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循环”理论视野下大班幼儿分享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0-04-26王冉冉
王冉冉
幼儿期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分享阅读因其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而倍受推崇。艾登·钱伯斯在其著作《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中将阅读行为视为循环过程,选书、阅读、回应(讨论)是在循环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阅读循环”理论强调在幼儿自主阅读之后,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分享阅读实践中支持幼儿进行合作与讨论,让幼儿围绕阅读内容进行同伴互动或者师幼互动,在互动中获得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一、合作式阅读,理解图书的基石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还需要在人际互动(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中寻找阅读榜样、阅读同伴。通过对阅读榜样的模仿获得有效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与阅读同伴的互动不仅仅可以获得阅读的持久动力,增强阅读的自主性,更可以强化阅读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图书的内容。
1.师幼合作阅读,积累阅读策略
教师作为幼儿主要的阅读榜样,具有一定的阅读功底和指导幼儿阅读的能力。在与幼儿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与幼儿进行针对性的互动,引导幼儿积累阅读策略。师幼合作阅读主要有两个方面:(1)教师在活动前为幼儿准备适宜的阅读任务,使幼儿带着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自主阅读;(2)在师幼共读中,教师在阅读策略上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包括观察画面、情节解读以及阅读记录和讨论等。
案例1:任务阅读——《12只兔子的家》
《12只兔子的家》是一本画面非常丰富但是缺少情节的绘本,对于阅读水平低的幼儿,在自主阅读时很容易陷入茫然的状态,而阅读水平高的幼儿又容易因为任务而使阅读受限。因此,教师设置了三级任务供幼儿自由选择:
任务一: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物品并统计数量,为支架幼儿的学习,教师提供了七组任务卡。
任务二:请幼儿仔细阅读画面,根据画面线索,判断索菲亚依次去过哪些地方,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小伙伴讨论自己的发现。
任务三:请幼儿自由阅读,记录自己的发现,或者阅读中产生的疑问。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任务,带着任务去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给予建议。在规定时间完成后,幼儿可和同伴或者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将阅读所需要的观察能力、前后画面联系能力以及阅读理解与思考能力渗透在三个任务中,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2.同伴合作阅读,理解阅读内容
教师作为阅读榜样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也倡导幼儿同伴间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让幼儿在交流与合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阅读材料,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在表达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受過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获得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和能力发展。同伴合作探索阅读主要指两人及以上进行合作阅读。在一定范围内,由多人共同协商选择阅读材料,商量好分工与任务之后,选择要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记录,最后由一人向其他小组汇报阅读内容。
在阅读《蚂蚁和西瓜》时,请幼儿两两自由分组,商量好记录与汇报的分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并交流阅读内容,由一人在“蚂蚁之家”板块上进行阅读记录,另一人则需要在所有队伍完成记录后向大家汇报阅读发现。
小组合作模式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团体阅读氛围。在合作探索阅读过程中, 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学习,彼此交流对同一阅读内容的不同看法,能够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也能够将图文信息转换成语言、绘画等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
二、讨论式阅读,交流表达的桥梁
通过某种形式的阅读后讨论,阅读者可以交换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热情、交流阅读中的困惑,同时探索不同阅读领域的意愿也会提高。艾登·钱伯斯经过研究认为“阅读讨论”在阅读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对于任何一个阅读者,讨论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通过交流而建立的,是通过阅读同伴之间对彼此的困惑之处的讨论与解释形成的。
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仍然不够活跃,在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时,还需要借助材料的提示进行语言组织。在阅读时,幼儿所做的阅读记录成为他们讨论时的“发言稿”,帮助幼儿梳理发言逻辑。阅读记录是以图画的方式进行的表征。幼儿在阅读图书后,将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者疑问以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就是幼儿将阅读时获得的图画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后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在此基础上,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开展阅读讨论和阅读分享。
组织幼儿开展阅读讨论,教师可以事先想好讨论主题,并在阅读开始前提供给幼儿。在幼儿分组后,由组员共同协商讨论主题,由组长围绕主题组织阅读讨论,并由一人以图画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教师可参与某一组协助组长组织讨论,以平行参与的方式示范如何组织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并分享讨论结果。
在大三班第一次开展分组阅读讨论时,教师给出如下讨论主题:你喜欢这本书哪些地方?这本书有没有让你感觉困惑的地方?你想跟大家分享这本书的什么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意愿选择四名小组主持人,再请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小组,由主持人负责组织幼儿选择阅读的书籍和讨论主题。选定好书籍和讨论主题之后,幼儿人手一本书开始阅读。在所有人结束阅读之后,主持人请幼儿依次发言,并记录下他们的发言。各组讨论完毕后,主持人带着记录纸坐在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实录:
A组:《寄给蛤蟆的信》
大家好,我们看的是《寄给蛤蟆的信》,我们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沈墨问一只青蛙(作者注:事实上是蛤蟆)为什么这么胖,夏烨磊问青蛙为什么会写字,还有张一涵问青蛙的信里到底说了什么。
B组:《搬过来,搬过去》
大家好!我们看了《搬过来,搬过去》。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长颈鹿和鳄鱼的新家里有很多奇怪的家具。它们的床一边长一边短,厕所可以把头伸出去的,楼梯也是一边高一边低,还有书架高低也不一样的。它们现在在泳池里喝茶了。
阅读讨论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需要仔细去阅读书籍,才能让讨论顺利进行。讨论的进展也依赖于主持人的组织和同伴间的分工配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倾听者又是表达者,从发表自己的看法,到向全班幼儿进行汇报,这是一个绝佳的提高幼儿交流表达能力的途径。
三、自由式阅读,独立阅读的新起点
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指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完成任何阅读练习和任务。在合作探究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阅读策略,并形成多角度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记录或讨论,具备将阅读输入的信息再转化输出的能力。至此,幼儿已经具备较高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教师只需要为幼儿准备好阅读环境,除非幼儿需要教师参与,否则教师完全可以退居幼儿身后。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在何时、何地、选择何种书籍、以何种方式,以及与谁一起进行阅读,根据需要进行阅读记录,并决定是否与同伴讨论、分享阅读内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