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的图像学研究

2020-04-26杨婷婷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藻井北京故宫蟠龙

文:杨婷婷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图: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库汇尹网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典范,更是一件举世文明的文化瑰宝,早在1987年,北京故宫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里面的建筑装饰图案,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属藻井。这种覆斗型的穹顶装饰,不仅造型精美,而且涵蕴着丰富的象征意味,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

一、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概述

沈括《梦溪笔谈·器用》记载: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藻井是一种古代传统宫殿、寺庙建筑内部穹顶上方的独特装饰,又称龙井、绮井、圆井等。据考古学家的考察,目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1]藻井一般采用木结构,形状多为圆形、四角和八角,以不同层次向上突起以支撑穹顶,以凸显建筑的宏伟庄严和壮阔。形似覆斗,雕刻精美,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但古代最初设藻井并非为装饰,而是为了避免火灾,借水性之物镇压邪火,得以保一方安宁。其后,逐步演变成为装饰物,进一步丧失其防火作用。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藻井发展一般历经四个阶段,汉至唐时期,藻井极具美感及美学价值,内部绘有倒悬莲花的图样,所以汉人将其称为“平机”或“乘方”[2],此外也有调节空间比例和室内温度的作用。至宋代时期,天花被明确地划分为三大样式:平基、平阁与藻井。至明代以后,使用者开始注重其装饰上的作用,极大程度丰富藻井的结构,注重藻井装饰纹理的雕刻,规模也日渐宏大,尽显奢华之感。至清代,工匠开始在藻井上雕龙画凤,再次加强藻井的艺术美感及装饰价值。如今藻井依然沿用,例如人民大会堂就采用藻井装饰,不过是集合了装饰、照明、通风于一体的现代化藻井。

太和殿作为北京故宫中最大的宫殿,门嵌菱花格纹,浮雕云龙图案,金砖铺地,皆透露皇室气息,民间称之为“金銮宝殿”,也是东方三大殿之一。通常供皇帝举行重大朝典,初建于明永乐年,经多次灾毁和重建后,才保留至今。若太和殿是龙,那藻井必定是睛,于太和殿正上方的藻井可谓画龙点睛,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位于大殿正中央的藻井,造型独特,瑰丽无比。从上至下分别为圆井、八角井和方井,这种设计恰好呼应了古代中国“天圆地方”“上天下地”等文化理念。圆井中为一条巨大且突出的蟠龙,垂首衔珠、雕刻精细、金碧辉煌,与大殿内巨柱上的金色蟠龙互相映衬,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更加烘托出了帝王宫阙的尊贵和威严。

二、以图像学分析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图案

图像学是研究视觉文本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旨在突出图像背后的主题、象征和价值等,也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与以沃尔夫林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是相对的。图像学在西方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发源于早期宗教圣象学,当代德国的瓦堡学派正式建立了图像学这一研究方法,随后,潘诺夫斯基将其完善化和体系化,于1932年在《逻各斯》杂志上发表了《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人文主题》,这部著作的“导论”部分是关于图像志和图像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文本,潘诺夫斯基在文中集中介绍了他的图像学研究体系,提出著名的图像学分析的三个步骤;随着图像学从德国到美国再到全世界,开始与符号学和其他理论逐渐融合,进入了“后潘诺夫斯基”时代。本文以图像学为理论基础,从图像学三个层次对太和殿藻井进行分析,通过装饰纹样、色彩风格来解释其艺术价值和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

北京故宫太和殿内部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1.前图像志描述

首先,图像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描述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色、形、线、块、面等,即“所见即所得”的部分,通常不需要关于文化、习俗和艺术史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藻井位于天花顶部位的正中央,其结构包括天花梁、方形井口、圆井、盖板等。藻井共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圆井、八角井和方井,所以属于套方八角型藻井,套方所用乃是抹角梁结构,这是一种典型的藻井结构。藻井的纹样是用龙凤角蝉和云龙随瓣枋相互连接而成,八角井上满饰云龙纹,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显示出金碧辉煌的感觉。整个藻井共有 17 条蟠龙,其中大龙 1 条、小龙 16 条。内部的最中心位置为一条巨大的蟠龙,蟠龙嘴巴里衔有一颗在内部涂有水银的巨大玻璃球宝珠,在古代被称为轩辕镜。去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人都会被顶端的蟠龙藻井所震撼,原因有很多,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两点:一是蟠龙藻井处在最中心的位置且体积巨大,是人们观赏时视觉焦点最聚集的地方,二是其华丽宏伟细致的装饰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2.图像志分析

