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共生
——古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概论

2020-04-26孙石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物画题材少数民族

文/图:孙石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一、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美术就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世界各地美术不断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不仅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外美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地带,而且西部少数民族艺术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支脉。人物画在唐宋时期曾光耀艺坛,元代随之渐趋式微,明清之际更是“穷途末路”难以力挽颓废之势。20世纪伊始,人物画开始以星火之势慢慢走向“炽热”,对于人物画在当下的发展中,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古代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梳理与回顾。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近些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不彰显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也表明西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西部独特的艺术形式,相对于内地文化而言,曾被认为是“边缘”的艺术。学界对少数民族的关注程度不够,这表明了研究西部少数民族美术的必要性,也为笔者本次论文撰写提供了可能的空间,西方少数民族的风情,一直是中国画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主题。

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概述

现已知最早的人物画为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驭龙》和《人物龙凤》帛画,但在西部少数民族多处地区发现了远古时期的岩画,足以证明人物画在历史上出现之久远,虽然岩画在当时存在“宗教”的属性,但是对于人物画在历史上的发展与衍生,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中国岩画的发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广西等地多次发现大量岩画。岩画历史悠久,岩画其独特的“意象”审美与中国画有着密切的关联,岩画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更为以后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萌芽、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代的康昕、南梁的萧绎、北齐的曹仲达、隋代的杨契丹等少数民族画家笔下都曾涉猎过少数民族题材。南梁时期,梁元帝萧绎创作的《职贡图》是在“大同六年前后所做,也是最早的一张《职贡图》”,[1]作品中主要以描绘外域职贡人物为主。初唐时,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以善画西域人物驰名,《历代名画记》谓二人“善画外国及佛像,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并称赞其画“奇形异貌,中华罕继”[2]。另一位唐朝人朱景玄则评论二人画作“非中华之威仪”[3]。由此可见,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所作多为少数民族人物画,多为西域胡人相貌。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中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的场景,吐蕃使者生动的造型[4]及李贤墓壁画《礼宾图》中的少数民族宾客[5]都反映了古代少数民族绘画中的不同少数民族形象。中晚唐以后,相关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逐步增长,《历代名画记》谓:“李渐官至忻州刺史,善蕃人、蕃马、骑射、射雕、放牧川原之妙,笔迹气调,古今亡俦。”[6]史料中的文献记载,足以证明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数量之多,且具有高超的画技。

卓歇图 胡瓌 绢本设色 33cm x 256cm 五代(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之后,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领地不断扩张,辐射到长城以内的地域,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接触和交流日益密切,生活的交流也为绘画提供了表现内容,这一时期的画家擅长表现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从唐末起到两宋之际“番族”[7]开始成为绘画表现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绘画题材,根据现有的画史资料记载表明番族的画家为数不多,如契丹族之胡瓌、胡虔、李赞华等等,还有曾在北方地区生活的非本族画家如王仁寿、张戡、高益等,都曾涉猎过少数民族题材绘画。

胡瓌是9、10世纪间专门表现草原民族生活题材的代表画家。“其生活年代、族籍以及真实的身份一直都留有阙疑,目前各方的研究多数赞同把胡瓌确定为辽代契丹人。”[8]《宣和画谱》载有画家胡瓌的六十五件作品,[9]现存被认为是胡瓌的作品有《卓歇图》《回猎图》《还猎图》《蕃马图》,主要以骑射牧猎为主,同时也涉及草原自然风情。《卓歇图》被认为是胡瓌的代表作,主要描绘契丹民族狩猎生活的一个片段。他深入细致地刻画了草原少数民族狩猎归来的场面,展现了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方面扩充了题材及作品的宽度与广度。《五代名画补遗》把他列为神品,说他“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10]。

表1《宣和画谱》番族人物画家及画作举隅

胡虔是胡瓌之子,“学父瓌画番马得誉世”[11]。他笔下的番马画有其父之风,熟而劲。据《宣和画谱》记载,胡虔曾有《平远猎骑图》《番部盗马图》《番部牧放图》《汲水番骑图》《射猎番族图》《牧放番族图》(详见表1)等等作品,这些作品彰显了古代番族画的重要成绩。胡虔的传世作品中还有一幅描绘塞外的《番部雪围图》,笔力劲健质朴,形象生动,突出古代游牧人豪迈的气魄,画面中空旷的背景使人体会到一种闲静、悠远、旷寥的感觉。胡瓌与胡虔父子杰出的绘画艺术,使他们成为少数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以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题材为主,将草原民族豪放、无畏的形象特征及本土自然中浩野无边、万马奔腾的气势付诸方寸之间的画面,在少数民族美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其代表作为《五马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其中三人为西域装束,应为西域少数民族,异族服饰精美。除此之外,在《宣和画谱》中还著录了李公麟的其他与少数民族题材有关的作品,如《昭君出塞图》《蔡琰还汉图》《番骑图》《摹北塞赞华蕃骑图》[12]等等。虽然大部分作品间接地描绘了少数民族,但高超的技艺及画面中生动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对后人研究少数民族题材写意画具有深远的意义。

