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剖析和对策

2020-04-26傅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娃娃材料游戏

傅洁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影响角色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材料。但是,在现实中,教师提供的角色游戏材料往往会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使角色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一、角色游戏材料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材料千篇一律,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案例一:

游戏内容:小班和大班的餐厅游戏。

游戏材料:除了一次性碗和杯子(大班有,小班没有),橡皮泥、泥工板、水彩笔、白纸、实物图片都是相同的。

情境再现一:(小班游戏)

果果是餐厅的点心师,他挑了一罐红色的橡皮泥,取了一小块放在手里不停地捏啊捏。老师问道:“果果你打算做什么呢?”“我想做小馒头。”果果回答。一段时间过去了,果果把那一小块橡皮泥捏成了一个团。随后他放弃了做小馒头,拿起水彩笔在纸上没有规律地画起来,最后还把纸画破了。他只得向老师求助:“老师,我不会!”

情境再现二:(大班游戏)

餐厅里有四个工作人员,经过短暂协商,两人负责做点心,两人负责做菜单。两位点心师用橡皮泥在泥工板上边搓边压,还不时地看看桌上的小吃照片。不一会工夫,他们做了一碗汤圆、四只水饺、一个带馅的馒头。负责做菜单的也在忙个不停,一边看图片一边画。一位点心师还急着催他的同伴:“你们快点,我们的店马上要开张了。”

问题追踪:

这是角色游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游戏材料千篇一律,无论在层次和数量上均不能很好地体现各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水平和发展需求。

(二)游戏材料数量过多,忽视幼儿的需要

案例二:

游戏内容:中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

游戏材料:一张床、几个娃娃、四个煤气灶、一箩筐娃娃家的用具(碗、勺子、杯子、仿真菜等)、一个模拟小电视机。

情境再现:

进入娃娃家的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大家商量了一下,一个女孩子做妈妈、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还有一个男孩子做爸爸。爸爸把四个煤气灶摆成一排准备烧菜。他在大箩筐里翻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炒锅、一条鱼和一个萝卜。然后又意识到没勺子吃饭,于是又去大箩筐里找了一番……爸爸就这样不停地翻找,边找边玩,最后也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一旁的姐姐和妹妹一人抱着一个娃娃,坐在小电视机前,应该在看电视,没一会又离开了。妈妈说是要去外面上班,妹妹倒是挺关心妈妈的,用手做起打电话的样子说:“妈妈,你下班在路上要小心!”游戏玩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地上已经都是玩具了。

问题追踪:

从这个案例我们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游戏材料(娃娃家餐具)数量虽多,但缺乏分类,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面对多且杂乱无章的玩具会无从下手。因此,只能胡乱地摆弄这些游戏材料,材料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其二,提供了不太符合幼儿游戏需要的材料。比如电视机,它在游戏中是个摆设。如果能换成一部电话机,那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内容就能更加丰富了。案例中幼儿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游戏材料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可变性

案例三:

游戏内容A:理发店。

游戏材料:仿真电吹风、梳子、镜子、剪刀、空塑料瓶等。

情境再现:

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他先拿起一只空瓶子给顾客洗头,然后用毛巾在顾客头上擦了几下,接着用吹风机为顾客吹干头发,之后拿起剪刀剪头发。剪完后让顾客照了照镜子问道:“你的头发剪好了,你满意吗?”然后继续迎接下一位客人,做同样的事情。没多久,理发师厌烦了自己的工作,“罢工”了。

游戏内容B:图书馆。

游戏材料:图书、书架。

情境再现:

四个小朋友来到图书馆,馆长说:“我们来整理图书吧。”馆长没有动手,其他几人反复把图书拿进拿出地整理。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拿出很多书,放到桌上整理。不一会,馆长觉得没事做便到医院处闲逛。教师问:“图书馆长呢?你要负责管住员工,不能随便离岗。”于是馆长又回来了。五分钟后,来了一位客人,拿起一本书说:“我要看这一本。”一位管理员把书递给客人,并为她安排好座位。没多久,似乎管理员也被这本书吸引了,干脆和客人坐在一起交流书好不好看。这时教师说:“图书馆应该是最安静的地方,你们要坚守岗位,有客人来向客人推荐书。”半小时内,只有两名幼儿来借书、看书。馆长多次离开图书馆闲逛。

