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泥塑课程教学思考

2020-04-26阿斯卡卡维力副教授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主任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雕塑家泥塑形体

文/图:阿斯卡·卡维力 副教授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主任

引言

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自成立至今,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泥塑类课程占有很大比重,在泥塑课程中主要有泥塑头像、泥塑胸像、泥塑人体、泥塑浮雕、泥塑衣纹、速塑等。在这些泥塑课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雕塑空间与形体的认知能力,在四年的学习当中,从观察到表现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基本情况

1.雕塑专业教学情况

1960年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成立,1962年因各种原因停止教学,1992年再次成立,延续至今。雕塑专业的成立在新疆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意义。雕塑专业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几百名雕塑创作人才。培养的学生是新疆雕塑创作领域的中流砥柱,在新疆雕塑艺术教育和城市雕塑创作领域具有本固枝荣的作用。

本专业师生的雕塑作品遍布新疆各地,包括室外大型城市雕塑、室内公共空间雕塑,雕塑创作质量也逐年提高,在全国各种雕塑专业的展览比赛中多次入选并获奖。时至今日,新疆雕塑事业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队伍逐渐扩大,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方面逐年优化,经过全院师生多年的努力,新疆艺术学院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一直以一三制为教学模式,即新招收的学生第一年进入基础教研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美术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此阶段主要学习素描、色彩、透视、书法、国画、泥塑、色彩构成等主干课程。第二学年到各自的专业进一步深造。雕塑专业的学生从第二学年直至毕业,以写实塑造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泥塑写生课程的训练,学生逐年提高了对雕塑的空间与形体的认知能力。

2.材料选择的缘由

雕塑可以使用“泥”、木、石、金属、复合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那么为什么在学校,雕塑专业使用“泥”这种材料作为首选?雕塑专用“泥”,是由土和水搅拌而成一定的比例进行形体塑造,在水和土两种材料中,对土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一般的土是达不到塑造的要求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土和水搅拌之后,软硬程度、弹性、水分的挥发、黏性等达到塑造要求时才能使用。有些地区在配料时,土里需添加其他材料增强泥的可塑性,有些地区的土不需要加工,搅拌之后直接可以使用。

“泥”在高校雕塑教学中是最普及的材料,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泥”可以使用加减法进行塑造,从而可以反复调整形体,学生在塑造时可以多次修改,而且泥塑的加工周期相对而言较短。其次,对加工工具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塑造过程可以使用手、木质泥塑刀、塑料等工具。而木材和石材等硬质材料只能使用减法雕刻,雕刻过程则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和特殊的雕刻工具进行制作,对雕刻错误的形体无法进行修补。另外,“泥”可以反复使用,与硬质材料相比,重复使用率较高,塑造成型之后,可以重新柔和搅拌后再次使用。“泥”是最廉价的塑型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成本,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自己喜欢的各种“泥”进行训练。另外,“泥”具有丰富的表面肌理,根据作品的需求,作者可以根据情感、时间及对塑造对象的主观感受使用不同的肌理效果,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塑造者手指的印痕,塑造时留下的刀痕,以及切、拍打、挤压等肌理效果。所以首选“泥”作为塑造材料进行空间与形体训练是无可非议的。

泥塑石膏头像临摹课程现场

泥塑等大人体课程

二、缺失的空间与形体感

在写实泥塑课程中,学生塑造形体时,虽然经常出现造型能力、神态的表现能力和艺用解剖学在塑造中的应用能力等问题,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学生对雕塑的空间与形体的理解与塑造能力。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泥塑作品的质量,也验证了学生的塑造能力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在泥塑实践教学中,遇到学生对空间与形体的概念理解含糊不清时,使学生尽快掌握雕塑空间与形体的造型能力是承担该类课程教师们亟待重视的问题,任课教师需要及时思考问题的由来及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1.基础培训养成的习惯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美术类学生在进入雕塑专业学习之前,多数是在少儿美术培训班、高考美术专业冲刺班、学习绘画造型原理,除此之外还在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基础教研室巩固绘画基本功。这些学生在学习时多数课程是培养实体三维空间转换虚拟三维空间的能力,即观察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通过一定的绘画技法,在二维平面载体上呈现虚拟的三维物体。在转换视觉语言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空间的虚实、透视规律、形体结构、黑白灰关系等绘画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掌握视觉转换语言转换的技巧,此类训练方式培养了平面造型的表现方法。虽然在此阶段巩固了造型基础,对将来起到铺垫作用,但是对雕塑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从雕塑语言方面培养对形体和空间观察与表现。

学生泥塑衣纹作业

2.以线塑形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雕塑家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掌握对形体敏锐的观察方法,其次是整体的再现形体空间能力,最后是精神层面的塑造能力。由此可见,对空间与形体的正确观察与表现是基础。

