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葱属植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2020-04-25温荣欣闫庆鑫秦立刚

食品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甾体吡喃含硫

于 晶,温荣欣,闫庆鑫,陈 倩,秦立刚*

(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葱属(Alli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这类植物属于多年生鳞茎植物,且大部分具有特殊葱蒜气味。葱属植物约有500 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拥有110 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葱属植物中许多种类可以食用,有的已被广泛培植,如蒜(A. sativum L.)、葱(A. fistulosum L.)、韭(A. tuberosum Rottler.)、蕌头(A. Chinese G. Don.)、洋葱(A. cepa L.)等。根据鳞茎形状、叶形状、质地、子房胚珠数和花丝等特征,可以将我国葱属植物分为宽叶组、粗根组、根茎组、葱组、洋葱组、单生组、长齿组、多籽组和合被组,其中约20 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大蒜、洋葱、薤白(小根蒜)(A.macrostemonBunge.)、葱、韭菜、沙葱(A.mongolicumRegel.)、蕌头等[2]。

近年来,随着研究者们对葱属植物中含硫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其生物活性物质的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等[3-4]理化功能成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葱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作用进行了综述。

1 葱属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及来源

葱属植物因其独特的辛辣气味,常用作日常饮食调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5]。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赋予葱属植物特征风味,也是葱属植物在传统和现代药物中重要的功效组分。研究表明,葱属植物提取物作为食物或膳食补充剂有多种健康益处,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价值和临床效果[6]。葱属植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甾体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7]。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大蒜、大葱、洋葱、黑蒜、薤白、蕌头、韭菜和其他观赏性葱属植物中,具体见表1。

表1 葱属植物生物活性物质Table 1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Allium

2 含硫化合物

2.1 含硫化合物的种类

葱属植物的活性成分主要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其也是葱属植物独特辛辣气味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从葱属植物中已鉴定出90多种含硫化合物[17],其中活性硫化物主要是硫醇、硫酚、硫醚、噻吩、 亚砜类物质[18]。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硫氢键断裂形成多种活性物质,其转化途径见图1。

图1 葱属植物中含硫化合物转化途径Fig. 1 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Allium

葱属植物的加工和成熟程度不同会引起含硫化合物种类改变[19]。未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蒜味辛辣、色泽呈淡黄色[20]。带皮大蒜于高温、高湿条件下自然 发酵而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得鳞茎变黑,即形成黑蒜[21],其带有甜味,辛辣味减弱。黑蒜与鲜蒜的挥发性特征有显著差异,其中蒜氨酸(S-allylcysteine,SAC)、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浓度降低,糖醛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因美拉德反应大幅增加[22]。另外,洋葱风味前体烷基半胱氨酸亚砜被蒜氨酸酶分解时会产生洋葱独特的气味[23]。新鲜洋葱中含硫化合物的浓度占挥发性物质的24%,发酵后占1.85%[24]。

2.2 功能作用

2.2.1 抗氧化

葱属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含硫化合物一般为含有巯基的半胱氨酸或者谷氨酰基[18],带巯基含硫化合物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2,Nrf2),与 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结合形成Nrf2-ARE信号通路,启动抗氧化反应序列元件基因,促进抗氧化酶基因及蛋白表达,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醌氧化还原酶1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25]。氧化应激反应会引起炎症的产生,氧化物的存在可释放出活性氧簇,包括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等物质,对组织造成损伤,从而恶化造成肝、肺、肾等器官的纤维化。此外,自由基增多、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降低[26-27]以及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28]造成的氧化应激是糖尿病患者机能下降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含硫化合物可通过启动Nrf2-ARE通路,增强多种抗氧化酶抵抗氧化应激体系并调节细胞氧化还原水平,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29]。SAC、蒜氨酸酶及其混合物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30]。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见表2。肿瘤功效,可通过化学预防和化学治疗两大方面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生和恶化[40]。含硫化合物主要通过激活体内解毒酶体系,增强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体系对癌细胞造成毒性抑制,引起肿瘤细胞周期停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41]。此外,环境中的亚硝化合物,如NPYR、NDMA,能够使人体细胞受到氧化性损伤,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含硫化合物可抑制硝酸在胃部向亚硝酸盐的转化,减少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内源性形成[42]。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见表3。

表2 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抗氧化作用Table 2 Antioxidant effect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Allium

2.2.3 抗菌

含硫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机理为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49-50],具体抗菌作用与所需的硫化物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见表4。

表4 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抗菌作用Table 4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Allium

2.2.2 抗肿瘤

表3 葱属植物含硫化合物抗肿瘤作用Table 3 Antitumor effect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Allium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葱属植物摄入量与胃癌[36]、乳腺癌[37]等肿瘤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呈正相关。体外实验表明,大葱[38]、大蒜[39]等葱属植物中含硫化合物具有防

