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重症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护理干预新技术与临床效果

2020-04-26柴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新技术临床效果

柴娜

【摘 要】目的:对患有大便失禁疾病病人的肛周皮肤实施新技术护理干预,探究该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所有重症大便失禁病人中使用统计学方式随机选择其中72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样本,并将这些病人平均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实验组(36人),另一组为普通组(36人)。然后对普通组的病人采用诊室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肛周皮肤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病人则使用肛周护理新技术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对这两个小组病人肛周皮肤出现炎症的情况给予详细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皮肤炎症等级分别为一度、二度、三度的对比中,实验组和普通组病人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并存在统计学含义。且实验组病人没有真菌性皮肤炎症,这也明显优于普通组的情况。结论:在老年内科临床治疗重症大便失禁病人的过程中对其肛周皮肤的护理采用新技术,其护理效果更加,应该在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将该技术进行有力的推广。

【关键词】重症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护理;新技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08-01

引言

通常情况下,如果在病人进行小便或大便后没有将产生的尿液或者粪便及时清理干净,这些残留物中就会逐渐滋生相应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对病人肛周皮肤进行暂时或者长久的刺激,逐渐造成肛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我国医学上将这一疾病称之为失禁性皮炎,其具体的发病症状表现为肛周的皮肤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或者红斑;当炎症持续扩大时皮肤甚至出现糜烂或者水疱等症状,从而使病人皮肤受到再次感染的几率增加,提升病人的疾病痛苦。基于此,本文使用最新的肛周皮肤护理新技术对患有大便失禁的重症病人进行合理护理干预,通过对病人护理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新护理技术取得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本研究的详细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所有患有重症大便失禁的病人中使用统计学方式随机选择其中72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样本,并将这些病人平均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作为实验组(36人),其中男、女病人的人数比为19:17,年龄区间为63-81岁;另一组为普通组(36人),男、女病人的人数比是7:5,年龄区间是59-83岁。本实验中所选的样本病人均已被确诊患有重症大便失禁疾病,通过对一般资料的对比表明两组人数和年龄都不存在统计学含义,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普通组病人:实施老年内科中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对患有大便失禁的病人将其排便后的大便清理干净,并对其肛周的皮肤进行擦洗,及时为病人更换一次性垫单。

实验组病人:在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充分分析该方式对病人肛周皮肤的潮湿刺激以及不断的重复摩擦,造成肛门周围皮肤状况较差,易产生潮红或者浸渍皮炎等问题。这样的弊端容易造成肛周皮肤的二次损伤,不断加大护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新技术、开展综合护理是对传统护理方式的高度优化,表现在能够对不同状况的大便失禁病人有针对性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将由重症大便失禁处理不当导致的肛周皮肤炎症按照炎症的严重程度分成三种类型:一度炎症(肛周皮肤发红、出现瘙痒);二度炎症(肛周皮肤长出不同大小的水疱);三度炎症(肛周皮肤出现溃烂,并且向阴唇、股沟方向延伸)。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导入专业统计软件中进行详细的分析,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如果P<0.05则代表具有显著的差异,即存在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实施不同的肛周皮肤护理后,实验组和普通组病人的炎症情况对比有很明显的差异,普通组病人的炎症比实验组病人的情况更加严重。且实验组的病人没有出现真菌性皮肤炎症,优于普通组病人。两组病人的护理结果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含义,具体可参见下表1。

3 讨论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患有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肛周皮肤实施新技术护理干预,通过对普通组和实验组两组病人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实验组使用新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新技术干预更有利于病人肛周皮肤炎症的发生,原因是对病人实施肛周皮肤护理新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病人,同时也能针对不同状况的病人选择与之对应的护理方式进行高质量护理。通常情况下患有重症大便失禁疾病的病人主要可以根据其大便状态以及病人的实际状态分成四种:其一,病人有意识,但不愿意配合护理;其二,病人大便较稀且便量少;其三,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大便量较多但稀,这时病人耐受性较好;其四,病人属于感染性腹泻。针对前两种的病人可以选择在缸内塞入卫生棉条,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水样便的问题,防止液态大便随意流出而对病人的肛周皮肤造成刺激引发炎症。针对后两种状况的病人可以选择在缸内塞入气管导管,需要注意的是:①选择导管的管径时要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果病人的耐受好则可以选择管径较粗的导管,有助于更好的引流。②还需要注意放置导管前先将其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等导管变软后塞入患者身体大概15厘米左右的距離,这样能够防止损伤病人的肠道黏膜。③注意在导管外接一个负压装置,保证引流的整体效果。但是不管那种处理方式,在病人有大便流出时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大便外溢现象,如果没有很好的护理病人的肛周皮肤就会逐渐被损伤,从最开始的红肿到出现水疱再到最后出现溃烂,严重增加病人的痛苦[5]。因此,本文实行新技术对不同情况的大便失禁重症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溢出大便对病人肛周皮肤的刺激,通过本文的实验发现该护理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应该将这种新的护理技术在医院老年内科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重症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护理干预新技术与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2]王芬.重症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护理干预新技术与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8).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新技术临床效果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