图像志分析的是题材,以及它背后的形象、故事和寓言,这对观者分析视觉文本的内涵非常重要,通常只依赖常识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以及知识的储备。关于藻井的题材分类历史上有很多方式,有按照时间地域的,也有按照结构形状或者主题类型的,如若侧重从内容上的文本分析,以建筑主题和性质为分类标准则是相对较客观和标准的方式。在历史和现存的藻井中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宫殿和坛庙藻井、寺庙藻井以及宗祠和戏台藻井,其中属宫殿和坛庙藻井的历史地位和建筑技术最高,代表了皇室地位的尊贵。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善的宫殿藻井之一,这类藻井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演变,汉代的宫殿藻井纹样多选择水生植物,唐代则演变为宝相花纹样,明清则以龙凤等表示吉祥的纹样为主,颜色上经历了从汉代的红色到宋元的青绿配以贴金再到明清的金黄色为主基调。宗教藻井则主要存在于各地的佛教寺庙,例如敦煌莫高窟的藻井,纹样多以莲花纹为主,因为在佛教中莲花图案是圣洁光明的象征,人灵魂可以在莲花中获得重生。宗祠和戏台藻井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以圆井、八角井为主,色彩较为丰富,蓝色和红色较为常见,纹样多包含吉祥的含义。在三种主题分类中,宫殿藻井是最为复杂且等级最高的建筑纹样,太和殿的藻井就属于此类,并且在主题上和封建专制皇权是不可分割的。

安徽祁门古戏台藻井

太和殿藻井中的图案纹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象征性,例如龙凤角蝉纹样,龙和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和尊贵的代表。龙是原始人民在天灾面前为了获得神秘力量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随后则成为统治者专属的一种象征,强调其独一无二的皇权,自封建社会以来就一直是皇室的专属,成就了宫殿藻井属于皇室这一不可撼动的专属地位;凤和龙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原始人对鸟的崇拜,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原始图腾,有着美好吉祥祝福的寓意。太和殿中央位置用蟠龙为装饰,代表皇权的至高无上。蟠龙衔珠的装饰寓意深厚,衔的珠名为轩辕镜,象征轩辕星,有着殿宇受雷雨之神庇护的深层含义,还有传说道倘若大殿下方坐的不是真龙天子,那么轩辕镜就会落下砸死他。虽然这只是为维护皇权所编纂的神话传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天子权威的不可撼动。

3.图像学解释

图像学的第三阶段解释的是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内容,这种含义是通过弄清那些能够反映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阶级、一种宗教或哲学信仰之基本态度的根本原则而被领悟的。这些原则受到一个个性的限制并被凝缩在一部作品中。很明显,这些原则是通过“创作方法”和“肖像学意味”显示的,因而它也能使这二者得到阐明。[3]分析图像的深层意义和时代价值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特殊的时代性导致了特殊的装饰风格,不同的装饰风格传递出不同的时代特性。蟠龙藻井通体金色,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皇室色彩,金碧辉煌,华丽至极。《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天子的祭服在周朝就是黄色的,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规定平常人不可以穿黄色衣服。之后,黄色成为一种只有皇家才可使用的颜色,进一步凸显其高贵地位与无上权威。单一的用色手法,却有着多层次的艺术美感,特定的颜色表现即是对时代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无论是独到的装饰手法还是专一的用色,皆彰显皇室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古代统治者为维护自己权力的精神控制手法,隐性地表达龙与权力之间的联系。统治者将自我与龙的神话联系在一起,在灌输给人们精神层面的权力正统意识,其目的均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皇权。

太和殿藻井背后还蕴含着很强的儒家思想,这种文化观念被创作者们无意识地透露在视觉图像当中,而这正是图像学解释需要研究的最终目标。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之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上天的敬仰之心,“尊天”“隆君”的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天地尊万物为本,对天地的尊崇也逐渐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藻井高耸的建筑位置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尊崇,包括太和殿用巨大的圆形藻井象征苍穹的无边无垠,藻井上方龙纹凤纹的装饰和室内的龙凤石相互照应,体现出封建社会宗法伦理“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哲学同时强调王权,君王拥有无上的王权,皇帝通过自身的提升来巩固统治,同时也需要外部的辅助,藻井霸气的外表足以起到震慑作用,因此也是等级制度的象征。龙凤纹装饰也成为皇家装饰的标配,所以一般只用于皇家宫廷及寺庙。

甘肃敦煌莫高窟莲花三兔藻井

甘肃敦煌莫高窟(千佛洞)235窟窟顶中心藻井

浙江新昌真君殿戏台藻井

通过对太和殿藻井图案的图像学分析,从形式上基本阐释了其外在特征及其基本历史发展,为我们了解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纹样图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到每一个纹样图案的设计、结构以及色彩背后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和时代价值,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装饰艺术的认知、继承和创新。

三、结语

藻井是古代建筑中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装饰纹样,本文以图像学理论为基础,透过纹样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揭示其醇厚深刻的文化蕴意。太和殿藻井自身融合了儒家思想中“尊天、隆君、重威”三大思想,阐述了封建时期至高无上的皇权和视上天为万物之主的内涵,处处彰显神圣之意,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独特的美与文化内涵。藻井拥有丰富的艺术语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分析其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和价值意义,才能让我们真正理解、把握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髓,从而打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艺术精品。

注释

[1]姜玲.中国藻井的装饰艺术[J].中华民居,2011(12):96-103.

[2]王炳江.传递天穹之美——中国古建筑构件“藻井”艺术语言研究[J].书画世界,2018(09):86-88.

[3]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6.

猜你喜欢

藻井北京故宫蟠龙
北京故宫游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陆游的“一字师”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长江奉节夔门》《北京故宫角楼》
藻井
一字师
故宫也要当“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