现阶段研究的葱属植物提取物中,大蒜辣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59],可与抗生素类药物发挥协同效应,是未来联合药物开发与食疗互补的潜在助力因素[60]。此外,利用大蒜辣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菌特性,结合纳米等包装材料,既可掩蔽大蒜原有的不良气味,同时可充分利用其高效的抑菌效果,可将其作为新型天然防腐剂的原料[61]。

2.2.4 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具有多因素诱发的特点,一是内膜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促炎症反应细胞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发局部炎症,通过该途径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1表达[62];二是高血脂症造成动脉内膜蛋白颗粒聚集,脂蛋白颗粒经核因子-κB介导而激发ICAM-1的转录活性[63]。ICAM-1表达引起血小板聚集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血栓等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血脂含量升高和心肌损伤标志酶活性增强[64]是造成心肌疾病的重要因素,大蒜及其水溶性烯丙基含硫化合物SAC具有抗炎、降血脂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65]。

Chai Hui等[66]利用体外人脐静脉细胞实验证明,SAC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的表达,从而阻滞炎症细胞向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移动,抑制ICAM-1与内皮细胞的黏附,SAC对控制TNF-α诱导的炎症和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效果。Sangeetha等[67]利用SAC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生心肌损伤的大鼠进行预处理,验证SAC对心肌组织中血浆胆固醇和心肌损伤标志酶的作用。实验表明40、80 mg/kgmb可使大鼠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且80 mg/kgmb效果优于40 mg/kgmb。此外,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SAC可以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表明大蒜及其提取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脏功能性障碍[68]。

表5 葱属植物甾体化合物抗肿瘤作用Table 5 Antitumor effect of steroidal saponins in Allium

此外,有研究报道食用大蒜辣素制剂,对高血脂患者有改善动脉硬化、炎症等心血管疾病的潜力,可能有利于预防高血脂引起的血管并发症,为心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69-70]。张庭廷等[71]研究发现大蒜辣素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Zhao Li等[72]证明SAC与蒜氨酸酶共同调节高血脂小鼠的效果优于大蒜辣素。在研究大蒜辣素对大鼠的心血管疾病作用时发现,大蒜辣素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在机体内不会产生毒害[73-74]。

3 甾体化合物

3.1 甾体化合物的种类

甾体化合物是具有环戊烷多氢菲基本骨架的天然活性物质的统称,主要存在于葱属植物鳞茎中[1]。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种,属于糖苷。近年来从葱属植物中分离的甾体化合物主要是甾体皂苷(包括螺甾烷型和呋甾烷型),还有少量的胆甾烷醇和新型的孕甾烷型皂苷[75]。葱属植物甾体皂苷具有抗肿瘤、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降血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成为天然药物的巨大潜力。

3.2 功能作用

3.2.1 抗肿瘤

葱属植物中的甾体皂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通过营养干预的方法来治疗恶性肿瘤的发展逐渐成为大众推崇的新途径[76]。美国癌症研究所对60 种恶性肿瘤细胞系进行实验后,发现甾体化合物对白血病、肺癌、乳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肿瘤细胞毒性[77]。葱属植物甾体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与其结构式见表5。

3.2.2 抗菌

Carotenuto等[83]从韭葱(A.porrumL.)中分离出4 种螺旋甾体皂苷(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司特-5-烯-3β,26-二醇3-O-β-茶皂苷(12)、25-D-螺甾-5-烯-3β-醇(薯蓣皂苷元)3-O-β-茶皂苷(薯蓣皂苷)(13)及活性物质(4)、(5))对黄色镰刀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范围在0.030~0.035 μg/mL。Barile等[84]从葱属(A.minutiflorumde)中分离得到3 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25R)-糠醛-2α,3β,6β,22α,26-戊醇3-O-[β-D-二甲基吡喃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5S)-螺甾-2α,3β,6β-三醇-3-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基(15)、(25R)-糠醛-2α,3β,5α,6β,22α,26-乙二醇-3-O-[β-D-二甲基吡喃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半乳吡喃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通过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甾体皂苷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最强的是活性物质(16)。同时,对这些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皂苷显示抗菌活性的机制之一是由于它们与微生物膜中的甾醇形成复合物,导致细胞膜受损,使细胞死亡。具体甾体皂苷结构式见表6。

表6 葱属植物中甾体化合物活性物质结构图Table 6 Structures of bioactive steroidal saponins in Allium

3.2.3 预防心血管疾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高血脂症、血液黏稠与血小板功能密切相关,故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液凝固时间、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可预防心血管疾病[85]。彭军鹏等[86]从大蒜的鳞茎中提取出6 种化合物:呋甾皂苷proto-iso-eruboside-B(17)、eruboside-B(18)、iso-eruboside-B(19)、sativoside-C(20)以及腺苷(21)和色氨酸(22)。其中活性物质(17)、(18)是两种新型甾体化合物。测试其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时发现,大蒜总苷和活性物质(21)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IC50分别为2.73 mg/mL和13 mg/mL,提高纤溶活性的IC50分别为0.19、25 mg/mL;活性物质(17)有显著的提高纤溶活性能力,IC50为13 mg/mL;活性物质(20)有明显的延长血液凝固和提高纤溶活性能力,其IC50分别为0.15、18 mg/mL,同时,它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益于治疗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甾体化合物结构式见表6。

