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探究活动存在问题及推进策略

2020-04-26唐翠萍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洞洞康康蚕豆

唐翠萍

当幼儿的自主探究发生时,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探究的过程产生必然的影响。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推进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从而促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积累经验,不断地“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并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幼儿自主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熟视无睹”扼杀探究兴趣

案例1:绵绵春雨过后,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地观察、除草。突然,乐乐叫了起来:“快看,好多洞洞!”大家凑过去一看,地上有许多黄豆大小的洞洞,洞口边缘是一堆浮土。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洞洞如同一座座微型小火山,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几个小脑袋围着这些洞洞议论纷纷:这些洞洞是从哪里来的?洞洞里藏着什么秘密呢?会不会是種子渴了,要喝水了呢?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可就在这时,教师来了:“孩子们,收好小铲子,我们该回教室了!”于是,孩子们只好放弃了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跟着老师离开了种植园地,离开了奇妙的“洞洞”。

分析:幼儿的自主探究通常发生在个别或同伴间的自发游戏和自由观察活动中,教师未能发现孩子浓厚的探究兴趣,不能及时给予关注,或者予以关注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和推进,就会使得幼儿的探究兴趣被扼杀在萌芽中,自主探究活动也仅能停留在偶发的、暂时的、低层次的水平上,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借助这个活动向最近发展区跨越的机会。

(二)“越俎代庖”斩断探究活动

案例2:小七班科学区增添了新的材料——吸管,孩子们爱不释手。玩“吸管滑梯”游戏的孩子正尝试让一些大小、粗细不一的种子宝宝坐上“吸管滑梯”呢。他们积极尝试,努力让蚕豆、黄豆、花生米等种子从“吸管滑梯”里滑下来。突然,淇淇大叫了起来:“老师,豆宝宝堵在吸管里出不来了!”旁边几个小朋友也大声说:“我的花生米宝宝也堵在吸管里了!”“种子宝宝们被卡在吸管里出不来了,怎么办呢?”孩子们急得七嘴八舌地喊起来。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李老师从身边的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麻利地把“卡壳”的豆豆一一顶出,孩子们又高兴地玩起“吸管滑梯”的游戏。

分析:游戏中,幼儿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正是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教师应以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而不是像案例中的李老师那样直接揭示答案和“越俎代庖”式地包办、帮助。否则,会让幼儿的探究行为遗憾中断,使游戏沦为简单、重复、低层次的玩耍。

(三)“急于求成”上演高度控制

案例3:在大二班的科学区,教师投放了新的游戏材料——“会倒立的小人”。孩子们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来到科学区,摆弄着小人。王老师走过来,一边巡视幼儿操作情况,一边热切地提示和询问:“你们能帮助小人倒立吗?”“动手试试,看谁能快快帮助小人倒立起来。” “呀,快看,洋洋已经成功啦!娜娜、丽丽,你们也学洋洋的办法让小人倒立吧?”……

分析:游戏中,教师的急切询问和提示,没有真正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索、探究、发现和操作的空间。教师一连串看似鼓励和引导的提示和询问,实质是“高控”意识下的行为。幼儿在教师近乎“手把手”的高度控制下没有了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与思考的机会,有的只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二、幼儿自主探究活动推进策略

(一)以适宜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创设丰富、轻松、愉悦的环境,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环境以及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重要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问题环境是推动幼儿探究、思考的台阶。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问题情境能激发幼儿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将其重组、建构,找到合适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根据对这一策略的理解,案例1的活动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我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鼓励幼儿展开了有关“洞洞”的自主探究活动。

1.为什么会出现洞洞?

幼儿的探究需要资源的支持。除了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社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图书资料、网上信息等材料资源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于是离园前,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地上为什么会出现洞洞?”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展开调查。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彤彤:“每个小洞洞里有一棵小草,春天到了,小草就会从地里钻出来。”

浩宇:“我在妈妈买的书上看到的,是蝉从地下爬出来留下的洞洞。”

匀匀:“我爷爷说,我们经常在上面踩,把泥踩得很结实,里面的小种子不能呼吸了,所以要挖一些小洞,这样能让种子呼吸。”

涵涵:“爸爸帮我查了,网上说可能是蚂蚁洞。因为蚂蚁很小,所以这些洞洞也很小,而且洞口还有浮土。”

我把幼儿找到的答案一一罗列出来,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辨析过后,大家认为浩宇的答案不合理,因为蝉是夏天出来活动的,这个季节还没有蝉呢。

2.真的是蚂蚁洞!

为了求证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我们带着小铲子来到种植园地上,决定挖开这些小洞洞一探究竟。

这时,子舜说:“我们先看看洞里有什么再挖吧!”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的孩子干脆趴下身,把洞口松散的泥扒开,眼睛贴在洞口使劲往里瞧。看了半天,他们很肯定地说:“这里面黑乎乎的,没有看到小草,应该是蚂蚁洞。”话音刚落,许多孩子就迫不及待地用小铲子挖开洞洞。果真,许多小蚂蚁出现了。孩子们兴奋地大叫起来:“真的是蚂蚁洞哦!”

