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04-23韩冰
韩冰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江西九江 332000)
糖尿病并发症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特别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糖尿病神经病变发于早期,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不明显,易漏诊,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晚期易致残,对患者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2]。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严重时会导致截肢,且载肢率已达80%[3]。因此,尽早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诊断,对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此方法安全、无创伤、重复性较好,被广泛用于临床中[4]。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2例,均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查。其中女30例,男32例;年龄33~86岁,平均(60.45±10.30)岁;病程≤5年30例,>5年32例。纳入标准:均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有疼痛感、肢体麻木、感觉消失或减退、跟踺反射减弱与溃疡足;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机械外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营养缺乏;感染性疾病;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为台式肌电-诱发电位仪(Danter公司生产的Keypoint),保持室内温度为25 ℃左右,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让受检患者皮肤温度保持在28~33 ℃。检查项目: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分别记录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与潜伏期。
检测方法:应用两个针电极,分别做好记录点与参考点,观察感觉神经;将两个盘状表面的电极作为参考点、记录点,以此观察运动神经,刺激强度为超强刺激;上肢加做尺神经F波,记录F波的传导速度与F波出现率;下肢行胫神经H反射检查;腓肠肌记录,刺激腘窝,计算H反射的潜伏期。
1.3 临床评价
分析所有患者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糖尿病神经病变判定指标: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神经传导速度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显示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传导速度分析
62例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51例,其中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33例,无临床周围神经表现18例。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患者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与无临床周围神经表现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以上指标与无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分析
2.2 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比较
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异常分别为31例(93.9%)、15例(45.5%),无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异常分别为13例(72.2%)、3例(16.7%),感觉传导速度异常检验χ2=4.6389,P=0.0313,运动传导速度异常χ2=4.2266,P=0.0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统计表明,约7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但部分患者有症状,部分患者没有症状,且病情较为隐匿。因个体差异临床表现不同,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明确病情、提高诊治效果有积极作用。
糖尿病患者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目前,临床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及明确糖尿病神经病变现象,提高诊断效果。神经病变会影响患者身体的感觉,从而造成自主神经不良运行,使手脚丧失感知,逐渐使人体无法真实感受外界,更甚者死亡。蒋昭君[5]研究显示,神经病变可通过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体现,说明人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即阶段性脱髓鞘神经,提醒患者电生理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测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可鉴别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无临床表现。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异常率比较,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患者异常者分别为31例、15例,而无表现者分别为13例、3例,故有表现者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表现者(P<0.05),可见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以感觉神经为主。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查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