3.2.4 解痉挛作用

Gabriella等[87]从红洋葱鳞茎中分离出4 种新型呋甾烷醇皂苷:tropeoside(23)、tropeoside(25)及活性物质(23)的O-甲基衍生物(24)、活性物质(25)的O-甲基衍生物(26),这些化合物对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导的体外豚鼠回肠收缩有抑制作用,并在实验中展现出抗痉挛活性。4 种新皂苷浓度 达到10-5mol/mL时就有明显的效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为洋葱治疗胃肠道紊乱提供了潜在研究参考。这些甾体化合物结构式见表6。

4 黄酮类化合物

4.1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葱属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黄酮醇和花青素,花青素赋予了葱属植物红色(紫色)的外皮与独特的风味。葱属植物中黄酮类物质主要有杨梅黄酮(27)、槲皮素(28)、芹菜素(29)和山柰酚(30)等[88]。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大蒜和其他葱属化合物黄色和棕色外皮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在植物中主要以黄酮醇形式存在[89]。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90]。

4.2 功能作用

4.2.1 抗氧化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的酚羟基,葱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O2-·的产生,如洋葱表皮槲皮素可抑制脂质膜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91]。洋葱提取物可作为抗氧化剂有效改善食品品质,延长贮藏期[92]。洋葱皮提取物在20~1 000 μg/mL范围内,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还原能力和清除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O2-·能力显著增强,α-糖苷酶活性抑制率显著提高[93]。郑永军[94]证明大蒜黄酮质量浓度在50 μg/mL下抗氧化活性IC50为2.064 μg/mL,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与活性物质(27)、(28)、(30)的抗氧化活性有关。另外,王洋[9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大蒜黄酮中(29)的质量分数为44.83%,且大蒜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OH清除率高于同浓度的VC。

4.2.2 抗肿瘤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途径有3 种:一是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二是增强其他物质活性,间接杀死肿瘤细胞;三是减小甚至直接消除一些化学致癌物毒性[94]。如槲皮素最近在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面均有进展[96],其不仅能够抑制癌细胞增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可通过调节癌细胞标志醌还原酶活性,发挥抗癌活性[95]。

葱属植物抗肿瘤机理主要通过途径一发挥作用。Nile等[96]研究表明,洋葱提取物槲皮素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肾癌细胞、胰腺癌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质量浓度为50 μg/mL的提取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标准黄曲霉醇(70%~86%)。陈凤秀等[98]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和TUNEL直接法观察黄酮类物质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作用,结果均显示黄酮类物质不但可抑制HCT116增殖,还可以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些结果为葱属植物在肿瘤预防及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4.2.3 预防心血管疾病

Carotenuto等[99]从熊葱(A. ursium)提取物中鉴定出3 种新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3-O-β-新橙皮苷-7-O-[2-O-(反式-p-香豆素)]-β-D-吡喃葡萄糖苷(33)、山柰酚3-O-β-新橙皮苷-7-O-[2-O-(反式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4)、山柰酚3-O-β-新橙皮苷-7-O-[2-O-(反式-p-香豆蔻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β-D-吡喃葡萄糖酯(35))和两种已知黄酮苷类(山柰酚3-O-β-吡喃葡萄糖苷(31)、山柰酚3-O-β-新橙皮苷(32)),已知活性物质(31)、(3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浓度为10-3mol/L的活性物质(31)抑制率约为28.33%,相同浓度下的活性物质(32)抑制率约为43.33%。而新黄酮类化合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这可能与糖耐量的增加和反式香豆素的存在有关。随后,Caretenuto等[100]以活性物质(28)、(30)和异鼠李素糖苷为基础,从纸花葱(A. neapolitaum)提取物中分离出13 种黄酮苷类化合物:植物甾醇(6’-棕榈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6)、植物甾醇(6’-棕榈酰)-β-D-吡喃葡萄糖苷-去棕榈酸盐(37)、蜕皮激素(38)、筋骨草甾酮(39)、蜕皮甾酮(40)、狼毒素四糖苷(41)、狼毒苷(42)、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3)、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4)、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5)、异鼠李素3-O-{[2-O-α-L-鼠李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6)、异鼠李素3-O-{[2-O-α-L-鼠李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O-β-D-吡喃葡萄糖苷(47)和异鼠李素3-O-{[2-O-α-L-鼠李糖基-6-O-β-D-龙胆苦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8)。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分析,活性物质(42)~(48)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活性物质(42)是血小板胶原反应的唯一抑制剂,抗聚集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10-5mol/L抑制率在13%左右。

