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思政教育”背景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分析

2020-04-23段立彬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改革

段立彬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理念,正确面对社会中各种挑战,发挥学生创新力,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大价值。本文就对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高职思政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除做好日常的知识和技术教学外,思政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能力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促进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1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的新要求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的新要求可归纳为三点,即战略性、创新性和人本性。战略性要求高职思政教学将大思政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以大思政为指导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性则是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要结合大思政教育要求,加大先进技术及理念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人本性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实行课程改革和优化,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深化思政教育。

2高职思政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内容过于普通

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学时,要么是围绕书本中提出的大方向、大问题展开分析,要么选取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存在的特殊性或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涉入不深,学生在遇到该类问题时无从下手,且极易受到外界其他舆论或行为的影响,而出现思想上的偏激,阻碍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2.2教学重点偏差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文化不扎实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和培训中,过于注重学生技能的增长,忽略了文化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而这也使得学生在为人处事中存在较多问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情况的存在也阻碍了高职思政教学活动的落实,不利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2.3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高职思政教学的表面化现象较为严重,教学内容及范围局限于书本中,知识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并不了解思政教学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只是将其当做文化知识教学的一部分,可有可無。教学上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离校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形式,就业形势不乐观。

3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高职思政教育有必要在大思政教育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教学上的创新和发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思政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1转变教师角色及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关键要素,要想促进思政课程的有序推进,增强教学效果,首要工作就是转变教师的理念及角色,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及优势,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确保思政教学的高效落实。

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原有的教育型转变为引导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政知识的分析与探究,加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大思政教育的研究力度,了解大思政的具体要求及教学要点,并以此为导向开展教学内容的科学规划与设计,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学生的思政素质。

3.2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渗透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思政教学的要求。而要想实现大思政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方式及方法实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活跃度,高效开展思政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高职院校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开设第二课堂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如户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了解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这样就可以让思政教育脱离原本的刻板说教,真正将思政教育转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部分,成为优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修课程。

3.3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引导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规避传统单一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有效改进思政教学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政内容实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实现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多层次渗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BBS内开设流行话题,让学生自主探讨,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指定专业的思政人员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做好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创新性,随后结合学生思想变化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改革要从理念、角色、模式和方法等多方面展开思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根据实际落实大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加大学生的思想深度,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