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0-04-23陈烁赵天怀
陈烁 赵天怀
摘 要:脱贫攻坚的长远目标是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使贫困村最终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此,要切实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动共进,从而把脱贫攻坚的过程变成乡村振兴的过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精准脱贫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一起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未来一个时期,尤其是未来三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必然相互交织、交汇并存。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是发展的必然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两个阶段。立足当下,首先需要打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贫困人口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着眼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给提升扶贫脱贫质量提供了一个契机。
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脱贫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要服从攻坚战,实现2020年脱贫的目标;也要服从持久战,实现“真脱贫”,能够实现贫困人口长效脱贫、少返贫的效果,从而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实现较好、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贫困地区的农村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基础上,应当着眼未来,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贫困村提升工程,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三年,继续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注重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升,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陇县为例,作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既是乡村振兴的“拦路虎”,也是“主战场”。但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仍很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还存有短板,如有些偏远乡镇通讯信号还存有盲区,宽带网络覆盖到户比例还不高。同时,部分已脱贫户还存在较高返贫风险。
2.贫困村集体收入仍是短板。部分偏远村因缺资源、无资产,集体招商无资源、创收无门路、收入无着落。
3.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偏低。乡村发展定位不明确,配套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差距大,“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清晰。县级层面统筹谋划产业不够,乡村各自为战,土地没有有效流转集中,产业发展“杂乱弱”;多数市场主体、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带动能力,完全靠政府扶持运转,贫困户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4.乡村环境面貌“脏乱差”还有存在。目前,除少数美丽乡村示范村略好外,很多村存在“脏乱差”现象,村民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意丢弃,精准扶贫对农村环境面貌的改造成效还不明显。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支持扶贫、参与扶贫、感恩扶贫的意识不强,农村传统道德礼仪流失,“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风气尚未形成,精准扶贫对贫困群众思想的改造和提升成效不明显。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措施与构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互动共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基础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系统性工程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不能为脱贫而脱贫,而是要把乡村振兴统筹融合起来,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要借助脱贫攻坚政策机遇,着力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抓好以改水、改厕和垃圾、污水处理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利灌溉工程、水生态治理工程,消除农村水体污染。全力实施畅通工程,畅通交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人行便道“院院通”,村民上街、串门“晴天不扬灰、雨天不湿鞋”。
进一步整合财力、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低保残疾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及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切實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2.发展富民产业,引导脱贫致富,支撑乡村振兴
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结合贫困村实际和贫困户需求,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要结合地域农产品特点,培育和引进绿色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鼓励引导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对参与扶贫的企业在资金扶持、贷款贴息、土地流转、基地建设、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让贫困地区既有产业,又有就业,共享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贫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发展先进文化,强化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农村贫困群众底子薄,在帮助其发展产业时提供资金支持无可厚非,但单纯的依靠输血进行资金帮扶,解决了一时的生活之需,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因此扶贫更要扶志。一要用先进文化扶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强化感恩教育和廉耻教育,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具体事项,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美好生活。二要用传统文化修德。坚持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盲目攀比和不健康的人情消费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优良家风。三要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4.健全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维护乡村振新
要以自治为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强化村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以法治为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村级治理工作机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要创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管理制度,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乡村长治久安与文明和谐。
5.坚持绿色发展,转变发展理念,走绿色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双重攻坚战的路上,要继续推动绿色减贫实践,在农村形成绿色减贫、绿色发展的总体氛围,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力度,打造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推进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等试点,全程推进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通过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生态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断提升脱贫质量;通过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提升绿色资产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加强党建支撑,打造战斗堡垒,引领乡村振兴
不断夯实的党建基础,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要以增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班子,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想方设法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统筹选派一批干部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攻坚负责人,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二是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全面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三是以2018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开展扫黑除恶与惩治农村“微腐败”结合起来,依法查处在惠农政策落实方面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推动形成上下一心、干群合力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