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能力为本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0-04-23姚江红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举措人才培养模式

姚江红

[摘    要] 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为背景,分析了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个别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提出改革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举措,促进本科院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优秀财务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举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8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3- 0193- 03

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与方向。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指制约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潘懋元先生曾经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经济模式也随之革新,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和重要机构,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知识传输模式很难满足现在社会的相关需求。针对该状况,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教职人员应该采取科学性路径对知识传输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使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财务人才。

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截至2018年已有684所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财务人才。但是,作为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对未来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要求必将随之提高。而现在的财务管理专业正处于低端人才泛滥而高端人才缺乏态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的差距,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发展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1   人才培养理念陈旧

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均没有将重视能力培养提高到应有的水平。各高校在通才与专才的权衡中,大都选择了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如西南财经大学为“培养掌握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的理财观念、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西安翻译学院为“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才质量的个性和特色。课程体系注重于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专业知识,忽略了如何更多地提高专业素养和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

1.2   专业定位模糊

根据抽样调查全国15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及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重复课程较多。在四个专业所开设的20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有15门一致,财务管理专业与审计学专业的课程有16门一致,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有10门一致。如果包含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之间的课程重复率会更高。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导致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模糊,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过于概念化和抽象化。

1.3   知识传输模式较为落后

部分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多数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没有较好地将授课路径同企业的需求有效融合,对案例教学等实践环节较少,缺乏对实际案例的解析与探讨。财务管理活动贯彻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实践认知,很难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处理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较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一方面,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环节缺乏。表现为:第一,大部分高校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第二,部分高校大多依赖于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设置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实践课程,没有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实践教学没有相应的考核奖励体系。另一方面,校外財务管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高校很难联系到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即使与个别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关系,由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实操性要求较高,且经济事项责任重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胜任。

2      国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2.1   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为主)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理论与实践(为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大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大量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充分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技能人才。

2.2   英国的“工读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将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需要4~5年的学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學生提前对职业需求有充分了解,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2.3   美国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美国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职业(或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能力本位教育”有效地缩小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

3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特点

3.1   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

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形势与产业格局再次回归为实体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也进入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人才更新率加快。按照我国现有350多万企业总数规模和我国现有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看,对财务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会剧增。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当务之急。

3.2   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

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行业任职条件的熟悉,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未来就业积累资本。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学生在常规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行业认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专门考执业资格证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的“职业资格”课程群。

3.3   与专业学科竞赛相融合

国家教育体系、社会中行业协会及部分高等院校通过主办或承办专业学科竞赛,通过建设模拟财务管理活动实操平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将理论教学所学内容与实践模拟环节衔接起来。学生通过参赛,开展实操训练,帮助企业进行最佳财务方案的决策,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3.4   与创业教育接轨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专业背景不符合就业的矛盾。对于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创业,既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又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植入部分创业教育课程群。

4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4.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金融等工作。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吸收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4.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按照职业需求,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校内模拟实训并重。课程设置包括的课程主要为三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入学军训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软件的应用,体现了会计信息应用处理的要求;投资学、财务管理、风险成本管理体现了金融理财的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取证课程、案例课程则体现了职业实训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4.3   变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除了运用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应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其他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学生、企业财务、项目和实训场所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路线”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唯一考核方法,实行学生技能考核过程化、综合化,可以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等全方位进行评价。

4.4   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通过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加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及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等实践教学内涵建设。依托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先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再校内实训室模拟实习、最后到企业经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分梯次、能力递进”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提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5      结    语

总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改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和节约人才培养费用,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梅.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

[2]俞红莲.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J].纳税,2017(29).

[3]顾艳,杨英.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

[4]郁玉环,姬潮心.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启示[J].科技创业,2017,30(10):76-78.

[5]王一迪.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举措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