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0-04-26方莉
方莉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高层次需求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这对中职护生的文化水平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如何,怎样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对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内驱力、外动力两方面提出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文化课教学;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022-03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职教体系日臻完善,普职比基本达到1∶1,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各职校对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愈加重视。就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而言,随着普通百姓对身心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行业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对护理专业学生文化水平提出的要求,更是对中职文化课提出的挑战。护理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文化课教学模式,以满足百姓对高层次健康生活提出的需求。为此目的,我们开展了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南宁市卫生学校等3所中职卫生类学校教师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发放学生问卷355份,收回有效问卷350份。
(一)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调查
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中考成绩普遍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中考等级,不论是总分还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单科成绩,大多数为C等级或以下,这让不少学生对中职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存在偏见并产生错误认识。38.3%的学生认为中职阶段没必要开设文化课,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表示出“有趣、实用”的学生仅有4.3%,认为“枯燥乏味、不能忍受”的学生有12.6%。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学生认为文化课学习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没有实用价值,他们认为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是通过专业技能学习来实现的,与文化课培养的综合素质无关。入学前,他们以为中职课程仅仅涉及专业学习,不包括一度让他们头痛不已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这种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加上初中阶段文化课学习的挫败感让他们对中职文化课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不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而是为了能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
在文化课自主学习和自控力方面,53.4%的学生认为对专业课程的自主学习情况优于对文化课的自主学习情况;58%的学生认为学习自控能力弱,文化课学习自控能力尤甚,文化课上经常开小差,课业也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两方面能力的缺失成为中职生学习道路的巨大障碍。
关于“是否愿意通过微信等方式开展文化课学习?”80%的学生表示期待。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得知,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里,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往往不好意思当面向老师提问,但愿意与老师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提问,或者观看微信里的教学视频。
(二)文化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参加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的教师均是专任教师,这些教师有丰富的中职文化课教学经验,文化课教学工作年限达5年以上的占66%,10年以上的占32%。
所有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无一例外地认为,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学习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未来职业生涯和个人综合素养非常有益,在中职学校开设文化课是必须的、必要的。调查数据显示,90%的教师认为,学生文化知识底子薄弱,教学形式、方法和教材内容不合适等,导致护理专业学生文化课学习态度冷淡。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高,20%以上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被动式学习给文化课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关于“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0%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文化课使用的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相重合,与行业需求脱轨,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于“您身边的教师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的情况”,43%的教师选择了“无”,选择“偶尔有”的占32%,选择“总是”和“经常”两项的教师仅占25%。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去改变这个现实的教师却为数不多。
在“文化课的评价方式”方面,62%的受访教师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考试相结”的评价方式。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沿袭了中学的教学模式。仅有4%的教师對现在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给出肯定的答案,给出“差评”的教师达到60%。
此外还了解到,62%的教师周学时达18学时以上,这些教师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日常工作让他们难以全面兼顾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的工作。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文化课教师由于自身学科壁垒、生源质量低、文化课在职业教育的边缘地位等综合因素,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感到迷茫,也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和教改。
二、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现状
通过对问卷数据研究,以下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生源分类无规划
大多数中职学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没有对前来报读的学生开展专业分类梳理。学生专业的分配只是根据学生或家长单方面的意愿进行安排,护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进行生源分类耗时费力,但却有利无害,既方便了日常管理,更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缓解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矛盾。
2.重专业技能培训、轻文化知识传授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現象。为了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吃饱”“吃好”,大量削减文化课学时,甚至取消某些课程的设置。这些做法看似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实则削弱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才培养的目的相去甚远,失去“综合素质”这张优质门票的优势。
3.人文综合素养培养没有被纳入教学目标
