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寡糖链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020-04-24张立丽金子铮赵艳明娄金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聚糖肝炎阴性

张立丽, 金子铮, 刘 宁, 赵艳明, 佟 瑄, 赵 艳, 娄金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临检中心,北京 100069

人体血液中的糖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其合成代谢与肝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健康状态下血液中的糖蛋白上连接的寡糖结构是相当稳定的,各寡糖的相对含量也是基本固定的,在肝癌发生时,肝脏的糖蛋白合成代谢将会有所改变,表现在寡糖结构和含量上的变化。寡糖链检测(G-Test)试剂盒通过检测血清中寡糖链的含量, 计算分析出寡糖链组分的相对含量(G值)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本研究对该试剂辅助诊断HBV相关HCC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31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资料。根据病因分为HBV相关HCC组(HCC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炎组)和其他恶性肿瘤组。

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1]进行诊断,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根据各肿瘤临床诊断指南或标准。HBV相关HCC纳入标准为HBsAg必须是阳性,同时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病理诊断为HCC,诊断依据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2];(2)临床诊断为HCC(除病理诊断之外的其他临床诊断方法可以明确诊断为HCC)。排除标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京佑伦字[2017]0187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剂与仪器 G-Test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江苏先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FP检测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德国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ABI3500Dx基因测序仪(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

1.3 寡糖链检验(G-Test) ABI3500Dx测序仪进行毛细管微电泳分离、测量样本中寡糖链的含量即指纹图谱(简称G-Test 图谱),通过计算分析寡糖链组分的相对含量关系(G值)与HCC的相关性:(1)G值≥5时,判定结果为阳性;(2)G值<5时,判定结果为阴性。

1.4 血清AFP检测 按照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AFP的表达水平,参考范围为 <7 ng/m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Dunn’s多重比较;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Medcalc 19.0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G-Test与AFP联合诊断模型, 使用Graphpad绘制点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10例患者中HCC组170例、肝硬化组50例、肝炎组85例、其他恶性肿瘤组5例(结肠癌1例,胆管恶性肿瘤1例,十二指肠癌1例,喉高分化鳞1例,左肺腺癌1例)。男230例,女80例,年龄22~81岁。HCC组患者G值[6.46(5.73~7.07)]明显高于肝炎组[3.38(2.85~4.18)]及肝硬化组[3.99(3.13~5.21)](H值分别为107.9、104.2,P值均<0.001);HCC组患者AFP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0.77(0.45~1.77)log10ng/ml vs 0.58(0.41~0.89)log10ng/ml,H=33.65,P=0.025](图1)。其他恶性肿瘤组患者只有3例,未进行比较。

图1 各组间G-Test和AFP水平的比较

2.2 G-Test和AFP诊断HCC的各项指标

2.2.1 G-Test诊断HCC 将HCC组患者设为阳性组(n=170),G-Test阳性142例,阳性符合率即灵敏度为83.53%;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其他恶性肿瘤组3组设为阴性组(n=140),G-Test阳性36例,阴性104例,阴性符合率即特异度为74.29%。总体符合率为79.36%,阳性预测值79.78%,阴性预测值78.79%。

2.2.2 G-Test、不同临界值AFP及其二者联合诊断HCC各项指标的比较 310例患者中300例具有AFP检测结果,其中HCC 167例,非HCC 133例。血清AFP水平的临界值分别选取>20、>200、>400 ng/ml。G-Test的灵敏度远高于不同临界值的AFP,但特异度略低于AFP(表1)。

G-Test的AUC明显高于AFP(0.846 vs 0.611,Z=5.795,P<0.001)(图2)。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G-Test与AFP联合诊断模型:联合诊断模型得分=-4.33+0.879×G+0.001×AFP。联合诊断模型诊断HCC的AUC为0.870,高于G-Test(Z=2.523,P=0.012)和AFP(Z=6.943,P<0.001)(图3)。联合诊断模型得分的最佳cut-off值为4.53,对应的灵敏度为85.03%,特异度为86.47%,约登指数为0.715,明显优于G-Test和AFP的单独诊断效能。

表1 G-Test与AFP诊断HCC性能指标的比较

图2G-test及AFP单项诊断HCC的ROC曲线

图3 G-Test联合AFP诊断模型诊断HCC的ROC曲线

2.2.3 不同分期HCC患者的G-test和AFP检出率比较 按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3]对HCC患者进行分期,69例可明确分为早期组(Ⅰa期和Ⅰb期,n=26)和中晚期组(n=43)。不管是早期还是中晚期HCC患者,G-Test检出率均高于AFP检出率(P值均<0.001)(表2)。

表2 不同分期HCC患者的G-test和AFP检出率比较[例(%)]

