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生态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

2020-04-26武凌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个体群体大学

武凌云

[摘           要]  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态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构成要素、生态平衡性以及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应提倡教师发展环境的生态意识,在社会制度、学校制度、教育政策、教师培养以及教育技术条件各个层面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充分发挥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影响。

[关    键   词]  教育生态;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232-02

一、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职业个体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内在因素主要体现为教师作为个体自身的影响因子,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动机、兴趣以及发展规划等;外在因素指教师作为主体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因子,主要体现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条件和保障措施,社会制度、学校制度、教育政策、培养模式等都属此列。传统的教师发展研究更多地关注影响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忽视了对促进教师成长环境的研究。因此,从生态视角研究教师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为基点,用生态的理念去诠释和解读教师专业发展与其成长环境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二、教育生态学

事实上,早在1976年,美国学者Cremin.L.A.就将“生态”的理念引入教育领域,提出“教育生态学”的说法。英国学者Eggleston.J.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教育生态学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分布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国内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吴鼎福发表了《教育生态刍议》,这是国内第一篇研究教育生态的论文,首次对教育的生态环境、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以及生态系统等问题做了探讨。21世纪初,国内教育学家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生态,贺祖斌在《高等教育生态论》一书中,首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态观、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主体和对象,是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也是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三、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哪些要素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如何影响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保持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组成

“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教育环境就是指影响教育活动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就是影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也可分为不同的组成要素。从生态学角度,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因素。从教师作为群体的发展和作为个体的发展的角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又可以分为群体生态环境和个体生态环境。从教师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角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系统又可分为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教师群体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多重关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系统。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信念、专业知识、自我和职业认同、幸福感、教育教学行为等,最终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大学教师專业发展环境的生态平衡

生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生态平衡问题。如何保持生态平衡也是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目前大学教师的发展环境看,教育生态失衡或失调现象较为常见。从大学教师成长的学校和职业环境看,教与学比重分配失调,过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导致教师精力不足,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等。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看,缺乏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体系。从对大学教师的评估体系看,现有的评价制度过于功利化、形式化和标准化,不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教师对教学研究和专业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创新,从而限制了大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空间。从大学教师成长的群体环境看,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失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构成比重不合理,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知识。从教师成长的个体环境看,个体教师受限于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很难做出针对个人的具体职业规划,有计划地开启专业发展。教师个体职业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往往和教师所在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体系、继续教育制度、教师群体、家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衡的生态环境会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要协调好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教育制度、职业培训、大学教师管理体系、群体教师发展、个体教师发展等各个层面创建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

在生态学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体现为:(1)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2)强调人的能动性;(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其目的是使人类和自然能够保持协调、平等、持续的发展,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共同发展。保持高等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遵循持续性、公平性、协调性的教育原则。

教育整体的发展要关注其可持续性,教育体系内的每个个体更应该如此。个体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其自身发展也会关系到整个全局的良性循环。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可持续發展也关系到未来的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这个层面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教育生态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意识

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推进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因此,管理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相关社会部门、教育领域要提倡教育生态的理念,不仅关注群体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更要重视个体教师的成长氛围。

(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化保障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为基点,依次建立良好的教师教育保障制度,营建有利于大学教师成长的积极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如制度化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引进教师竞争机制、完善对教师的多维评价体系等。

(三)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大学教师适应新时代教学模式的必备能力,也是信息时代大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无限可能,因此,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可以操控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习得不仅在于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意愿,其外部条件的保障也至关重要。教育技术培训和指导、硬件设施配套、教育技术能力考核或评价等诸多外部条件都会影响到教师技术能力的习得。

(四)建设大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从教师作为群体和个体的角度,教师发展可分为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群体学习和群体发展的一种实践。根据学术界的界定,学习共同体一般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共同组成的团体,彼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任务,在学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成学习个体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群体构成个体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发展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可以进行深度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彼此学习、共同成长。

(五)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

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既体现在其作为主体和个体的专业能力发展方面,也体现在教师成长环境方面。在高等教育中提倡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非凡,因为它关系到整个社会全局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他们为社会各个领域培育大量的人才,关系未来社会的发展。

五、小结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转向,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个体的自觉学习和提升,更离不开教师自觉学习的生态环境,民主、文明、积极的环境氛围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应提倡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意识,在社会制度、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信息技术条件等层面,应该保障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重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充分发挥外部环境因素对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25.

[2]卢君臻.教育生态环境简论[J].临沂师专学报,1998(2):63-65.

[3]宋改敏,陈向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生态学转向[J].现代教育管理,2009(7):49-52.

[4]潘懋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3-8.

[5]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3-127.

[6]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3):12-16.

[7]张坤媛.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40-142.

[8]朱玲.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7(35):5-8.

[9]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33-36.

[10]顾小清.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国际研究现状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0-44.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个体群体大学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调查
中间群体
至善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