问题追踪:

在这两个游戏中,幼儿几乎把所有的材料都玩了一遍,还重复玩这些材料,直到最后“罢工”“闲逛”。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为提供的材料功能过于单一,都是一些仿真材料或实物。这些材料看上去逼真、形象又美观,但实际上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可变性,也使得游戏情节过于简单,幼儿只能简单重复地操作,游戏兴趣自然无法持久。

二、问题的“深度剖析”

(一)教师对游戏材料认识不明确,认为“材料越多,幼儿就玩得越开心”

许多幼儿园对游戏材料提出了量化的要求,于是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提供的材料越多,幼儿就玩得越开心。因此,常常会看到班上的角色游戏材料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但细细看来,游戏质量却并不如人意。比如,一个娃娃家有三四个煤气灶、一臺只供摆放的电视机及一大堆碗、盘子、勺子等一股脑地放在一起,增加了幼儿在游戏时寻找和摆放材料的困难,同时又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材料提供得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争抢的现象,但超负荷的提供会使幼儿丧失创新和想象的机会。因此,教师对材料的认识要正确,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投放合理、适宜的材料,注意把握好“度”。

(二)教师对游戏内容不更新,缺乏创新性的游戏材料

由于游戏内容的陈旧,基本上就是医院、娃娃家、餐厅、理发店……导致游戏材料几乎不变,而且大部分的游戏材料都是成品或者仿真材料,很少有半成品材料。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不停地重复摆弄这些材料,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只有不断地拓展材料形式,比如用半成品代替成品材料,并让幼儿随意运用这些材料开创新的玩法,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意,促进其成长。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需要了解不深入,游戏材料缺乏内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材料的提供首先应考虑幼儿的需要。但现实状况是,教师很少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要。如年龄不一的幼儿开展相似的游戏内容、使用同样的游戏材料,导致年幼的幼儿只是各玩各的,缺乏交流,年长的幼儿游戏兴致不高,缺乏持久性,最后出现离岗、串岗、争吵、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和行为。其次,一些教师提供的材料只是为了游戏能顺利串下去,很少考虑其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首先要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寻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需要的材料,并要关注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

三、对策: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一)游戏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适宜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因此,小班年龄段的游戏材料需適度逼真。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游戏时 “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因此,教师在组织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提供各种形象的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在数量上可以多一些,但要注意将玩具分类。

2.适宜中班幼儿的游戏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想象力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已经会在选择角色后设计简单的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教师需要适当丰富游戏材料并注意其内在逻辑性,使他们能够积极连贯地将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适宜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加深,直接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其想象力变得更为活跃、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极强的创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放游戏材料,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寻找替代品或者创造游戏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运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我们通过实践观察发现,幼儿对于成品材料或是教师自制的仿真材料只有短暂的兴趣,反而更愿意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因此,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材料和制作工具,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绉纸、小木棍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大胆进行想象和加工。

(三)游戏材料应具有可变性

幼儿游戏材料应具有一物多玩的特性,也就是具有可变性。如废旧的笔管可用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或饮料吧的吸管;又如一些泡沫,医院把它做成药片,娃娃家把它当作香皂,等等。可变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对游戏充满未知的期待,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游戏材料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能“老生常谈”“故伎重演”,那样的游戏内容无法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要及时捕捉新鲜的元素,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一些他们熟悉和经常接触的事物,诱发生成新的游戏内容。比如从之前的“老五篇”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餐厅、幼儿园发展为现在的“新五篇” 联华超市、晓麟奶茶、猎户烤肉、美容中心、中国银行等。

(五)游戏材料应具有教育价值

角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其整体能力水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游戏材料的支持,也就是游戏材料应具有教育价值。如何判断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标准:游戏材料是否能够支持幼儿解决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游戏材料是否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见识,增长其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真理;游戏材料是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增进其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指出:游戏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它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它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力。让我们像儿童一样,再次享受游戏带来的“效益”,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伴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 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邱学清.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8,(1):55.

[5] 刘小英.开放式创造性游戏的创设与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2):63.

[6] 季晓英.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66.

猜你喜欢

娃娃材料游戏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三个娃娃一台戏
爆笑游戏
材料
简易娃娃床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