目前,根据入校的雕塑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可以经过短期的训练能够理解和掌握雕塑的观察与塑造方法。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同学经过长期的训练,仍难以适应以雕塑家的视角对形体的观察与塑造,更遗憾的是,在四年级毕业创作阶段少数同学仍然出现错误的观察与表现方式。究其原因,这些学生观察的方式养成了以边线为主的“坏习惯”,而不是整个形体空间,缺乏对一个完整形体的完整观察方法。长期的平面绘画训练方法使这些学生习惯了在观察三维物体的边缘轮廓线上下功夫。这种习惯导致了在塑造形体时,以轮廓线为主塑造形体的起伏,这种表现方式塑造的形体,缺乏体积的深度,缺少生动的雕塑语言。如果这类学生通过教师多次的讲解与示范和自己多次的实践经验进行重复的训练,是可以改正错误的观察与塑造方法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边线观察与对形体观察的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二者的差距较大。雕塑作品的形体感较弱,是未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与塑造技法造成的。雕塑专业在泥塑教学中强调观察与表现紧紧围绕真实存在的三维物体,以观察实体三维空间、表现实体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这一方式和绘画的造型原理有本质的区别。绘画是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载体上转换成虚拟的三维表现方式。另外,雕塑和绘画的观察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绘画不仅仅是以线条为主,而且可以是以光影为主,还可以是结构为主,但雕塑的观察着重点是在形体空间,而不是轮廓线与光影。在教学过程中,少部分同学在泥塑头像和等大泥塑人体的观察与表现时形体塑造能力较弱,显得平面化,空间层次也较弱,缺乏雕塑的形体意识。而多数同学在泥塑等大人体课程训练时,在形体塑造上明显具有优势,形体的起伏强烈,空间感也很强烈。二者虽然在造型基础差距不明显,但是对雕塑的形体空间认知能力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

3.何谓“形盲”

一个画家如果有色盲或色弱就不能利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大自然的美。同样,一个雕塑家如果有“形盲”现象,就不能利用雕塑的形体语言表现自然形态的空间。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当中偶尔会发现“形盲”的学生。这类学生如同“色盲”一样先天不足,对雕塑形体的起伏感知能力比较弱,遗憾的是他们在校期间无法通过各种训练方式来增强对形体的敏感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空间与形体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常强调学生对空间与形体方面的理论知识,使用最有效的方法增强雕塑的形体感知能力。如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形体是由“点、线、面”组成,就能提高塑造实践能力,就可以将错误的观察与表现方法降低到最低点。

众所周知,雕塑是追求深度形体空间的视觉艺术,那么表现深度空间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剖析。

1.认知“深度”空间

雕塑专业教师在二年级的泥塑课程教学当中,应该尽快转换新转入雕塑专业的学生对形体的观察、感受、表现等方面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区别雕塑专业与其他绘画专业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写实泥塑类课程的安排是目前尽快让学生理解形体的有效方法,该类课程的设置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通过观察自然形态表现自然形态的能力,此阶段需要不断提高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态的能力。第二,让学生提升对雕塑空间与形体认知能力。第三,熟练掌握泥的自然属性,通过泥的特性抒发自己的情感世界。

雕塑当中线条和形是辩证的关系,有主有次,相互依存。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罗丹艺术论》的嘱词当中论述线条与形的关系时有两点值得我们深刻体会。第一点是:“你们,雕刻家,锻炼你们的感觉,往深处去。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这个‘深’的意义。他们只会用平面来明晰地表现自己。要从深厚方面去想象形式。”第二点是:“牢记罢:只有体积,没有线条。你描绘时,绝对不要注意轮廓,而要着眼于凹凸面。是凹凸面支配着轮廓的。”[1]从上述两个内容中,明确了雕塑家在观察形体时重点在于深度空间而非边缘轮廓线,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塑造形体的重要性。这也是在进行泥塑教学时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记得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在塑造时改正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

泥塑二分之一人体写生课程

形体和空间感较弱的泥塑头像作业

造型能力在各方面表现较好的泥塑头像作业

记得我们在本科阶段学习泥塑写生人体时,老师经常提示我们:“观察形体,首先要看到‘形’,不仅要纵向观察,而且要横向观察,更要向深度观察与体会空间的奥秘,这样高点就会向着你直射过来。雕塑犹如山群,山峰的起伏变化和连贯性,如同我们在高空乘坐飞机向下观看,雕塑家要感知最高的山峰和其他山峰的空间距离的深度。一般人在平视中才能看到山的起伏,可是一个优秀的雕塑家就应该掌握在高空能够感知山峰的起伏,这样你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说明你真正看到形体,看到形体与空间,从而摆脱了边缘轮廓线的束缚。”

等大泥塑人体形体感较弱的作业

等大泥塑人体形体和空间意识较好的作业

2.认知“点、线、面”

