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纠正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0-04-26罗环
罗环
辰辰剛进入中班,常常一个人玩,小朋友不和他玩,平时语言较少,只是偶尔与一个叫汉汉的小朋友一起玩,但很少见到他们热烈的交流。老师或其他幼儿与他交流时,他很少直视对方眼睛,总是用“嗯”“好”等语言做回应。辰辰常出现和小朋友抢玩具的情况,上课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摸别的小朋友的头。在找小伙伴的游戏中总是没有人找他,也常被其他小朋友拒绝。辰辰生活自理能力差,经常将大便拉在裤子上,吃饭常含饭,总是到最后都吃不完。
辰辰小朋友的这些表现,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特点。社交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下,或者说在同伴环境下,儿童跨时间情境的各种独处行为。该行为在儿童4~7岁时表现较为突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沉默寡言型 、主动退缩型、被动退缩型。辰辰的表现属于被动退缩型,即幼儿社会技能较差,常常不受同伴欢迎而被孤立。
对“辰辰”社交退缩行为的原因分析
针对辰辰的情况,我们与家长谈话,了解家庭情况,还访问了辰辰原来的带班老师,获取了有关辰辰的多方面信息。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问题树”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
问题树是一种以树状图形系统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通过画问题树(如下图),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后果及其中的各种联系。
原因一: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辰辰是中班小朋友,其年龄特点就是社会交往能力不足,不会恰当地表达,不能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常出现同伴冲突。而辰辰家长对他过度宠溺、保护过度,不给他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得他缺乏相关经验。辰辰常年跟爷爷奶奶住一起,平常上幼儿园都被爷爷抱着,爷爷奶奶什么都不让他干。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限制了他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削弱了他与人交往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其遇事退缩,缺乏动力。另外,辰辰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也影响他的社会交往能力。
原因二:未获得教师的有效鼓励
教师一方面对辰辰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由于辰辰自理能力非常弱,因此教师将很多精力放在关注他的自理及安全等方面,而未意识到过度关注辰辰的自理能力,反而会导致同伴对辰辰的负面评价,使辰辰缺乏成就感,不利于辰辰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对辰辰的优势关注不足,教师虽然发现了辰辰思维灵活、爱看书等优点,但只是偶尔表扬一下,未能帮助他在班级中充分彰显优点、建立起自信。
原因三:被同伴拒绝
一方面,辰辰自理能力非常弱,做事总在最后,同伴对辰辰形成了负面评价。另一方面,辰辰常与同伴发生争抢等不当的动作,引发同伴的拒绝。辰辰由于想加入同伴游戏,但不会交往,本身性格中有些易冲动,总是边说“我要、我要”“我的、我的”,边冲动地伸手抢别人玩具,且不听教师劝解,致使其他幼儿对他颇有怒言。有时候辰辰上课时还把头凑到同伴耳边,或用手摸别人的头,干扰小朋友,引起小朋友的不满意。
原因四:缺乏自我效能感
一方面,辰辰不擅于表现,虽然有优点却不够突出,而自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却非常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挫,获得赞赏和认同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因缺乏交往经验和亲密的同伴关系,辰辰较少能获得成功交往的机会。而较少的活动参与性、较低的成就感和更多的孤独感,则使辰辰行为更加退缩。另外,同伴对辰辰的评价和行为也在不断挫伤着他的自我效能感。如在玩超市游戏时,同伴对他说:“你买东西总不付钱啊。”“让××当收银员,你老抢。”
原因五:非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
辰辰父母常常在教育中缺位,辰辰跟着爷爷奶奶住,被爷爷奶奶过度保护和溺爱。而辰辰的母亲教养方法则较为专制,经常用呵斥、控制的方式教育他。辰辰不好的表现往往会刺激母亲用严厉的方式来纠正,忽视了他的心理需要。研究表明:没有与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和焦虑、更差的情绪调节能力和与同伴交往的社会性能力、更多的入学适应问题。
对辰辰社交退缩行为的干预措施
以真诚赢得信任,家园协同
幼儿园与家庭只有同心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面对家园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家庭教育干预,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议:1.转变辰辰爷爷奶奶过度溺爱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鼓励辰辰独立。2.家中所有人的教育要求统一。3.父母多陪伴辰辰,关注辰辰的心理需要,建立安全感。
关怀鼓励,以爱心唤醒力量
1.帮助辰辰发现自己的优点,引导同伴发现他的优点。我们发现辰辰特别喜欢阅读,他经常一个人拿着图画书在图书角阅读,在集体阅读活动中也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于是我们有意识地请辰辰在过渡环节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图画书,在阅读活动中多请辰辰回答问题,并大声地表扬他,让所有的小朋友们看到他的优点。
2.同伴互助,自由结伴。我们引导全班幼儿结伴互助,自由选择玩伴,互相当小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教别人一个小小的本领。对不能自主结伴的幼儿,我们予以适当的帮助与支持。如在辰辰吃饭困难时,我们请乐于助人的燕燕帮助辰辰。燕燕提醒辰辰,并教辰辰怎么吃,燕燕吃完了等着辰辰吃完一起送碗,效果相当不错。
游戏指导,提升社交技能和交往自信心
我们仔细观察辰辰与同伴一起游戏的表现,发现他有想参加别人游戏的愿望,但是常常发生与人抢玩具的现象。如他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超市游戏时,他走过去伸手就夺过别人手里的收银机,自己玩起来。显然,辰辰不会向别人询问能否参加游戏,缺乏发起同伴交往的语言技巧。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意识地指导辰辰学习如何用语言发起同伴交往。如看到辰辰自己一个人在捏泥,就问他:“辰辰你想和小朋友一起捏泥吗?”“我也想和洋洋一起捏泥。”“洋洋,我可以和你一起捏蔬菜吗?”“辰辰,你可以怎么说?”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辰辰学习如何加入别人的游戏中。
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小朋友和辰辰一起玩,让他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如班里开了个蔬菜市集,教师鼓励辰辰当餐厅小服务员。这一角色需要大量的同伴交流,可以营造一个同伴交往的游戏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对辰辰进行个别指导,示范与提示,让辰辰知道了怎么当餐厅小服务员,会询问客人需要点什么菜,向客人介绍今天的菜,会礼貌地用“欢迎光临、谢谢、请”等词。辰辰的社会交往机会增加了,社会交往技能也就获得了提升。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跟踪、分析,家园协同教育,我们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辰辰变得活泼开朗了,玩伴也多起来了,能比较自主地与同伴交往。辰辰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提升了,入园时自己走、能独立进餐、如厕、穿衣,并能按要求独立收拾与整理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