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思考

2020-04-26周桔

各界·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期

周桔

摘要: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及举措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将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思想以及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现状,对新时期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与大众化发展,可以实现对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梁八柱”中起着“主梁”和“顶梁柱”的作用,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此,需要对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行新的思考,以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根本制度。

一、以党的建设作为助推力量

在我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党组织以及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与示范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党组织与党员自身在群众中的表现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它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同。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认同的程度,也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与信仰程度。为此,我们要积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同时,通过维护党的权威、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提升党的理论、落实党纪约束,来不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

二、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主旨

只有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才能够使人民群众乐于接受这种思想,并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逐渐开始寻求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人民作为精神传播与发展的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在精神上的需求,将促进人民群众核心素质提升为根本目的,从人民生活中的细节与问题入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此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其投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强化。另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离不开国家教育事业提供的助力。只有在对我国青少年进行各级教育的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而且,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奠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内容。为此,要不断地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教育事业短板的投资以及建设力度,并通过教育事业的改革,来使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话语创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话语内容以及表达方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核心目标出发,通过多种形式以及价值理念的创新,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效果。例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近年来所提出的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内容为依据,在传播话语上进行的伟大创新。而在对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比如通过比喻,将晦涩难懂的精神思想比喻为生活中的常见琐事,从而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对应的思想内容,加深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令其可以更好地在人民群众当中进行传播。同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当中,需要积极的汲取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当中的精髓,使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四、以技术为载体提升传播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网络的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同样带来了新的隐患。而想要避免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将其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负面思想进行剔除。并通过对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有效合作,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例如,我国中央共青团作为引领年轻人学习与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织,通过在网络新媒体上建立起账号的形式,同新一代的人们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通過对正能量视频、先进人物事迹、历史思考文章的转载,与多种网络活动的开展,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更加高效,培养起新一代人民的爱国爱党意识,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果,但仍然需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便需要通过以党的建设作为助推力量、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主旨、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话语创新、以技术为载体提升传播效果,从而进一步落实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分析及思考[J].2017(12):167.

[2]马迎惠.新媒体时代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J].新智慧,2017(7):42-4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时期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