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职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2020-04-26秦迎春彭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6期
关键词:工匠南京培育

秦迎春 彭超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职校学生校园生活相融合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弘扬敬业爱岗的优秀文化传统。

[关    键   词]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176-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追溯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工匠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 创造出了绚烂、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专著《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古代工匠最典型的气质就是对自己的技艺要求严苛,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地做到极致,精益求精,锱铢必较,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和作品怀有一种绝对的自尊和自信。[1]

《庄子·养生主》中解牛的庖丁可谓是技艺炉火纯青的古代工匠代表,韩愈在《师说》中赞美工匠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也说明了工匠们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创新的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包含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二)时代召唤工匠精神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从 2016 年至 2018 年,工匠精神连续三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说明了工匠精神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需要加强当代工匠培养,大力培育和传播工匠精神,让工匠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征程中的坚实力量。[2]

2019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为快递小哥深情点赞。这一新闻背后,折射出社会对劳动和奋斗的格外崇尚。同时也说明了每一个踏实工作、心怀梦想的普通人都值得人们尊敬,只要你爱岗敬业,遵守職业道德,积极进取,你就是新时代的追梦者,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三)培育工匠精神,彰显职教特色

长期以来,社会上都存在“重学轻技”的观念,人们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认为读职业院校“没出息”“低人一等”。学生选择职校是无奈之举,专转本等升学方式仍是他们的首选。职业教育怎样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呢?那就必须建立与社会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新标准告诉我们: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创设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注重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可以说,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独特名片。

二、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职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活动实践研究

如何培育职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一直在摸索,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并尝试将之与工匠精神进行融合,使之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习得“工匠精神”的实质和精髓,从而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一)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每一座城市都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城,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京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工匠精神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手工制作方面,云锦、花灯、金箔工艺是其中的翘楚。“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2009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已经存在一千六百余年,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以品种繁多、图案庄重和色彩绚丽而著称于世。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云锦在传承的同时也在尝试创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说:“一定要先传承后创新,要守住云锦的根本。”尽管他已经退休了,但仍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发挥余热”,这不正是工匠精神中的精业与敬业的写照么?

秦淮灯会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花灯的“非遗”传承人曹真荣拥有自己的“花灯制作坊”,他在指导徒弟们扎制花灯的时候,强调既要回归传统艺术,又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这不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么?

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南京,是世界五大金箔产地之一,集中着我国70%、世界60%的金箔生产量。如今随着打箔机器的普及,金箔产量大大增加,但省级非遗传承人葛义根却坚持:“用人工捶打才是南京金箔真正该有的样子!”专注于手工制作的技艺与传承,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动人之处么?

在语言艺术方面,南京白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建筑方面,巍然屹立的明长城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工匠。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弘扬,创造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们更是职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需要当今的职校生——未来的职业者代代相传下去。

(二)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要顺利开展,既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教师的积极践行,更要有学生的活动实践,还要有社会的接纳认可,这一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来保障运行。为此,我校建立了“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运行管理机制,订立了明确的规章,从文化环境的培育、课堂教育的挖掘、校企合作的运行、社团活动的开展及家校联合的教育等方面展开了实践研究。

1.创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环境,倡导工匠精神

在近年来的研究实践中,秉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创建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环境,如班级的读书角布置、黑板报宣传、主题文化宣传等,充分挖掘南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工匠精神的宣讲地,创设教育环境,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近年来,我校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一直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出版了“能行天下”和“远见成就未来”书系,编写了彰显专业特色和工匠精神的《味蕾的天堂》,并将之纳入校本课程,进行“以文化人”的培育实践。

2.立足课堂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体悟工匠精神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在实践教学中,我校坚持立足语文和德育课堂,宣讲南京优秀传统文化,研读体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课后开展“走进家乡”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掘南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历史、传统技艺、名胜古迹,让学生在走访中感悟南京民俗氛围,同时开展手工制作评比等活动,使其在感悟南京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的同时,透过作品体悟匠人的匠心,激发对工匠精神的认同与敬仰,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践行工匠精神

除了课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样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我们开设了“企业进课堂”活动,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实践上的指导。2019年,我校“名家进校园”主题活动举行,著名主持人、记者敬一丹为南京商业学校师生开展了一场“镜头内外的目光”主题分享会,敬一丹从主持人工作的角度,回顾了本职工作的一些独特经历,她还带来了自己所著的书籍,与学生分享。从她的镜头内外,始终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芒!她的讲述赢得了学生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也让学生明白了“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此外,我校还定期邀请往届杰出的毕业生回母校,让他们与学弟、学妹们谈谈自己对专业学习的感受、对就业、创业的体悟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望。这些学长的成长经历,对年轻的学子们也是一种激励。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使其成为技能娴熟的未来职业者,我校设立了“五月技能节”,展开了“百团大战”的社团活动,检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各个系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开展技能大比拼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将传承工匠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坚持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企业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它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在校企合作中,我们采用“送出去”的方式,采用见习和实习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技能有更直接的体悟。进入相关企业,学生通过岗位实习,可以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文化理念,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校企合作的常态化开展,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思想境界,塑造技术人才的“工匠精神”。[3]

5.加强家校联合,养成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阵地,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实践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的家长生于南京,成长于南京,他们对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故土情结,对南京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刻的了解。他们从事着不同行业的工作,对本行业中的工匠精神也有着自身的体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邀请他们参与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来,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以学校教育为原点,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从不同层面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学校在全国排第67名,在江苏省名列第4名,南京第2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职业学校在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可以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就地取材,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動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01.

[2]蔡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路径新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

[3]张行健.高职院校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为依托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工匠南京培育
90后大工匠
南京大闯关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