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26司志春孙燕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司志春 孙燕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肠外营养给予营养补给,研究组45例采用肠内营养给予营养补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1.1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进行营养补给,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能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脑卒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59-01

大量研究表示,脑卒中患者病发后出现营养不良机率较高,约19.2%-35%,主要因三方面原因所导致[1]。首先,最主要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往往因脑部出血致使大脑支配功能受损进而使其吞咽困难,无法正常饮食;其次,脑卒中患者一直处于处于应激性高代谢状态,每天的能量需求不断增加;另外,由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抑制胃肠运动,导致营养吸收能力降低[2]。本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90例患者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56.83±2.97)岁,缺血性脑卒中19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GOS评分5-8分;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56.55±2.83)岁,缺血性脑卒中20例,出血性脑卒中25例,GOS评分5-8分。纳入标准: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均伴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 GCS评分5-8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均≥3分;病发后48小时内入院治疗;无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肺功能无异常者;未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未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无恶性肿瘤者;无营养不良者;预测生存时间均≥5d。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搭配营养,补充脂肪、膳食纤维、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并给予核苷酸、ω-3脂肪酸等物质,调节免疫功能;肠外营养液配制,进行静脉滴注,不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并实施胃肠减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评估其营养和能量需求量。在患者卒中后24h,给予肠内营养乳剂,鼻经饲输入,初次50mL/h,每天300~500ml,在治疗期间,逐渐将剂量增加。且在以上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肠内营养方案,按患者饮食习惯选取蛋类、大豆、菠菜、肉类、等食物配制为营养液,加工制匀浆,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喂养能量,经鼻饲输入,每次100ml,每天4-6次。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用本院问卷调查表评估,100分满分,非常满意:超过85分;满意:70-84分;不满意:低于70分[3]。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9.0軟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一旦出现营养不良,可降低免疫力,大大增加感染、褥疮风险,且会影响其大脑神经功能恢复[4]。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进行营养补给,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提高其临床满意度。分析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病初期,由于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胃肠功能,胃肠蠕动减弱,在应激状态下,导致胃肠血供减少,减少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若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可能无法吸收营养,甚至出现胃食管反流与误吸,进而引起肺部感染。对患者长期行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入体内,虽然能够保证能量供给,但不能维持胃肠道功能正常运转,长期下易出现肠黏膜萎缩。一旦肠黏膜受损,降低了患者分泌功能,不能正常分泌肠促胰岛素等激素,致使机体糖、脂等发生异常;大大增加患者肠道内毒素与细菌异位的发生率,会经淋巴、门静脉等系统引起全身感染;此外,若长期肠外营养,会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肝功能易出现异常。给予肠内营养,可模拟生理进食状态,刺激胃肠蠕动,胃肠功能维持,减少感染和出血,同时能促进胃肠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分泌,进而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维持胃肠功能;且,肠内营养可促使水电解质重吸收,有效预防因脱水剂所引起的便秘[5]。

综上所述,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进行营养补给,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提高其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秀峰.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8):2277-2279.

[2]冯婧,姜嵋.92例脑卒中患者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10):97-99.

[3]曲春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214-216.

[4]党芳萍,田金徽,李惠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有效性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19,5(03):203-211.

[5]叶萌,马婧,李威,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1):73-75+79.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