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0-04-26孙加艳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阅读习惯小学语文

孙加艳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让学生不但能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其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其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调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发现,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还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此本文以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进行了研究。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于实际情况分析,传统教学方式使用时间较长,至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阅读教学模式较为死板,低龄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阅读模式难以调动积极性;其次,小学阶段学生自主能力较弱,教师难以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即使学生喜爱阅读,也会因为教学方式影响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最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对段落、重点知识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的阅读时间,学生的考试成绩得到了提高,但从理解的方面来讲,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阅读兴趣也会被逐渐磨灭,对于之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措施

1.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阅读热情

兴趣对学生的阅读影响非常大。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阅读的习惯,就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这一过程还需要教师摒弃过时的教学观念,降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比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以部编版教材中《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粗略阅读,了解文章内容。课文开始,讲到了“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为了更好地形成对比,教师可以借助对媒体设备,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湖的魅力和大海的壮阔。当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会对文章描绘的桂林山水有更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教师再讲述“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对比,充分调动学生对课文主体“桂林山水”的憧憬和兴趣。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提高。通过兴趣开展教学,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实现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所谓自主阅读就是学生自发地完成学习和阅读活动,并通过活动积累知识、不断成长。但是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弱,因此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文章类型调整阅读的模式,普通文章粗读了解,重要文章精读理解,精读过程中还应当对文章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体会。以部编版教材中《去年的树》为例,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情感有深入的体会。《去年的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对朋友的离别,不能再相见的故事。小学生心中充满快乐和美好,很少遇到过离别或者是悲伤,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对这篇课文形成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重点阅读“鸟儿”寻找“树”这一段的对话,让学生开展情景模拟,体会文章中传达的情感,形成对情感的正确理解。教师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将学生感受到的情境画出来,对于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吝于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感受,对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3.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点的讲解和考试成绩的提升,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想要在课堂上完成阅读教学活动时间明显不足。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才能够实现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主要参考,减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可能受到的挫折。完成阅读活动后的成就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会转化为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部编版教材中《不懂就要问》为例,在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讨论文中主角的做法是否正确,要说明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将文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必须要重点说明先生的话“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要告诉学生,学习知识并不是像生长一样自然,如果你不去追求探索,知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通过引导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不懂的内容刨根问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学习做好铺垫,但是不一定会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交给学生利用课后实践进行讨论,甚至组织辩论活动。这样做对于学生查找资料、语言表达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提升。

4.传授学生自主阅读方法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与意识。对于教材中的重点文章,教师则应当要求学生展开细读、精读,要细细品味文章中用词的巧妙以及其所表现的内涵,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略读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

例如对《去年的树》教师就要要求学生细读、精读,首先教师进行范读,融入情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品味其中优美的语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最后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及时给学生自主阅读科学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判断自己自主阅读质量的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同时就必须要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依旧是以《去年的树》阅读为例,鸟儿回来寻找大树,最终却只找到了大树点燃的火。整个过程情感曲折,学生并不容易与这一篇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的评价会及时让学生发現自主阅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评价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积极正面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最终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自主阅读的学习当中。

总而言之,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借助先进技术和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阅读习惯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