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原地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护理经验和感受

2020-04-25次仁曲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病症脑出血

次仁曲珍,其 加

(1.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西藏 林芝 860000;2.米林县卧龙镇卫生院内科,西藏 林芝 860511)

高血压并脑出血病症经常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呼吸障碍等多种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患者病情发生快速,病情变化迅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所以本实验研究就高原地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的128例高原地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3:31,患者年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80岁及3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9.69±4.58)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7:15,患者年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81岁及38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9.44±4.97)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5岁以上,且均在高原地区发病。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恶性肿瘤病症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项数值进行分析,数据间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以用以实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主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吸氧干预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大都干燥寒冷,脑出血还会导致患者缺氧缺血,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采用持续面罩吸氧方式进行干预,以持续性的中流量氧气干预对患者进行干预,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可以应用质地柔软的鼻导管,将其放置于患者的鼻前庭位置,调节氧气流量至每小时2升,并适当对氧气进行湿化干预,以减少鼻粘膜的损伤[1]。

1.2.2 饮食护理

应叮嘱患者以低盐分、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并以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流质食物为主,若是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以应用鼻饲方式进行干预,以补充患者及所需营养,在鼻饲过程中,应于胃内少量注入温开水,若是无不良症状,可以注入流质食物。

1.2.3 血压、脱水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调节患者的血压,降低血压降低过快而引发脑疝病症,在静脉用药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药物注入速度。及时应用脱水机对患者进行干预,交替应用甘油果糖及甘露醇,并每间隔6小时进行一次干预,及时对患者体内水电解质情况进行测定。

1.2.4 其他干预

部分患者患病后体温会上升,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冰毯及冰帽进行降温干预,并每间隔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每日早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擦拭,减少由于高原地域气候干燥而出现口腔黏膜溃破的情况。且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体,及时为患者翻身,并进行肢体按摩。为降低导管脱落或者阻塞的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定时对深静脉导管的使用状态进行观察。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肺炎、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 果

经研究,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高血压并脑出血大都是优于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该病症大都发生于50岁以上的群体之中,高血压病症会导致患者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的变化,导致小动脉管壁出现纤维样、玻璃样病变,导致患者局部病灶出血,甚至坏死,对血管壁的强度产生影响。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氧气稀少,湿度低,加之寒冷刺激及气候变化,会加剧患者病症,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够保持患者体内所需氧量,确保患者机体膳食营养,通过血压、脱水、口腔及高热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出现[2]。

研究表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显著,P<0.05,可见,综合护理方式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确保患者机体安全。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病症脑出血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