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评价

2020-04-25刘江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静置血常规标本

张 顺,刘江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检验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0)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一步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加快患者疾病恢复速度啊,标本静置时间与采集方法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需确保准确的血常规检验结果[1]。本课题主要对临检前血常规标本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评价进行深入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9年01月01日~2019年05月31日收治的4414例血常规标本,其中包括2200例女性,2214例男性,最高的年龄数值为70岁,最低的年龄数值为6岁,平均年龄为(34.56±0.27)岁,将脂血标本与溶血标本排除。

1.2 方法

利用型号为迈瑞BC5800的自动血液分析仪采集受检者血常规标本,静脉血采集需在受检者早上空腹状态下,采集血含量为2毫升,之后按照血常规标本检验标准,对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中,每项指标都需要进行3次测定,平均值为最终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血常规检验标本混匀后的检测结果,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静置时间分贝为10分钟、半小时、1小时、2小时。

1.4 统计学方法

确定观察指标后,借助SPSS 19.0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测评,用“±s”的形式表示血常规检测标本,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用“%”的形式。两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

2 结 果

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血常规检验标本混匀后的检测结果,4414例血常规标本经10分钟、半小时、1小时、2小时静置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指标虽然存在波动情况,但比较各时间段数据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前两个阶段的静置时间,静置1小时与2小时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降低,组间出现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血常规检验标本混匀后的检测结果(±s)

表1 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血常规检验标本混匀后的检测结果(±s)

分组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109/L) 红细胞(×109/L) 白细胞(×109/L)10分钟 144.27±4.47 204.12±8.39 4.62±0.47 8.25±0.46半小时 148.36±4.52 207.58±7.21 4.76±0.15 8.12±0.54 1小时 147.52±4.20 194.12±6.28 4.71±0.21 7.89±0.37 2小时 146.74±3.86 196.58±7.85 4.63±0.16 7.73±0.32

3 讨 论

临床上,血常规检验是诊断多项疾病的参考价值,血常规检验包括对受检者血液中血小板与红、白细胞中形态分布的血液细胞与血液细胞数目变化情况进行检验,以此作为依据,对疾病进行诊断,血液标本采集是血常规检验的第一个步骤,摇匀血液标本后,应即刻检测血液标本[2]。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有气泡出现在血液标本中,对检验血量造成影响,静置20秒左右后,会逐渐上浮气泡,稳定这一时间段的血液标准。若长时间静置,会沉降血细胞,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本次实验主要对临检前血常规标本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414例血常规标本经10分钟、半小时、1小时、2小时静置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指标虽然存在波动情况,但比较各时间段数据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前两个阶段的静置时间,静置1小时与2小时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降低,组间出现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血常规临床检验中,临床前静置时间与检验结果有着密切联系,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高度重视临床检验操作,标本采集完成后尽量在2小时内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静置血常规标本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及质量改进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