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技巧

2020-04-26赵晓丹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

赵晓丹

【摘 要】目的:对临床护理干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留观室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100例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50例)和观察组(550例)。其中,對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医患纠纷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医患纠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93.45%(P<0.05)。结论:在实施静脉输液前对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五号半输液器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5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留观室室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100例作为调研对象,主要病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60~90岁;符合静脉输液条件,无药物过敏情况;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50例)和观察组(550例)。对照组女350例,男200例;年龄60~88岁,平均(79.59±4.25)岁;观察组男325例、女225例;年龄62~90岁,平均(80.29±4.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调研时,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使用7#输液器,首先,静脉输液前了解患者的药物史以及有无过敏史;然后,静脉输液时先对输液处进行安多福消毒再使用7#输液器进行穿刺;最后,静脉输液完成后,帮患者拔出针管并对输液处进行止血。

1.2.2 观察组

(1)输液前准备 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的动作比较缓慢,甚至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其心里格外焦虑和恐惧,易于激怒,加之对疾病的康复期望值过高,所以造成了有些老年患者的脾气急躁,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这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视患者如亲人,主动与患者打招呼,使其感受到温暖、亲近。在穿刺时,要有意识的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患者对穿刺部位的注意力,使患者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治疗。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静脉相对细小且表浅,皮下脂肪少,血管缺乏足够的弹性,加上紧张及焦虑,使血管痉挛收缩,增加穿刺难度。对此,护理人员可在每次静脉输液前,采用热水袋或温水热敷双手,或者轻柔手扩张血管,使用五号半输液器,降低穿刺难度。

(2)穿刺技巧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若患者为肥胖者,穿刺时,可先扎止血带,手触摸血管有饱满感时,在血管的正面以35°角直接穿刺。若患者为消瘦者,可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可使手背浅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左手拉紧皮肤,固定血管,针头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再穿刺血管。若患者为水肿者,穿刺时可先按压局部血管部位,使组织内积液暂时消退,清晰显示血管再穿刺。若患者为脱水、长期营养不良者,可局部热敷及按摩穿刺部位,扩张血管,针头从正面以25°角针尖向下倾斜,挑起静脉缓慢进针。对于血管不充盈,肌张力低下,无力握拳的患者,可以采取双止血带扎法(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另一根扎在2-5手指的第一指节处)。如果选择的血管在掌骨与指骨连接处的骨隆起的位置,既不好进针又不好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反向从上向下进针,然后进入血管,这样既不会影响输液的速度和效果,也会保证针柄固定的牢固性。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勤巡回,避免由于固定太紧而发生循环不良,太松而出现输液外渗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或外渗,保证输液速度正常,以免出现输液不良反应。

(3)穿刺后的护理 穿刺后,固定针头。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脆性比较大,稍有活动针头会滑出血管,可采用硬纸盒自制小夹板垫在患者腕部或指关节处,固定输液管。也可采用柔软毛巾垫在患者腕部,提高输液舒适度。静脉输液后,拔针时采用直压法,同时按压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拔出输液针后,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切勿揉搓,避免形成淤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医患纠纷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法,满分100,90以上则是非常满意;70~90则是满意;分数60~70则是基本满意;60以下则是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医患纠纷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医患纠纷情况明显优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93.45%(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针对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的效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临床护理方式,其包括输液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五号半输液器输液中的护理包括穿刺方法和观察、输液后的临床护理。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医患纠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实施静脉注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雯.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7):177+180.

[2]苑喜英.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输液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47-248.

[3]王锋,关翠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故障发生率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39-240.

[4]姚倩,田甜.老年长期输液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管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03):233-235.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
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