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5贾小村
贾小村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为妇产科常见病症,具有起病急、出血多等特点,若不予以及时干预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常需采取大量输血治疗,以扩充血容量,保持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平稳[1,2]。但临床实践发现,尽管大量输血挽救了大出血患者生命,但可造成体温下降、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稀释等问题,增加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溶血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3-5]。有文献报道,输血总量超出2.5 L能显著提高出血倾向,超出5 L则能造成1/3左右患者产生出血,因此对大量输血患者需加强干预,以降低出血风险[6]。有关研究报道,在输血过程中适当提高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比例,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1:1的比例实施输注可有效改善输血患者预后情况[7]。本研究选择114例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实施分组探讨,旨在分析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在其大量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5月我院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114例,均行大量输血治疗,按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 A 组(n=47)、B 组(n=39)、C 组(n=28)。3 组年龄、体质量、停经时间、异位妊娠类型及存在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人数比例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要求。
1.2 选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经超声检查及出血量测定确诊为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⑵于24 h内输注红细胞总量≥10 U;⑶无精神系统疾病;⑷患者或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⑴合并严重肝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及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可能影响机体凝血功能疾病者;⑵肾肺心等脏器产生器质性病变者;⑶近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者;⑷年龄不足18岁者。
1.3 方法
1.3.1 输注方法 输注血浆及红细胞悬液均为本市中心血站所提供,放置在医院储血专用冰箱内储存,备用血液均是在有效期内;在明确患者需大量输血并排除禁忌症后采取大量输血治疗;每单位红细胞悬液由200 ml的全血制备而成;输血时A组采取高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1,每100ml血浆匹配1 U红细胞悬液为比例1:1),B组采取中比例血浆输注 (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处于1:2~1:1),C组采取低比例血浆输注 (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持续输注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3组于治疗期间均不应用其他可能影响机体凝血功能的药物。
1.3.2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4 ml清晨空腹静脉血,放入到含柠檬酸钠抗凝管内,而后采用离心机以2500 r/min离心速度离心约8 min,分离血浆,应用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应用日本光电MEK-7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浆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有关操作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执行,测定3次,以3次结果平均值为最终测定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⑴3组输注前、输注24 h后血常规指标(PLT、Hb)水平;⑵3组输注前、输注 24 h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Fg)水平;⑶3 组血液制品输注情况;⑷3组住院时间、病死率;⑸3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录入软件SPSS 21.0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血液制品输注情况、住院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 n(%)表示,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一般资料对比
2 结果
2.1 3组输注前、输注24 h后血常规指标水平 3组输注前PLT、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注 24 h后 Hb水平与输注前比较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B组、C组的PLT水平均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输注24 h后PLT水平与输注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组间比较,A组输注24 h后PLT水平高于B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3组输注前、输注24 h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3组输注前APTT、PT、F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 24 h后 B 组、C 组的 APTT、PT水平均较输注前提高,Fg水平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输注24 h后AP TT、PT、Fg水平与输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A 组输注 24 h 后 APTT、PT 水平低于B组、C组,Fg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对比3组输注前、输注24 h后血常规指标水平(x±s)
2.3 3组血液制品输注情况 3组输注24 h内血小板、冷沉淀、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3组住院时间、病死率 3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2.5 3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表3 对比3组输注前、输注24 h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x±s)
表4 对比3组血液制品输注情况(x±s,U)
表5 对比3组住院时间、病死率(x±s)
表6 对比3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论
大量输血是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重要救治手段之一,可于短时间内经过大量补充红细胞进而使机体血红蛋白水平及携氧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并经过补充一定量胶体液和晶体液维持患者血容量,进而保障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失血性休克发生[8,9]。但有关研究指出,大出血可致使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流失,且于止血过程中亦会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实施大量输血会因稀释作用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水平进一步下降,进而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过低体温等,形成二次创伤,不利于患者预后,需实施及时干预[10-12]。
有关研究报道,冰冻血浆中包含丰富凝血因子,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大量输血者凝血功能,避免凝血功能障碍产生[13-16]。但目前临床对于大量输血方案中血细胞悬液和血浆的最佳输注比例尚无统一意见。有国外研究指出,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及以上能提升大量输血患者生存率[17]。国内张瑚敏[18]研究报道,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为1:1组APTT、PT水平显著低于为1:2组及1:3组,Fg水平高于为1:2组及1:3组,故建议在大量输血时采取高比例血浆输注,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而后视凝血功能状况,补充冷沉淀及血小板等有关血液成分,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产生。
本研究依据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输注比例实施分组探究,结果显示,3组输注24 h后H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PLT、Fg水平均高于B组、C组,APTT、PT 水平低于 B 组、C 组(P<0.05)。 表明采取高比例血浆输注,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之上可促进PLT、Fg水平恢复正常,改善凝血异常。分析其原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纤维连接蛋白、Fg、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全部凝血因子,纤维连接蛋白可加速纤维蛋白交联,促进细胞黏着及损伤创面肉芽组织再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Fg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此外,Ⅷ因子能促进内源凝血系统激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能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于血管产生破裂时血小板能以其为中介,黏着在胶原纤维上,生成血栓,加速止血,因此适当提升大量输血时血浆输注比例,能增加血液内凝血因子含量,促进凝血异常情况改善[19-21]。本研究结果中,3组输注24 h内血小板、冷沉淀、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低于B组、C组(P<0.05)。表明大量输血时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之上,可减少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分析其原因与大量输血时采取较高比例输注血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可控制出血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之后治疗中红细胞用量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3组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P<0.05)。表明大量输血时,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之上可促进患者恢复。分析其原因为大量输血时采取较高比例输注血浆能促进凝血,重建机体凝血机制,加速止血,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于1:1之上,能防止凝血功能障碍,降低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加速患者恢复。但本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所选样本量少,且属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性,仍需临床多中心、多渠道选择样本增加样本量实施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