4.2.4 抗菌

Snoussi等[101]从香蒜(A. roseum L.)中提取的黄酮化合物对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其MIC范围为0.29~1.17 mg/mL。Hong等[102]研究表明,用乳酸菌明串珠菌发酵的韭菜汁可诱导抗菌活性。发酵韭菜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对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泛酸凝集素、副嗜血杆菌、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和伯克霍尔德菌等病原菌的抗菌作用增强。

4.2.5 抑制肥大细胞增生

槲皮素对肥大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肥大细胞稳定剂,有利于皮肤型红皮病或由于淋巴细胞肿大引起的哮喘病的治疗。于海庆等[103]通过考察8 种黄酮化合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2R,3R)-2’,3,5,6’,7-五羟二氢黄酮(49)对氟化钠、金霉素、心得安诱发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二氢槲皮素(50)可阻止氟化钠、心得安诱发的组胺释放,而不抑制金霉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膜钙离子通道有关。

葱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见表7。

表7 葱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物质结构图Table 7 Structures of bioactive fl avonoids in Allium

续表7

5 多糖类化合物

5.1 多糖类化合物的种类

多糖为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与糖苷键组成的混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薤白、蕌头、大蒜等植物中。新鲜大蒜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单糖、低聚糖和多聚糖,其中以果聚糖含量最高,占大蒜干质量的75%以上。

5.2 功能作用

5.2.1 抗氧化

薤白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韩秋菊等[104]证明薤白多糖抗氧化活性低于同浓度VC,但其对·OH的清除能力亦较强,IC50为1 519.7 μg/mL。张占军等[105-106]提取出4 种薤白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保护肝组织免受氧化性损伤,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明显的量效关系。Cheng Hao等[107]发现大蒜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质量浓度为2.9 mg/mL的大蒜多糖对O2-·清除能力为50%,在6.3 mg/mL下对·OH清除能力达到45%,是潜在的抗氧化剂。

5.2.2 抗肿瘤

扈瑞平等[108]从沙葱中分离的沙葱多糖能有效改善腹肿瘤小鼠的生活状况,抑制其腹水的形成,提高其存活率,并通过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小鼠免疫细胞分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Zhang Zhanjun等[109]从薤白中分离纯化出酸性薤白多糖AMP40S和中性薤白多糖AMP40N,两种多糖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当两种多糖质量浓度达到400 μg/mL时,对人胃癌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5.84%和53.63%。

5.2.3 预防心血管疾病

许英伟[110]发现蕌头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可通过催化糖苷键水解,使葡萄糖生成或吸收减慢,调整血糖水平。另外,来威[111]曾证明葱属植物中多糖类物质存在抗凝血成分,可降低因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6 其 他

6.1 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是葱属植物活性物质中的另一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碱、胸苷、腺苷、核苷酸、酰胺、色氨酸、鸟苷及氨基酸等[15]。He Quan等[14]分析蕌头与薤白中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发现,蕌头中含有丰富的瓜氨酸,可通过转化为NO疏松血管,抑制促炎症细胞分子表达,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可作为抗氧化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6.2 微量元素

葱属植物中富含磷元素外,也含有钙、碘、硒、铁、锗等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细胞代谢活力和抗癌效果,体内血清硒的含量越高,肿瘤发病率越低。所以硒元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92]。

6.3 前列腺素类

前列腺素是激素类化合物,植物中前列腺素A目前仅在洋葱中分离得到。前列腺素A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从而降低血压,预防血栓的形成[112]。

7 结 语

综上所述,葱属植物活性物质有显著的生理功能,其中,含硫化合物中SAC和大蒜辣素已被用于药物和保健品原料,黄酮类化合物和甾体皂苷等其他活性物质也开始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和开发人员的关注。但由于葱属植物中活性物质复杂,不同植物中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构效关系不明确,常规的提取技术难以保证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实现对葱属植物资源在农业、化学、医药等各领域推广,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探究:1)葱属植物中有效单体的作用机制、构效、提取及提纯方法;2)不同活性物质在 人体中的分布,代谢及毒理情况;3)加强医药、食品的方剂研究,确定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剂量;4)建立葱属植物加工产业链,在精深加工的基 础上确定工艺流程的细节,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葱属植物 活性物 质结合现代化学与药理研究,对推进我国植物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甾体吡喃含硫
吡喃花色苷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进展
小分子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含硫柳汞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蜕皮甾体及其功能研究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甾体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紫玉簪活性甾体皂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改良CLSI M38-A2应用于皮肤癣菌对甾体皂苷敏感性的测定
提取含硫银精矿中银的试验研究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