3.为什么下雨后才会出现蚂蚁洞呢?

通过幼儿自身的努力,洞洞里的秘密被揭开了。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下雨后才会出现蚂蚁洞呢?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展开讨论,最后他们一致认为:为了防止被雨水淹死,蚂蚁要在下雨前把洞堵起来,雨停了,蚂蚁会从洞里爬出来觅食,它们就会把洞口打开。

接下来,为了验证下雨前蚂蚁会衔土堵洞这个现象,在一次下雨前,我把幼儿带到种植园地,他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小蚂蚁正衔着泥土在堵洞口呢。事实又一次被验证了。现在,只要谈论起蚂蚁洞,他们便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以耐心的觀察和适时的支架推动幼儿自主探究

观察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把握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确定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本途径。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需要,用信任、支持的态度等待幼儿的操作、探究、发现和成长。避免因操之过急而使教师的指导演变成 “高度控制”,从而背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意义。如果教师本着耐心观察和适时支架的策略,案例2的活动会是另一种面貌:

面对幼儿的求助,教师没有直接予以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自主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然,航航说:“我有办法了,把它敲出来。”于是他把吸管往桌上敲了敲,可是蚕豆在吸管里动都没动。凡凡说:“可以把它吹出来!”说完,就对着管子使劲地吹了起来,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可还是失败了。“用剪刀把吸管剪开,蚕豆宝宝不就出来了吗?”文文提出了新的建议。“对,把吸管剪开,蚕豆宝宝就出来了!”几个孩子积极赞同。“不行不行,不能剪开,剪开吸管滑梯就没有用了,老师,你说对吗?”一洲极力反对,还争取老师的认同。教师点点头,表示支持一洲的意见。“唉!那该怎么办呢?”教师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提供水彩笔、铅笔、扭扭棒等辅助材料。这时,昊昊大声地说:“我有办法了!”说完他拿起水彩笔试了试,不行,水彩笔太粗,穿不过去。乃文用扭扭棒试着,可是蚕豆塞得很紧,扭扭棒太软,顶不动。瑶瑶找来了铅笔,啊呀!蚕豆宝宝一下子就被顶出来了,吸管畅通了。孩子们高兴地跳呀、叫呀:“蚕豆宝宝出来了!蚕豆宝宝出来了!”看到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教师情不自禁地跷起了大拇指:“你们真能干,真了不起!”

在这里,教师以一个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观察、追随幼儿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兴趣。在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没有直接告知答案或代替操作,而是悄悄地提供材料,静待幼儿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真实探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探索、发现的无穷乐趣,达到支持、推动探究的目的。

(三)以主题化的统整拓展幼儿的自主探究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基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其特点是将各领域的目标有机渗透和整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健康和谐成长。

案例4: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孩子们搬着凳子来到教室旁的一块空地上,他们各玩各的玩具,兴趣盎然。这段时间康康对磁力棒非常感兴趣,他取出里面装着磁力棒的饼干罐玩了起来。突然康康叫了一声:“老师,有光。”然后拿着手中的饼干罐盖子反复地晃动。教师:“光?在哪里?你发现什么了?”康康:“喏,你看那边的墙上!”康康边说边晃动着手中的饼干罐盖子,让老师去关注墙上的光斑。旁边的小朋友都围观过来,边看边讨论:“我看到了,光会跑的!”“这个光真亮啊!”“它是康康手中的盖子变出来的。”

在康康的摆弄和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幼儿对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关注到这一寻常时刻幼儿的兴趣点,本着贴近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原则,借助主题化的统整,通过“生活中的光”“好玩的光”“有用的光”三个主题逐步推进幼儿的探究进程。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幼儿围绕“生活中有哪些光”的话题,在不同的场所找到了太阳光、月光、灯光、电视机的光、汽车灯光、楼房里安全出口的光、手机的光、激光等几十种不同的光,他们发现着、交流着、感受着发现的喜悦。在“好玩的光”主题活动中,他们玩踩影子、画影子;在“密室逃脱”游戏中感知光线直射、反射的神奇现象;“在有用的光”主题中,他们观察生活环境、和爸爸妈妈查阅图书、上网搜索,探索光的运用,并尝试自主设计和制作皮影戏的道具,进行皮影戏表演,尽情享受着光线带来的科学奥妙和神奇变化。在主题推进的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陪伴者、观察者,随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他们在不断深入、不断拓展的自主探究中获得对光的完整认识和丰富体验。当然,没有主题,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也一样在继续。但是,有了主题,探究活动就有了聚焦,有了可以深入探究的话题,有了令人激动和期待的事情去做。

猜你喜欢

洞洞康康蚕豆
蚕豆花
找蚕豆“耳朵”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康康日记
那些洞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