黄宗道是北宋徽宗时期的著名画家,“宣和书院待诏,工画人物蕃马,师胡瓌、东丹,王世论胡画马得肉,东丹得骨,宗道二法俱备”[13],可见画技高超。“工画番骑,虽不逮环虔戡钤,亦得族帐部落放牧景意,平常多作李陵陷番、苏武还汉等图,传于世。”[14]阐释了他的作品中表现少数民族放牧景意。传世作品《射鹿图》[15]因存在众多疑点,今证之以时代风格、题材源由,认为此画为黄宗道所作。

赵伯骕为南宋画家,代表作为《番骑猎归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写番人狩猎归来,正在整理箭羽,神情愉悦轻松;马背驮着一只捕获的野羊,马的形象鬃尾下垂,眼神中流露出疲惫之姿,与番人目测弓箭形成鲜明而生动的对比,使得作品妙趣横生。画中人、马及饰物刻画精细,用笔流畅,绘画水平颇高。

番部雪围图 胡虔 28.8cm x 117cm 辽代(藏于弗利尔美术馆)

五马图 李公麟 纸本 26.9cm x 204.5cm 北宋(此版为珂罗版复制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耶律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神册元年(916年),阿保机称帝,立倍为皇太子。耶律倍知音律,“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图》《猎雪图》《千鹿图》,皆入宋秘府”。[16]《宜和画谱》著录耶律倍作品包括双骑图一、猎骑图一、雪骑图一、番骑图六、人骑图二、千角鹿图一、吉首并驱图一、射骑图一、女真猎骑图一。[17](详见表1)从画的名称来看,几乎都是围绕草原少数民族生活场景所创作的。李赞华精通汉族文化,作品多以草原民族的人物鞍马画为主,其笔下的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18]。他的作品中“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壞奇”。[19]作为少数民族画家,李赞华对于生长于斯的草原环境,更能生动地刻画草原的风貌特征。

表现草原题材的画家还有耶律褭履、耶律题子、耶律浩然、萧瀜等。史载,“耶律褭履字海隣,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风神爽秀,工于画”[20],耶律题子“字胜隐,北府宰相兀里之孙,善射,工画”[21],耶律浩然“工山水”[22],萧瀜“尤喜丹青”[23]。此外,无名氏所作《番骑猎归图》《平原射鹿图》《平沙卓歇图》[24]也是反映契丹游牧生活的画作。这些画家并没有专门地从事写意画创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作品描绘的少数民族的牧放生活,以壮丽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丰富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

张瑀,金代画家,现在传世作品《文姬归汉图》,藏于吉林省博物馆,题款为“祗应司张‘□’(此字模糊不清,郭沫若定为‘瑀’字)画”[25]。“祗应司,诚如苏文所说,系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见《金史·百官志》。故张瑀为金人。”[26]在画面中出现少数民族人物形象,郭沫若认为“蔡文姬坐骑头畔的两位步行的马夫,可能也是汉人,骑马护送者七人集团中,一位汉官是很显著的,汉官身后两人着皮帽的是汉人。与汉官平行的是一位胡人……其后有三人光头束双辫者是胡人”[27]。画面中蔡文姬头戴貂冠,足踩皮靴,目光凝视前方,归心似箭,从她的神情中透出一种期盼,而通过随风摆动的发带和衣巾,又显示出她的风尘仆仆,与藏头缩身躲避扑面寒风的随从及胡人风中艰难的前行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古代许多画家以蔡文姬归汉为主题进行创作,除张瑀之外,宋人陈居中也创作了《文姬归汉图》,与张瑀的作品在构图上角度不同,陈居中的作品描绘了荒凉萧索的塞外景象,以及蔡文姬与左贤王互相对望难舍难分之情,文姬盘膝而坐,面对即将离别的左贤王,画家捕捉到当时人物内心的情感,准确刻画了人物神态及生动的形体语言。画幅中通过车马齐备,整装待发,预示着将与亲人离别。通过塞外场景的描述与画面中主体人物形成对比,气氛更显凝重与悲凉。两幅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形象特点。