雕塑是可触摸的形体空间艺术,写实雕塑是一种由雕塑家通过观察自然形态之后,使用某种塑造技巧、风格、情绪等再现的真实存在的形体艺术。从二年级的泥塑头骨临摹课程到四年级的泥塑等大人体课程,教师授课时会经常提到点、线、面、动态、重心、形体、空间、整体感等理论概念。

作为一种素材,空间的美学应用改变了20世纪的雕塑艺术,比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的影响都大。[2]对于雕塑空间,海德格尔认为,雕塑艺术正是在空间化的意义上揭示出空间的本质,从而以其自身的存在说出了自身存在的事实和意义。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角度明确了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具有三维空间,是由体积的高度、宽度、深度集合而成的,有触觉的空间造型艺术。无论是绘画造型艺术,还是雕塑造型艺术,都离不开“点、线、面”的关系,它们在雕塑造型上是非常重要的。“点” 在雕塑造型上,我们通常把它看成雕塑凹凸处的高点与低点。“线” 是千变万化的,运用线可在雕塑形体中产生一种韵律的节奏感。我们知道,经过一点可产生无数根不同方向的线条,两点可产生一根线条,那么经过三点或四点就可产生具有节奏变化和生命力的线条了。“面”,一切形体是由面与面结合而成的,即使是一张白纸也是有六个面组合而成的,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空间。空间是无限的,体量是有限的。

在分析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时,我们能够发现他对于雕塑形体的凹凸点是如何观察与塑造的。他在创作生涯的前期阶段,对埃及、希腊、非洲的传统雕塑进行长期观察与研究,在所研究的传统雕塑语言基础上,敏锐地捕捉到了雕塑艺术语言的空白之处,同时延伸了新的发展空间。并开始在实践当中找寻真理,印证自己的艺术追求。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形体感极具震撼力,其中眉毛部分的塑造是最具有体积空间感的,雕塑家在塑造形体时主观地加强了形体空间,雕塑作品的眉毛大约1厘米厚,深度在3~4厘米,在形体上已超出应有的限度,局部形体的夸张既没有破坏雕塑的空间秩序,反而加强了雕塑的空间感染力。此作品和他所研究的古典雕塑作品相比较,空间感更加强烈,手法简练、神态生动,整体与节奏感保持高度的统一。佳作的问世,是由于高度利用雕塑的“点、线、面”原理再造了空间,充分发挥了“点、线、面”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

毕业展览合影

“面”在雕塑形体中是由“点、线”的联结之后形成的一种实体空间,所有的雕塑形体都是由不同空间不同形状的面集合而成,“面”在雕塑空间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面,是有实有虚的。在雕塑中实与虚就是正空间与负空间的关系,形体本身与非物质负空间的关系。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雕塑形体空间向多元化创作方向发展。从他的作品《行走的男人》《行走的女人》《鼻子》《笼》中,不难看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空间的研究。他初期的雕塑作品《勺型女人》,是追求雕塑空间领域的代表作。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雕塑形体空间与大气有一种张力感,形体与大气产生了高度的“碰撞”。他感悟到了“形”的存在方式,感悟到了大气对“形”的挤压。

俄国著名的抽象构成雕塑家安东尼·佩夫斯纳的作品,表现的就是以三维空间为主导,以点线面为主体,形成特有的雕塑空间形式,主要作品有《空间的构成》《空中的发射》和《芽》。这些作品可以看到“点”的张力,“线”的节奏,“面”所产生的空间,安东尼·佩夫斯纳一生中有不少作品都是以“空间”作为雕塑创作方向,他非常注重点线面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形体空间,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形体占有更大的空间,使形体本身产生有韵律节奏的生命体。可以说,安东尼·佩夫斯纳在雕塑的空间领城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除此之外,在雕塑家中还有阿尔普、布朗库西、亨利·摩尔、马约尔等许多艺术家在雕塑的空间与形体中不断深入研究,各自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经典作品,他们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空间与形体的研究之中。

结语

雕塑专业在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习中,雕塑形体与空间的认知能力是重要环节。雕塑专业必修课程当中泥塑类课程是重中之重,通过泥塑训练使学生对形体与空间的认识是最有效的方式。从以上雕塑大师的作品当中可以感悟到,无论抽象雕塑家还是具象雕塑家,都非常重视“空间”与“形体”,熟知“点、线、面”在形体中的作用,通过挤压和膨胀所再现的雕塑形体具有强烈的张力感。作为从事雕塑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形体和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还要从更广阔的领域,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快解决塑造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形体与空间方面的认识能力。在校期间,学生不仅要在理论层面,而且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多下功夫,通过无数次的实践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注释

[1][法]葛赛尔.罗丹艺术论——插图珍藏本[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7.

[2][美]赫伯特·乔治.雕塑元素[M].刘晓可,时昀,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8.

猜你喜欢

雕塑家泥塑形体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雕塑家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