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0-04-26徐静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徐静

【摘 要】 数学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基础逻辑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制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新课改的推行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增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进措施

一、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1.知识水平不足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解决问题的基础条件,没有知识,只能胡乱猜测,大大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小学虽然都开设有数学课程,但许多小学生学习不认真,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不能将一些基础知识串接起来灵活运用,导致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一向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单方面地向小学生灌输数学理论知识,很少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长此以往,小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厌于主动思考、勤于提问,同时有损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难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数学这类理论逻辑性较强的科目,难度较高且枯燥,当缺乏一定的实践运用经验,小学生多动好奇的天性得不到满足,难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未养成,又缺乏兴趣或自信,使得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国家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师生课堂交流,加强实际操作等。

1.改革传统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作为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方,学习兴趣不高,思维难以得到真正的训练,教学效率与效益均较低。借助新课改的新风,推动传动教育方法的改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自身重新定位,清楚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引者的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教授新知识时,抓住小学生好胜、爱模仿的心理特性,可以在授课途中穿插抢答的环节,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其反应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置几道乘除法口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设置的问题还可以逐步加深难度,刺激小学生不断思考。在解题时,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讲师,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上台给同学们解题分享,增强知识运用,加深知识印象,刺激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及对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台下同学参与分析,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借助日常生活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难度较小,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运用一些基础数学知识。结合小学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简单的生活经历,适当设置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可以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看到物价标签,向孩子请求帮助,让孩子去进行计算,如1.2元一斤的蔬菜,买2斤会花费多少?抓住小学生想帮忙的心理,刺激其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教师可依据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与生活经历,合理设置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除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许多小学生都会遇到并感兴趣的问题—如何划分蛋糕:如果爸爸生日买了一个蛋糕,平均分为三份,请问爸爸那份的生日蛋糕占总的几分之几?爸爸作为寿星,如果要多分得蛋糕,应该怎么分配蛋糕呢?爸爸那份蛋糕又占总的几分之几?鼓励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信息,运用自己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

3.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知的欲望。”数学学习的魅力之一在于有时一题可以多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充分调动大脑进行发散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单一地讲解解题步骤,没有让小学生参与解题过程,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小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因此,应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增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些教师认为增加师生互动会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实际上,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效果通常比单一讲授式教学更好。

4.鼓励互助学习,合作解决问题

由于小学生受自身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难免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不能解决问题时畏难放弃,打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互助学习的作用,平时在课堂上有意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互相帮助、各自思考中共同解决问题,刺激其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小问题。

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小学生的智力进行锻炼,加强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可以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方法、借助日常生活培养数学思维、增加师生互动环节、鼓励互助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四大措施进行改善,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与效益,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敬.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好家长,2017(54):60-60.

[2]庞曉峰.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新校园:阅读版,2017(2X):70-70.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