传统意义上的护士工作范围和角色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护理工作的要求,“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理念正逐步被“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所取代。目前,护理专业文化课教学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缺乏对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情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令行业满意、让病患夸赞的优秀护理人才。
4.文化课教材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
一些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已经被行业规范标准淘汰多年的内容依然没有得到更新。学生带着这些陈旧落后的知识走向社会,无法与用人单位顺利沟通和对接。此外,教材的选用没能紧扣中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护理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内容少之又少,针对性不强。
(二)教师层面
1.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
绝大部分文化课教师出身师范类院校,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多用讲授式进行知识的灌输,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旧是一张试卷。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评价标准再次应用在这些中考失利的孩子们身上,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再次失去信心和动力。
2.文化课教师的工作缺乏激情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少,教师授课没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一些职业学校过于强调中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文化课教学被“边缘化”,课时遭到大幅删减,文化课成为点缀。教师的工作失去了激情,奋斗没有了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已经成为一些文化课教师工作态度的写照,有的甚至采取“我只顾播种,种子能否发芽,茁壮成长,一切听天由命”的消极做法。
3.文化课教师缺乏行业经验
一些文化课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与企业、行业的接触或者接触的深度、广度不够,拿不出亲身实例或典型案例来剖析文化基础知识与职业发展和需求的关系,使得授课内容变为说教空谈,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共鸣,唤醒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反而适得其反,引起反感,这是中职护理专业文化课职业教育属性的迷失。
(三)学生层面
1.文化课基础薄弱
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具体体现在:语文方面,错别字、病残句多,请假条、借条、收据等常用应用文格式混淆;英文方面,词汇量少,多数学生的认知词汇量不到300个,语法概念模糊不清,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几乎为零;数学方面,很多学生对较复杂的四则运算束手无策,更不用说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
2.学习兴趣低落、动机不强、目标不明确
中考过后,这些学生与普高无缘,职业学校成了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通道。内无学习动力,外无压力的他们“被迫”来到职校,对于“未来我要做什么?”“我为何要选择护理专业?”“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我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储备?”等现实的问题,从未有过思考,也不知该如何思考。
三、对策
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是“弱势”群体,如何在职业教育阶段唤醒他们昏睡的潜能,帮助其重拾生活学习的自信,培养及提升综合素养,需要从学生的内驱力、教师的外动力两方面找对策。
(一)内驱力方面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一技在手行天下”已不再是现在职场上的万能通行证。现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最初“一技在手”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发展到如今的“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的综合型人才。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态度、方式方法和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锻炼,提高其自身文化素养,缩短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二)外动力方面
1.改变工作态度,加强文化课教师职业素养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灵魂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能因为文化课地位发生变化而把消极情绪带到教室,影响课堂教学,降低教学质量。职校文化课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专业知识、行业知识,还应有正确认识中职文化课地位的意识,即“提升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一线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换言之,中职文化课教学以“育人”为首要任务,帮助学生夯实职业生涯发展的文化基础,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2.加强护理专业文化课课程改革
“高素质+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中职学校文化课课时减少、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弱、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解决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学生个体差异、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衡等问题,就必须对文化课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改革。
3.开发以“必须、够用”为维度的文化课校本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授课过程中,中职教师须以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谨记文化课的通识作用,迈出文化课自身的学科体系,结合行业的特色、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科学的筛选和重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开发由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通用模块和应用模块构成的“1+1”中职文化课教材。
4.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平台,构建易教、易学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套教材再好,教学组织再完善,教师的教改热情再高,如果学生厌学、不学,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教师应该借助网络,搭建便于师生学习和互动的学习平台,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安排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结合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改革,其重点是将“适宜的教材+适宜的教学方法+适宜的学习方法+合理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5.完善文化课混合教学的评价体系
文化课混合教学的评价把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方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不唯分数论,从而获得公正、公允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我们的社会处于高速变革时期,各种知识和技能都在不断更新。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做保障,一味追求职业技能学习,原有的技能势必会遭到淘汰,职业发展进程也会受到挫伤。这将会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残酷现实。为了避免这个残酷现实的到来,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文化基础课程,恢复文化课应有的地位。文化课教师应有忧患意识,以认真积极的姿态,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授课质量,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挑战,帮助他们在职业道路上乘风破浪,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0-03-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