元、明、清三朝皆涌现出大量杰出的少数民族画家及作品,并推动了人物画等绘画门类的发展。元代赵孟頫《浴马图》代表了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风貌,作品形神妙逸兼备、风格高雅,体现了蒙古人对马的喜爱之情。元代的宫廷绘画《元人秋猎图》用写实的手法反映蒙古人的真实生活。元代少数民族身份的书画家还有高克恭(回族)、萨都刺(回族)、廉希贡(维吾尔族)、康里巙巙(哈萨克族)、张彦辅(蒙古族)、盛熙明(维吾尔族)[28]、边鲁(维吾尔族)等,虽然他们在山水和花鸟画上成就卓越,且从众多文献中可以得知,表现题材多种多样,但是根据他们风格成熟、技艺高超的作品来设想,他们在人物画领域依然会呈现出一定的绘画高度,从某种程度上间接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

文姬归汉图 张瑀 绢本 29cm x 129cm 金代(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番骑猎归图 赵伯骕 22.1cm x 24.9cm 南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清以来的少数民族画家渐多,但人物画在整体的发展中渐趋式微。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主要有明代仇英所做的《秋原猎骑图轴》,作品中表现了塞外深秋景色,四人六马狩猎之景,画面中少数民族人物动作姿态生动准确。画风严谨而毫无板滞之感,可以看出仇英画人物鞍马的才能。另有清代著名的《皇清职贡图》,作品中描绘了清代管辖境内的不同民族,以及与清王朝有来往的国家之民族,主要是描绘各民族的服饰形貌。同时还有清代华岩的作品《文姬归汉图》,此类题材在历史上较为多见,此不赘述。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民族身份的画家,如满族画家唐岱、允禧,蒙古族画家松年、莽鹄立、尹湛纳希,回族画家改琦等都在古代绘画史上史载有实,其中不少人还有绘画论著存世。[29]

三、融合共生——共筑民族美术体系

综上所述,古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的留存以及“他者”视角深情的融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作品特有的图像传播功能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译的重要渠道,从而逐步加深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艺术作品作为社会的映射,是一种社会意识的物化形态表现。美术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它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与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少数民族多元的审美文化的融合共生源于古老的中华文化长期的滋养和润泽。

古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在长足的发展过程中,从目前的文献史料来看,古代几乎没有出现真正的少数民族题材写意人物画,但随着历史考古挖掘、文献搜集,将来有可能出现表现古代的少数民族题材写意人物画,但现已知的古代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大部分都是以工笔形式为主。历史上出现的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拓展了中国民族美术的疆域,更为当代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蓬勃发展铺垫基础与积累延伸,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丰富扩大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视野。

注释

[1]金维诺.“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J].文物,1960(7):15.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9)[M].北京:中华书局,1985:278-279.

[3](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2册):366.

[4]杨建峰.中国传世名画[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8-19.

[5]邹文.中国绘画经典(上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69页.

[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10)[M].北京:中华书局,1985:324-325.

[7]番族旧称少数民族,古代文献中“番”与“蕃”或有不同,但本文中都代表古代少数民族,其使用本史料原文。

[8]付爱民.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画家胡瓌的族籍问题考证[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2):105.

[9](宋)不着撰人.宣和画谱(卷8)[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3):114-115.

[10]陈兆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87.

[11](宋)不着撰人.宣和画谱(卷8)[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3册):115.

[12](宋)不着撰人.宣和画谱(卷7)[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3册):105-106.

[13](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3)[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14册):92-93.

[14](元)庄肃.画继补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6.

[15]张子宁.北宋黄宗道射鹿图[J].美术研究,1998(1):71.

[16](元)脱脱.辽史(卷72)[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09-1211.

[17](宋)不着撰人.宣和画谱(卷8)[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3册):116.

[18](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走兽门第三·神品[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2册):440.

[19](宋)不着撰人.宣和画谱(卷8)[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13册):116.

[20](元)脱脱.辽史(卷86)[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24.

[21](元)脱脱.辽史(卷85)[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13.

[22](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4)[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14册):613.

[23](清)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卷1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83册):340.

[24]陈兆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125.

[25]启功.中国历代绘画精品:墨海瑰宝·人物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239.

[26][27]郭沫若.谈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J].文物,1964(7):1, 3.

[28]任道斌.论赵孟頫与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J].新美术,1994(1):52.

[29]王宏伟.地域和民族给予美术家母题支援[N].内蒙古日报,2014.11.11:16 版.

猜你喜欢

人物画题材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杨文仁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