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阑尾炎社区外科的诊断治疗体会
2020-12-03吴礼果
吴礼果
(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60)
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进展快、危害大等特征,老年群体的阑尾炎发病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需尽早实施确诊,并实施救治措施[1,2]。社区医疗机构在救治阑尾炎患者方面具有地理优势,但是社区救治水平仍有待提高,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018年在本社区医院行外科治疗的40例60岁以上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患者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018年在本社区医院行外科治疗的40例60岁以上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显示高度疑似阑尾炎,并在开腹探查后确诊为阑尾炎。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62~72岁,平均68.15±6.03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例,合并高血压者6例,合并慢阻肺者3例,合并脑卒中者3例。
1.2 超声诊断
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腹部扫描,凸阵探头3.0~5.OMHz、线阵探头8~13MHz,常规先进行快速全腹扫查,先寻找升结肠,顺升结肠向下探查,逐渐加压,探寻阑尾位置,寻找阑尾根部,或探查疼痛或压痛最明显处,然后换用高频探头作局部扫查。观察阑尾位置、径线、腔内及周围组织情况。
阑尾外膜及粘膜层连续性、阑尾周围情况。
1.3 外科治疗
患者均行常规阑尾切除术(开腹):硬膜外麻醉,右下腹麦氏点周围压痛点作3~7cm切口,探查腹腔及阑尾情况,隔开周围组织,用组织钳提起阑尾,结扎根部,切除阑尾,随后0.5%甲硝唑溶液清洗腹腔,检查无出血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腹腔。术后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3~7d。
1.4 观察指标
术后,收集患者超声诊断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病情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其他转归情况。
2.结果
2.1 超声特征及诊断结果
40例患者超声探查显示30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后经手术探查证实。
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细小管状结构发生改变,明显增粗,阑尾直径为7~9mm,纵切腊肠样,横切呈靶环状,粘膜层清晰且连续,管壁可见血流信号,部分阑尾周围包绕炎性脂肪。
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直径增粗达到10~12mm,纵切和横切面影像与单纯性阑尾炎相似,但粘膜下层存在中断,宽带状高回声,管壁血流信号较单纯性阑尾炎更丰富,同时腔内可见粪石影,部分患者伴有积液,阑尾周围包绕炎性脂肪。
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直径增粗最为显著,本例患者达到16mm,管壁显著增厚,纵切面管状,粘膜层连续性完全破坏,粘膜下层完全消失或存在多处中断,层次不清,管壁血流信号丰富,伴有积液,阑尾周围包绕炎性脂肪。
2.2 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
40例患者均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入院,其中8例患者伴有体温升高表现,9例患者伴有腹胀、尿频等症状。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未见切口感染者、肠梗阻、肠粘连者,2例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经清创处理,切口愈合;40例患者术后3~8d,均康复离院,无转院者。
3.讨论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老年人阑尾炎发病率明显升高,而社区接诊的急腹症患者群体中老年人占比也逐步升高,这类阑尾炎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极容易引发穿孔、腹膜炎等危险情况,迫切的需要社区提高救治水平[3]。
超声是急腹症的首选诊断方式,也是社区诊断阑尾炎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总结患者超声影像特征发现,正常阑尾为细小管状结构,但阑尾炎患者均已经发生形变,明显增粗,且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粘膜层均存在中断表现,部分患者可见粪石影或(和)积液,特征性较为显著。超声诊断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阑尾切除术,目前这类手术的社区开展率较高,实施效果良好。本次研究患者术后3~8d均康复离院,无转院者,并发症风险较低,预后良好,可见社区救治效果可靠。但是需注意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手术感染风险较高,术中必须采用抗菌药物彻底冲洗腹腔,术后积极实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做好围术期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阑尾炎患者主要依靠超声诊断,合理开展外科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改善其预后,社区救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