所恢复,出血速率为50mL/小时;无效:患者子宫收缩未恢复,出血速率高于50mL/小时。同时对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和手术时间进行详细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A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4.12%和97.65%,B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00%和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指标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52.7±21.3ml)、手术时间(50.1±7.5min)及术后出血量(352.1±11.7ml)显著少于B组出血量(1098.2±33.7ml)、手术时间(74.8±11.3min)及术后出血量(556.9±15.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出血量(ml)A组 85 652.7±21.3 50.1±7.5 352.1±11.7 B组 85 1098.2±33.7 74.8±11.3 556.9±15.3

3.讨论

产妇不良心理、产程过长、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患者出血后,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生命体征会出现急剧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4]。欣母沛为15-甲基前列腺素,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从而增加子宫内压力,促使血窦闭合,减少出血,与其他宫缩药物相比,欣母沛的作用时间长,且用量小[5]。B-Lynch缝合术则为临床上用于控制宫缩乏力的常用术式,可通过压迫子宫来降低出血量。在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少于B组患者。

综上所述,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因宫缩乏力所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降低,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母沛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对比用不同方法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