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微不“智 ”,“ 悦”动于室

2020-04-26柴小燕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研运动班级

柴小燕

室内微运动是指室内开展的体育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室内创设一定的教育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械,使幼儿通过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运动,借以弥补因户外天气不好或场地条件的局限造成的不利,达到锻炼的目的,以此促进幼儿体能、智力、情绪、个性、认知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室内微运动是户外运动的一种补充,而非照搬。基于这一理念,我从“总体设计、组织与实施、过程管理”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中大班室内微运动的设计与思考。

一、无微不“智”:室内微运动的总体设计

在有限空间的无限拓展以及对室内运动材料的有效利用和个性开发上,我们利用本园廊道宽敞明亮、区域柜子形式多样、公共区域较多等室内场地优势,确保微运动兼具四个特质:1.保证一定的运动量;2. 项目设置均衡性,尊重年龄段特征,难易设置梯度化;3. 动作发展的科学性;4.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基于以上四个特质考量,我们从三大块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集智畅想:运动环境的延伸与拓展

我们合理利用室内空间,充分挖掘每个角落、每个区域的多功能性,为微运动的开展提供环境支持,把有限的运动环境全部还给幼儿。

⒈巧妙利用教室进行合理布局。我们充分利用桌子、椅子、玩具柜等,最大可能地发挥室内环境所特有的优势和潜在功能。例如,大四班的“班内跑道”、大三班“无空不入” 区域柜的使用、中二班午睡拖拉床底部的巧妙利用等。

2.挖掘公共区域的价值,拓宽运动场地。我们充分发挥楼梯斜坡的功能,开展“拉绳走”“圈内钻爬”“垫上向上爬”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比如,中一班与行政楼区域连接,为投掷区提供空间准备;中三班与功能室连接,为跑跳区提供超额区块;中四班与楼梯连接,为攀爬区提供空间补充……

3.巧借廊道顶部空间,拓展运动二维空间。廊道再宽,场域毕竟有限。于是我们在廊道上空悬挂投掷伞、投掷框以及大网等,努力拓展运动二维空间。

4.创意地面图标暗示,设计隐形运动空间。我们巧用地面空间让幼儿进行运动游戏体验,而会说话的“地标”则便于幼儿自我管理,提升自主性。我们让幼儿自主设计地标,自主设置玩法,让创新的“地标”游戏应运而生,不断跟随幼儿的兴趣更迭升级。

(二)集思广益:运动材料的遴选与开发

我们设定了室内微运动材料遴选的四大原则:随处可见、随手可取、收放简易、一物多用。各教研组对园部现有材料、班级材料等进行统一遴選,精选适合在室内使用的游戏材料。同时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同一种主材在不同年段中投放,我们会从材质、粗细、高低等方面考量材料的差异性及挑战性。

(三)集聚合力:段本主题及项目的设计

我们通过项目的定位——项目的生成——项目的升级进行跟进式设计,同时凸显中、大班幼儿自主性、挑战性及合作性的培养。

1. 项目的定位。我们以《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为依据,进行中、大班同一动作发展的对比厘清,确保项目设置的科学性。

同时,我们以动作发展为基点,各段围绕“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动作发展目标,设计项目主名称(见表1)。

2.项目的生成。 我们将室内微运动设计权交还给幼儿,通过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讨论玩法,解决运动中遇到的困难,生成新的运动项目。我们通过动态版面呈现幼儿的发现、讨论、尝试、探究的学习过程,支持幼儿的深度体验与学习。

3.项目的升级。中、大班的项目采用同一核心经验难度递进:同样是“投掷”,中班段聚焦“投准”,大班段则重点发展“投远”。同时,同一项目中不同情境中设定难易等级。以大四班“弹跳人”项目为例,第一阶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75%的幼儿在借助器械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立定跳、远纵跳触物、单脚绕障碍等时能掌握较好。于是,第二阶段,我们增加难度,设置了单脚连续向前跳、双手支撑跳、双脚夹沙包跳、双人合作跨跳等活动。

二、“悦”动于室:室内微运动的组织与实施

我们认为微运动并不简单等同于室内自主游戏,应处理好自主性与规则性的关系、趣味性与运动量的关系、危险性与挑战性的关系。

(一)微运动的内容丰富

在室内微运动的开发与设计中,我们要平衡趣味性与动作发展科学性的关系。我们以情境贯穿、音乐整合联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运动体验,即同一项目实现情境串联。比如,在中四班“别有洞天”活动中围绕情境游戏“打地鼠”展开一系列有关钻爬的活动。我们通过音乐的辅助,提醒幼儿室内微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代替教师指令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幼儿行为习惯(见表2、表3)。

(二)微运动的形式优化

在形式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兼顾自主性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弹性设置组织形式,主要通过联通式、自选式及套餐式三种形式展开。运动项目的趣味化则主要通过班级游戏导引牌、路线标记图、游戏攻略卡等三种载体来实现。

1.弹性设置: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联通式以段内平行打通游戏展开,通过最后的10分钟进行两个班级或三个班级联动展开;自选式则主要在大班段展开,幼儿可通过菜单自主选择廊道中各个不同主题的运动区域进行游戏。套餐式则是教师结合幼儿的运动水平及前期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让一些运动技能较弱的幼儿进行套餐订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

2.自主挑战:运动项目的趣味化。怎样以幼儿的视角,使运动项目变得好玩,同时实现幼儿自主挑战及自主评价呢?我们群策群力,设计了三种新载体:

◎ 班级游戏导引牌(明确区域):为每一个游戏设置玩法指示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凸显各游戏区的方位,便于幼儿了解游戏区的名称、玩法和注意事项等。

◎ 路线标记图(了解规则): 游戏场地设计方向箭头、路线、起点、终点等标记。

◎ 游戏攻略卡(自主挑战):根据每个运动项目的特质,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攻略卡,以任务打卡、创新玩法记录、循环积分制等形式,标注路线方向和难度等级,从而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有目的地去探索体验、实现自主挑战。

(三)微运动的时间安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室内微运动有效弥补了因天气等原因限制的幼儿户外运动与游戏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幼儿的运动量。我园微运动设置总时长40分钟,其中热身活动5分钟,联动体育游戏30分钟,整理放松5分钟。

三、张弛有度:室内微运动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室内微运动有效实施的扎实保障,我们通过两种管理路径:

(一)以研助推: 不同阶段的研讨重点

研讨主要是以大教研——年级组教研——班级教研三种形式展开,通过大教研的方案梳理,年级组教研的细化,班级教研的优化让室内微运动游戏不断地深入(见表4)。

(二)以境促思:教师的分工与指导

1. 人员的合理分工。合理的分工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微运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根据班级所在位置的特殊性,我们的分工站位也有所不同(见表5、表6)。

2. 教师的有效指导。每周一、三、五下午室内微运动常态开放,核心教研组成员参与观摩及研讨。通过拍摄游戏现场的录像定格回放,发现问题、适时指导。分层指导: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对不同运动量的幼儿给予指导。适时指导:教师可结合幼儿的运动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运动技能较弱的幼儿进行指导及个别化护理。

猜你喜欢

教研运动班级
班级“无课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不正经运动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