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发展及变革分析
2020-04-26王晓星
王晓星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判断,探究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基础,变化历程及深度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归纳为“四个伟大”,而研究“四个伟大”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注重其传承性,并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节点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历史使命;理论发展
随着一系列重大思想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可以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等“四个伟大”来精炼地加以概括。“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作用的。同时“新时代”的概念作为重大思想和理论创新的依据被提炼出来,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的变革,必须明晰新时代对于党的历史使命的意义。
一、基于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理论的发展
(一)形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格局
从最初的“两手抓”到改革开放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总布局,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布局,再到十八大党中央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实践和认识的变化总结与时俱进的成果,从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格局。
(二)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体系
2014年,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四个全面”针对“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发力,体现我党攻坚克难的决心。与之前“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覆盖不同,“四个全面”体现的是党治国理政实践的着力点,与五位一体相结合,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态系统,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创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平台。
(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在总结、吸收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深刻教训基础上,通过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了发展观中“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
(四)賦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以现代国家治理的科学化含义
党的十八大把党治国理政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轨道。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要依据“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大局设计,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通过不断与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相适应,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治理能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五)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思维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即要统揽全局、注重整体、把握大趋势、强化关联网,形成系统。联系到党治国理政的实际就是要求“建设目标”要有总的“目标”和“抓
手”,“实践部署”应有“整体性”和“突破口”,
“政策举措”该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同时需要加强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等。
二、“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影响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新的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国家建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由此,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刻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二)“新时代”赋予时代课题全新内涵。
“时代课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党结合时代特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解答。中国共产党针对时代课题的“解答”经历了四个阶段:“邓小平理论”解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接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之后,“科学发展观”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来实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做出了全新的解答,表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四个阶段的解读,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共同点是都回答了“是什么”“怎么办”,而第四个时代课题的全新表述凸显了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在全新时代里,党对自身使命认识的发展性和深刻性。
(三)“新时代”彰显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性
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借助“八个明确”加以阐释,并以“十四个坚持”作为基本方略,这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种与时俱进是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践基础的,是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和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具有广大党心民心基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阶段,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举措是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四)“新时代”开启了党的历史使命的“新征程”
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全党付出更加艰巨、艰苦的努力。党的历史使命面临新征程——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新征程指向新目标,新目标引领新征程。新征程体现在了战略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和战略目标实现时间节点的提前,三个奋斗目标层层递进,步步衔接,犹如明亮的航灯,“两个阶段”的重要部署,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勾勒出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这就使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更加具体、更加翔实、更加具有操作性。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深刻内涵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共产党人的这一“初心”和“使命”,在论述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时,也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是短期性的目标,是一个过程性的使命。而伟大复兴的实现在现阶段的内涵丰富为“四个伟大”,而这“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作用的,其中“伟大梦想”因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历史使命直接对应,所以,“伟大梦想”是其他三个“伟大”的服务和指向的最终的目标。关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四个伟大”的论断,虽不是创新,但因其以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层面揭示出来而具有了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行动纲领制定应该遵循的基本指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始终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意义。要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要在深刻理解“新时代”这一判断创新的基础上,以理论创新回应“新时代”这一以历史方位确定的“新课题”,深度理解“四个伟大”重大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吴桂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8(05):25-31.
[2]齐卫平,杨攀.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形成的实践基础[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04):5-11.
[3]吴小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J].法制与社会,2018(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