2.2.4 AFP阴性HCC患者中G-Test的检出率 AFP分别以<20、<200、<400 ng/ml为阴性临界值分为3组,3组的HCC患者分别为109、135和143例。3组的G-Test(G值≥5)检出率分别为86.24%(94/109)、85.93%(116/135)、85.31%(122/143)。

3 讨论

HCC是目前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肿瘤致死病因[3]。HCC的诊断主要通过B超、CT、MRI[4]等影像学方法,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需相互补充,全面评判;肝穿刺因其为有创操作,存在出血及针道种植的风险,有时难以被患者所接受。AFP是唯一被广泛用于HCC诊断和复诊的血清标志物[5-6]。国外通过对肝硬化患者AFP阈值水平(20 ng /ml)的系统综述评估,发现在任何HCC阶段其敏感度为41%~65%,特异度为41%~94%[7]。一项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8]显示在早期HCC(BCLC阶段0和A)cut-off值较低时(10.9 ng/ml),AF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66%和82%,但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了改善HCC诊断的准确性,需要额外的生物标志物来辅助AFP。

N-糖组是一种新的有效肝脏疾病血清标志物[9]。大多数的血清N-糖蛋白是由肝脏和B淋巴细胞合成的,血清中总N-聚糖的变化可能反映了肝脏或B淋巴细胞的生理改变。G-Test测量的寡糖链即N-聚糖,该检测方法是将传统生化特异反应与高灵敏度的荧光标记相结合,同时引用毛细管电泳高分离技术,实现了在普通生化检验实验室即可以操作的,微量简便高通量的血液糖蛋白寡糖链指纹图谱分析[9-11]。

本研究中G-Test灵敏度为83.53%,特异度为74.29%,总体符合率为79.36%,阳性预测值79.78%,阴性预测值78.79%,诊断性能较好。在300例样本中,G-Test 的灵敏度(83.83%)远高于不同临界值的AFP(34.73%、19.16%、14.37%),但特异度(74.44%)略低于AFP(83.46%,96.99%,97.74%)。ROC曲线分析表明,G-Test的AUC明显高于AFP(Z=5.795,P<0.001),G-test诊断HCC的效能优于AFP。G-Test联合AFP诊断模型的最佳cut off值为4.53,对应的灵敏度为85.03%,特异度为86.47%,约登指数为0.715,明显优于G-Test和AFP单项诊断效能。由此说明,G-Test与AFP联合检测可使G-Test的高灵敏度与AFP的高特异度实现优势互补,增加了灵敏度与特异度,为临床辅助诊断HCC提供一个新的检测策略。

在慢性肝病进展至HCC的过程中,患者血清中N-糖蛋白糖基化修饰均会发生异常变化, 不同的肿瘤中也会有N-聚糖的改变[12-14],可能降低了G-Test在HCC中的诊断特异度。另有研究[9]显示在cut-off值为0.34的情况下,应用两个N-聚糖峰值的比值(命名为GlycoHCCTest)检测HCC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与AFP阈值为100 ng/ml时非常相似,也有学者[15]认为在病因确定(如HBV或HCV感染)的前提下,应用血清N-聚糖标志物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和HCC效果较好。

Liu等[9]报道血清N-聚糖的分析是一种新颖的区分肝硬化和HCC患者的筛查方法,GlycoHCCTest区分HCC和肝硬化患者的准确性达81%±3%。血清AFP在肝硬化患者中检测HCC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16]。国内亦有报道[17]血清AFP对肝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较低。本研究中,HCC患者G-Test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0.001),表明G-Test能较好地区分HCC与肝炎,肝硬化;HCC患者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炎患者(P<0.05),但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提示G-Test对于HCC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性能优于AFP,将通过扩大临床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G-test和AFP在不同分期HCC中的检出率,早期和中晚期HCC的G-test(G值≥5)检出率均高于AFP>400 ng/ml的检出率, AFP阴性的HCC患者中G-Test的检出率分别为86.24%、85.93%、85.31%,综上进一步说明G-test对早期HCC的诊断更灵敏,可以作为一个新的HCC早筛、早诊的辅助指标,同时可以弥补AFP灵敏度低的不足,减少HCC的漏诊率。

本研究仅评价了血清N-聚糖对HBV相关HCC的诊断性能,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如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血清N-聚糖将发生何种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那么,G-test是否可通过进一步各种病因及干扰因素的大量临床实验研究,重新界定G-Test的阈值,以提高其特异性,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聚糖肝炎阴性
小麦型饲粮中添加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消化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世界肝炎日》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小麦麸皮戊聚糖提取、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非淀粉多糖对肉鸡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β-甘露聚糖酶Man5A和木聚糖酶Tlxyn11B的融合表达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治疗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