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0-04-26高辉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高辉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基础,是培养独立学习思考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素养之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是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的灌输教学和题海战术,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問题能力的策略进行简单分析,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也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运用新教学理念,营建互动的氛围

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弱化自己的地位,将民主教学理念、对话理念引入课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对知识、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这样既营建了互动的氛围,也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如《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多数教师习惯于直接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告知于学生,然后通过例题讲解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剥夺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新的课堂观要求教师改变“一言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激发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师出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因数和倍数》后,给出算式“4×3=12”,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4、3和12的关系吗?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接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阅读教材,自主探寻相关的信息,思考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不遗漏也不重复,再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这样,课堂模式的改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才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元模式,产生多元学习体验

新的课堂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模式,设计多元活动,引入开放、生活化的问题,促使学生获得多元学习体验,引发学生自主思维、乐于探究,这样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例如《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采用讲解例题、做练习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远离兴趣,缺乏积极性。新课标倡导运用多元模式,改变灌输教学,运用多元模式,营建快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超市购物”,教师将不同面值的“纸币”下发给每一个学生,用一些卡片等表示商品并标注上价格,或课前在学习用品等物品上标上价格,为学生营建熟悉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通过根据商品的价格计算买的商品需要花多少钱、如何付款、怎样找零等,混合运算的教学活动“活”起来,在“做”中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三、运用问题引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基础,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之上。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举措。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疑,并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发展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因数和倍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提出情景问题: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摆法?

这个情境问题提出后,学生或者动手操作,或者根据经验得出三种摆法:4×3=12、6×2=12、12×1=12。继而提出问题:根据这三个算式,你能分别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再归纳一下,12的因数总共有几个?是哪几个?学生探讨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36、27、56的因数分别有哪些?……问题的精心设计,既活跃了课堂,也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思索的能力。

四、融入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的融入,力避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时善于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思想的融入,首先应注重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这样才能有效融入,助力学生学习走向高效,如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推思想等,这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常用的思想,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如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行程类的问题,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提高问题的生动性、直观性,提高数学能力;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问题,融入“转化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能性”的教学时,融入“分析归纳”“分类讨论”的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助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并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数学思想等,营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慧慧.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5-146.

[2]闫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09):116.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