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疫情下养猪产业应对对策

2020-04-23沈顺新和玉丹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对对策非洲猪瘟养殖业

沈顺新 和玉丹

摘 要:非洲猪瘟是近些年出现的传染性疾病,特点是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一旦出现该病,对养殖户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养殖场的健康发展。面对非洲猪瘟的疫情应该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行业变化趋势,具体论述了预防非洲猪瘟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养殖业;应对对策

非洲猪瘟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特点是死亡率高和传染性强。一旦染病,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猪瘟疫情带来行业五大变化趋势

第一,生物安全全面升级,标准更加严格,措施更加彻底,管理也更加的有效。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和蔓延,一些养猪企业对生猪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未来养猪业发展中的投资将更大,养猪的成本将增加。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扩大和蔓延,如果想要养猪,必须从猪场选址和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在设计猪场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生物安全,保证猪场中空气流通,科学规划猪场周边的道路。第三,未来猪场应该向着更高级别的方向发展,级别越高,才能保证猪只的健康,生产的效果也最好,预期经济收益也更高。第四,食品安全向着更加有保障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非洲疫情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质量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有很大的提升。第五,加大对资本的投入,只有加大对资本的投入,才能更好的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无论在猪厂建设,还是饲料兽药等方面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撑。

二、疫情倒逼行业升级

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养猪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1.养殖业产业格局的重塑。现阶段,我国养猪业在畜牧业养殖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约占50%左右。而在非洲猪瘟疫情的打击下,一些养殖户的信心和补栏意愿受到了打击,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养猪业的发展格局。

2.猪群健康管理方式的改变。为了缓解非洲疫情,应该加强对养猪场的环境管理,通过改变日常的卫生条件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加强对养猪场内外环境的管理和控制。重视对生物安全工艺的应用,降低养猪场对疫苗和兽药的依赖性,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养猪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智能化养猪应运而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养猪业开始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智能机器养猪能够减少人与猪的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4.产业服务更理性和规范。养猪业的各个环节中,如饲料、兽药、疫苗、运输等环节发生改变,养殖户的收益将更高。

5.经营和盈利模式的调整。为了降低非洲猪瘟对养猪场造成的影响,规模化养猪场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科学布局养猪配套产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着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

6.泔水养猪的中介。相关的实践证明,泔水养猪是加重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泔水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源之一。可以发展泔水的替代处理途径,通过泔水饲养蟑螂来生产动物源性蛋白是比较科学的手段。

7.脱贫攻坚的挑战。为促进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政府应该帮助贫困养殖户设计和建设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养猪小区和设施,同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此外,在养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贫困户提供更加多的就业岗位。

8.衍生产业的兴起。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一些新兴的产业和产品相继出现,病猪无害化处理公司、动物源性蛋白替代品、非洲猪瘟检测和防控制剂等相继出现。

三、对非洲猪瘟的疫病入口管理措施

1.一级入口

从场外传入场内的传播,建立生物安全屏障是杜绝场内发生疫情的关键。第一。销售系统。对拉猪车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烘干。保证猪只的单向流动,避免病菌传入猪场。第二,饲料系统。对饲料進行灭菌处理,避免饲料中带病菌和病毒。严格控制外部运料车进入猪场,对运输饲料采取封闭管理,避免和过多的人员接触。第三,猪群的转移。重视对转猪车的消毒和烘干处理,设置独立的转猪间。第四,扬尘传播。对养猪场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避免空气中带有细菌。第五,入场人员。做好入场人员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第六,死猪粪便。病猪运输车和猪粪便运输车不能进入厂区。第七,进出物品。对进出场的物品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第八,场外动物。重视对场外动物的防范工作。第九,场外死猪。关注相邻地区死猪情况,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2.二级入口

第一,人员流动管理。设置独立的洗澡间,进行分批和分区管理。第二,空气传播管理。在猪场内安置空气过滤系统。第三,猪场内猪群移动管理。建立空气过滤转猪道和一体猪舍。第四,车辆移动,对所有的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和烘干处理。第五,物品的转移管理。对物品进行分批次的管理。

3.三级入口

第一,栋内。尽量减少公共走道,避免出现猪舍与猪舍之间的传播。第二,舍间。对栋与栋之间的粪道和门窗等进行封堵,避免出现空气流通的现象。此外,隔离墙必须密实,不能有缝,避免空气的流通。

4.四级入口

为了降低该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应该做到快速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找到源头。第一,接触传播。保育猪和育肥猪等高度接触的猪群。第二,饮水的传播。共同使用饮水槽的猪群。第三,饲料的传播。同时用饲料猪群。第四,人员传播。对接触发病猪住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第五。物品的传播。接触到被感染的物体的传播,对感染的物品进行及时的消毒。第六,气溶胶传播。共同的猪舍可能引起气溶性传播,为此,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或者是掌握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降低感染性疾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1]成建国.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挑战及应对措施[J].科学种养,2019(07)

作者简介:

沈顺新(1967--)男,汉族,浙江安吉人,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生猪饲养管理和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应对对策非洲猪瘟养殖业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牧区牛羊常见细菌传染病防治现状及改善措施
从2016年全国Ⅰ高考书面表达看应用文写作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障碍及对策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养殖业负外部性分析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