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杂记
2020-04-24潘正华
写生,时下十分盛行,我作学生的时候画得多些,工作之后偶尔也画,但不多,就是嫌太麻烦,等支起那些所谓写生的工具时,画画的兴致已经荡然无存。我叫朋友按照速写本的尺寸做了一块小板,带铁皮的那种,可以用吸铁石把宣纸固定在上面,每次外出写生都带上它,方便。我画写生像画速写,毫无仪式感,成,就留着,不成,就扔掉。这几幅写生是在河池画的,河池是广西的一个小地方,风物优美,民风淳朴,长寿的人也多,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养生,我也经常去采风。画这些画的场景不怎么记得了,只知道当时挺开心的。写生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我喜欢捕捉一些很微妙的瞬间,看到了,就尽能力记下来,不用费脑子。在画画的时候也时常会“没有感觉”,于我而言这种“没有感觉”的现象经常发生,此时听听朋友说些与绘画无关的段子,反倒觉得有趣得多。每一幅写生作品,都有着特定的环境与心情,如果没有记录,不免总有些遗憾。2019年随梁占岩老师去大凉山采风写生,才有意识地让自己养成一些记事的习惯。
7月18日,原计划是21号去西昌,提前了。南宁没有直达西昌的飞机,要到重庆换乘,上午9点半到达重庆,有小雨。下午抵西昌,梁占岩老师一行已经到了,他们从北京出发,每天只有一个航班,凌晨4点他们就赶到机场了,比我更早。生活在西昌的居民,主要是彝族,也有藏族。我们是奔着彝族火把节才提前过来的,接站的小姑娘说,这里是春天栖息的地方,气候宜人。
7月19日,小雨。我们下榻的宾馆在卭海边,早上是被鸟鸣声吵醒的,还在迷糊状态下听听珠圆玉润的鸟嗓子,心便空了。据说彝族人能歌善舞,也是天生的。我没去过苍山饵海,朋友说那美,也喧闹。但邛海不一样,很安静,看看“海”面垂着的那朵静止的云,上面该有神仙吧。
上午,我在邛海边画了两张小水墨速写,没画好,梁老师画了几幅四尺写生,他自谦说先练练胆。彝族小伙子小姑娘性格好,身材也好。小伙子颇显魁伟,有英武气。
下午5点半到布拖县城,这里海拔稍高,有点凉。晚饭时,听当地人说,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在外面工作或讨生活的彝族人可以不回来过彝年,但火把节是一定要回来的,布拖是火把节的原发地,当地人说没经历过布拖的火把节,等于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火把节。明天是火把节,但今天的县城已经开始热闹了,街上有着盛装的人。走在街上,迎面跑来拿棉花糖的小孩,笑脸格外灿烂。
7月20日,上午是火把节开幕式,很隆重。开幕式上,看到不同款式的彝族服装,我没有想到彝族的服饰那么丰富,奔放而阳刚的舞蹈和独具特色的歌声让我喜欢上他们。上午我拍了不少照片,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一种现代人逐渐消失了的品格——野性。老天还算给力,开幕式结束后便下起了雨,算是上苍赐了一场甘霖。
这是一个专门以火为主题的盛大节日,在彝族人民心中,火是圣洁的,它具备神一样的力量,能消灾祛邪。因此必须由最美丽的姑娘来点燃火种,火种必须由最强壮最帅的勇士来护送。今晚,在布拖的山上、街道、广场,都燃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跳达体舞,求来年有好收成好运气。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姑娘包”,上面写着:云端上的狂欢。
7月21日,今天是系列民俗活动,有赛马、斗牛、斗羊……。赛马,参赛的马只有缰绳,不配马鞍,骑手们身披斗篷直接跨在马的裸背上飞奔驰骋,我觉得他们比电视赛马节目里的那些衣着得体的骑手们拉风。据说,不管是赛马还是斗牛斗羊,荣誉都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海拔不算高,但这里大多人都晒成了高原的肤色,布拖的阳光不灼热,是暖的。在县城内,但凡有草地的地方就有三五成群的人或趟或坐着在那里享受阳光。我倒是想在离开这里的时候皮肤被晒成烤鸭一样的颜色,俗称古铜色,那也很拉风!
7月22日,早餐后,八点半从布拖出发,回到西昌已经是中午了。用完午餐稍作休息,下午写生。写生我画得少,四尺整的尺幅我甚至都没想好怎么画,因此当时作画的时候脑子是空白的。每个人的作画习惯都不一样,有些人在人多热闹的时候超级有感觉,这种状态叫“人来疯”,而对于我来说,作画是一件私密的个人行为,平常在创作时通常是关起门,一个人天马行空自我陶醉,那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当然那不是写生,是脱离写生之外的创作。在外写生没有那个条件,群体行为中要做到心无旁鹜是很难的,道行浅呗,修炼得不够!
7月23日,清晨有小雨,西昌的气候真的好,熟悉西昌的人说,到了冬天,这里的人气依然很旺,西昌人卖的是阳光。鸣禽啾啾,潮湿的树叶和紅砖墙头让人觉得很有诗意,一点都不张扬,一切都显得神秘低调。
今天还是写生,想起昨晚大家在梁老师房间喝茶闲聊,谈到绘画语言表达,谈到心性释放,谈到物我关联,谈到心结桎梏……觉得自己未解决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此路何其漫漫!南怀谨曾说过,修得越深,觉得佛越远。不知绘事同此理否?我尚未摸着法门,妄谈佛远佛近……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吧。
7月24日,上午,梁占岩老师画了两幅很精彩的写生,水墨通透,其中一幅仅用了十五分钟,他很开心,说今天成了两张。下午我们去普格县,普格县的火把节是在明天。火把节不像我们的春节,有个统一精准的时间点,这里每个县定的时间都不太一样,具体时间根据本县的情况而定。彝族地区的地名很特别,昭觉、美姑……,据说美姑还真盛产美女。普格似乎比布拖要繁华一些,海拔也比布拖低,汽车和摩托车的笛声、引擎声、商店里放的DJ声、人声……各种声音交集在一起,是普通县城的景象。
7月25日,普格縣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尽管下些毛毛细雨,天还蒙蒙亮时街上就已经有了忙碌的人。火把节的开幕式在广场举行,上午十点开始,广场是一块没有经过硬化的泥土平地,位于两座长满松树的土山坡之间,坡上人山人海,在坡上俯瞰广场,“能见度”不高,视线被松树遮挡,树干将广场分割成若干部分,这样看表演是很不舒服的。但这不影响观众的心情,想必在他们的心中,火把节的神圣感早就烙得很深,至于表演的内容与形式,那并不重要。
7月26日,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两个地方必须要去,一个是当地的菜市场,一个是当地的博物馆。下午参观了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彝族是一个强悍而智慧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宗族制度,有独特的丧葬、嫁娶习俗,有自己的文字,甚至天文历法、医学等。当年刘伯承率领红军长征路过此地与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红军先遣部队得以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仁义守信的民族。
7月27日,时间过得很快,刚进入一点状态就结束了,但对这个民族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潘正华
别署独诣庐主人、抱朴斋主、水米田家。
1971年出生于广西象州县。
广西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