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2017-02-27张淑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价值

张淑萍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输液后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64%、1.8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处理能力、操作技术、操作规范度、服务态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具有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头皮;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 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8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治疗及抢救的操作手段之一,患儿因好动且血管较细,故多给予头皮静脉输液。尽管头皮静脉输液相对容易,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针头脱落、液体渗漏等。风险管理是一种在现有存在风险状况条件下逐渐降低风险发生率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能及时规避常规管理易发生的风险[1]。为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接受頭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普通内外科疾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52±1.51)岁;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4.58±1.56)岁。排除智障、精神障碍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输液前对患儿家长进行输液相关知识讲解,时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注意患儿呼吸情况,输液时观察患儿情绪并对其进行鼓励,家长注意患儿的血管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成立护理风险小组,系统性收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风险材料,甄别其存在的风险类型,分析导致风险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进而制定相应措施。(2)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及时对其医疗行为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头皮输液技术的专业操作培训,提高穿刺及专业护理技能,对常见风险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给予不同护理措施。(4)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患儿对护理人员存在畏惧及抵触情绪,因此,在穿刺前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唱儿歌、亲拍、拥抱、鼓励等方式的安抚,使患儿减少哭闹行为及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和亲切感。②避免反复穿刺,尽量选择颜色深、弹性好、体积大的血管进行穿刺。③加强护理人员针头操作培训,利用纸板,必要时利用绷带来固定,及时巡视,避免患儿乱动、哭闹、头部出汗导致针头拔出现象。④静脉滴注防止造成感染,实行无菌操作,输液前进行严格消毒,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卫生意识,提高穿刺水平,减少患儿静脉壁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工作质量评分。其中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反复穿刺、针头脱落及液体渗漏等事件。家属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分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4个程度。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工作质量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处理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即对护理人员工作越认可。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输液后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对风险认识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处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操作规范度、服务态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用于治疗及抢救的方法,静脉给药可迅速达到血药浓度,且维持时间长,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能迅速补充体内丧失的液体,临床治疗时起效快、效果明显。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健全且血管较细,因此通常选择头皮静脉输液[2]。但因小儿皮肤组织较为松弛、患儿多好动、哭闹,可对输液造成一定的困难,进而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复穿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较低,患儿多动、哭闹等难以配合,患儿血管较细等,上述原因均可导致反复穿刺的发生。(2)体液渗漏。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存在差异,针头摆放位置不稳,患儿哭闹等原因可引起体液渗漏。(3)针头脱落。针头固定不牢,患儿哭闹导致针头活动而脱落,患儿家属护理疏忽,患儿自行拔针等原因也可造成针头脱落。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穿刺、体液渗漏、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既给患儿带来一定的损伤,也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乃至引发医疗纠纷[3]。可见,规范操作,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是在存在现有风险状况下逐渐降低风险发生率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能及时规避常规管理易发生的风险,确保患儿安全。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管理风险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有效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情感、改善患儿排斥心理、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家属帮助下,可使患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4]。

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55%,明顯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输液后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处理能力、操作技术、操作规范度、服务态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具有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 [5],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的优点,对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会敏,蔡娟,蔡荣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1-252.

[2]陈姣.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61-162.

[3]苏瑜,李莉,陈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3):402-403.

[4]胡海燕,王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4):31-34.

[5]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86-287.

[6]俞瑛,李玉梅,沈娟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5):87-89.

(收稿日期:2016-07-27)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