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0-04-25季翔谢团辉江晓忠
季翔 谢团辉 江晓忠
摘要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提升高等院校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生态学”课程,从基本理论、土地利用案例和生态规律等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课程,并通调查问卷分析思政课程授课效果。结果显示:在土地生态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7–0–03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74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of Land Ecology Course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JI Xiang et al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realm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iming at the land ecology course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this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theory,land use cases and ecological law,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course.An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effect.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land ecology course can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and ec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specialized course
為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相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内容把课程与思想政治有机结合了起来,为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1]。
“土地生态学”是以土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组成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互作用与转化规律的探究,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道路的学科,可以揭示土地利用的生态学规律,由此开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然而,一直以来,在“土地生态学”的授课过程中多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缺乏对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的挖掘及将这种资源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转化,因此,找到合适的映射点成为生态学课程思政构建的关键[3]。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党的十八大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摆在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位置[4]。从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来看,土地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关联紧密: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土地生态学的规律,顺应自然就是要与环境的变化相协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然界的整体,即生态文明建设应以土地生态学原理和概念理论为科学指导。因此,可以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土地生态学”课程中;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重充分发掘土地生态学课程相关思想政治资源。基于此,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拓展,由此,实现提高和普及学生生态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共建美丽新中国。
1 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生态学的融合
1.1 结合土地生态学理论,凝练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
土地生态学是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5]。利用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可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的理念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土地生态学包含研究农用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生态系统,这几大系统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而这与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视野提出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高度契合,山水林田湖草同样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自然系统,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把这个理念嵌入土地生态学系统理论基础中,在介绍土地生态学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深度还原生态位,包括生态系统组成、分类、结构、功能、外部性作用。同时,可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如学校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和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矛盾等,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土地生态学理论的能力,巧妙地将知识点和思想政治元素进行完美契合。
1.2 引入土地利用案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传授“土地生态学”中“土地生态健康与恢复”的章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耕地施肥的利弊,如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但过多的施用肥料往往会造成土壤酸化,其自身也含有危害元素,如重金属等,可造成土壤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另外,资源的过度开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会破坏大自然,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土地丧失生态功能,而且还使其失去了经济功能。这些案例就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对应,也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切合,这使专业知识点和思想政治元素又达到了完美融合。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用这些生动且实际案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更多的案例中结合思政元素,让更多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土地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1.3 立足土地生态学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一部分人的思想理念仍然比较传统,还是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他们把自然作为认识、利用、开发、改造,甚至是征服的对象,造成的后果就是人类以征服者的身份存在,并不断强化自身的中心主义观念,从而不惜一切代价,不考虑后果,只注重自身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目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发展。若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直存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也未付诸行动,则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很难迈出。
而土地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是实现生态平衡,即解决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五大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协调人地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始终贯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会学生如何树立勤俭节约,理性科学消费的意识,努力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保护好野生动物。“土地生态学”与思政的融合教育,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2 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2.1 研究对象
以学校2018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实施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并以201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未进行土地生态学教学。两组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背景均无差异。
2.2 数据收集
采用网络方式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实验组共61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对照组共57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2.3 效果分析
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本专业的任务之一,且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图1)。这说明,两组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
为了对比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调查问卷中分别设置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的了解程度相比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图2)。由此说明,在实施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之后,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有所提升。
同時,为了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上述问题中的客观性,在调查问卷中增设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指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正确的判断题,结果显示:实验组答对的学生占比为88.2%,对照组只有39.0%的学生答对。这一方面证实了图2中所得结论;另一方面,由于两组学生正确率相差49.2%,远高于图2所呈现的差异,由此说明图2中对照组的数据实际要更低一些,进一步证实了土地生态学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思政元素,可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3 结语
通过对“土地生态学”理论、规律的深入探索,挖掘课程中的生态文明元素,找准切入点,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热点,不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思考,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表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思政元素纳入课程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加,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很贴近现实、丰富有趣,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杨子生.试论土地生态学[J].中国土地科学,2000,2(14):38–23.
[3] 王艳红,伊力塔,曾燕如.《生态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9):170–172.
[4] 文兰娇,胡伟艳,张安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和教学设计——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2(39):38–40.
[5] 黄炎和.土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