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纳与增能:高等院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管理模式反思与改进

2020-04-22胡荷梅张忠敏李钰清阮柯铭张超

科教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

胡荷梅 张忠敏 李钰清 阮柯铭 张超

摘 要 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以浙江省若干高校为研究对象,依据团委支持力度和社团的自主性发展程度两个维度,分类研究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管理模式,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和研究方法,对社团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与反思,为志愿服务类社团寻求增能路径。

关键词 吸纳 增能 志愿服务类社团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48

Abstract College voluntary service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self-service, self-manage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support of the Youth League Committee and the autonomous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commun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compares and reflects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ommunity by using th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work, and seeks for the path of increasing energy for the voluntary service community.

Keywords absorb; increase energy; voluntary service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高校志愿服務类社团目的是拓展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发展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发挥与提升自身才能,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与调查,对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管理进行了思考。

1 浙江省若干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管理模式比较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若干高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负责人和团委老师的深度访谈、运用调查问卷以及参与式考察等途径收集信息,依据团委支持力度和社团的自主性发展程度,将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管理模式分为吸纳管控式、相互嵌入式、自由放任式三类。

1.1 吸纳管控模式

吸纳管控模式的特征是团委的支持力度强,社团自主性发展空间较弱。团委给予社团活动资源以及相应的要求与安排,使得社团处于一种“控制型”的发展策略,在团委控制式管理下,社团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愿自主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依附型发展社团,总体发展比较稳定,但缺乏自主与活力。下面是对G学院团委社团管理负责人(G学院Z老师,2018-11-01)访谈的部分内容。

Z老师:学院对于活动经费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经费独立型,选择经费不挂靠学院,经费收入与支出自行解决,在社团管理制度范围内自主发展;另一种是经费挂靠型,选择社团经费挂靠学院,但需要将社团现有经费的70%上交给团委,余下部分自主管理。如果社团承担活动预算面临困难的话,学院可根据其活动方案给予一定的支持。

1.2 相互嵌入模式

相互嵌入模式的特征是团委支持力度较大,同时社团自主发展空间也较大,即团委与社团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栖共生的嵌入效应。此模式中,团委注重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团委授权式的管理下,社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结合自身能动性,从而呈现增能型发展。以下是W学院团委(W学院R老师,2018-10-23)部分访谈资料。

R老师:我们学院对于社团的管理还是比较支持的,团委对于社团内部事务也是较少的干预,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团委以及指导老师或者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的一系列有利于社团发展的资源,鼓励社团实践活动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给予社团发展资源和空间。等到社团成熟并有一定发展规模时,社团能反过来给予学院或者学校帮助。

1.3 自由放任模式

自由放任模式体现的特征是团委支持力度较低,社团自主性发展较强。团委对社团采取的一种放任态度,对社团关注度不够,实质性的帮助十分有限,在这种模式下的社团发展自由度很大,阻碍较小,也意味着其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较大,发展不稳定。下面是访谈Z学院团委老师(Z学院W老师,2018-06-12)的部分内容。

W老师:社团主要的工作由学生会下属的社团指导中心(简称社指)进行管理,而我并不直接接触各社长,平时会通过社指、部长和分管社指的学生会副主席了解大致情况。真正想发展的社团也会自己走出寻求帮助、链接资源。

1.4 三种社团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将上述三种社团管理模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1)从主体互动方向看,三种模式在互动方向上存在差异。吸纳管控式主要是单方向的互动,即团委持续对社团单方面的输出;相互嵌入式则侧重双向互动,团委与社团处于一种和谐的相处方式,双方的参与度较高;而在自由放任式下,二者的互动频次低,甚至没有互动,互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2)从自主发展空间看。吸纳管控式中社团适应了依附性发展,变革性不强;相互嵌入式下团委侧重授权式管理,社团自我增能性发展,总体发展较为稳定;自由放任式团委对于社团的管理松散,为社团自主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社团可凭借自身的能动性放任发展。

(3)从资源来源主体看。吸纳管控式下团委成为社团资源的主要提供者,来源主体单一;相互嵌入式中社团资源来源主体具有多元化,内外资源相结合;自由放任式中,社团资源主要来自于校外的社会资源,为社团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4)从活动创新程度看。按创新程度来分,社团活动可分为常规性活动和非常规性活动,常规性活动指社团循例要举办的,而非常规性活动则需要机遇与创新。吸纳管控式下社团活动以常规性为主,活动沿袭性强,创新性较弱;相互嵌入式中社团活动类型以常规性为主,非常规性为辅,在沿袭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活动创新;自由放任式下,社团更注重对外获取资源,以非常规性活动为主。

(5)从社员自我成长看。吸纳管控式下社团活动创新程度较弱,社员的自我成长感偏低;相互嵌入式下社团自我增能服务较强,具有自主性,提高了社员的获得感;自由放任式下社团发展两极化明显,一种是积极外展型,社团凭借自身能力良好发展,社员的收获与成长则会偏多,一种是不温不火型,社团仅维持社团的平稳发展,社员的收获感不高。

2 社团管理模式不足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相互嵌入式可以促进团委和社团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达到互助互利的效果,而吸纳管控式和自由放任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根据这两种模式的不足,本文进行了原因分析。

2.1 吸纳管控式不足的原因

吸纳管控模式与相互嵌入式的社团相比,这类社团大部分依靠来自团委的资源和安排,哺育式的管理使得社团对于团委的依附性较强,随之附带的行政性色彩浓重,此类社团发展最为稳定,具有较强的传承性,但这也导致了此类社团改变较为困难。

分析发现,影响社团自主性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团委资源分配不均衡,团委通过资源倾斜,重点发展的社团已经形成一套常规固化的发展模式,逐渐适应并熟悉团委承接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与流程,可以为团委所用,使得社团难以发展自身个性;二是社团接受式发展已成为常态化,使得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意愿不高,而且自主式发展难度性较大,对社团负责人的考验较高,更是打压了社团自主性发展的动力。三是社团文化建设薄弱,带有一定的行政性色彩。这种类型的社团与团委交流较为频繁,容易受到团委行政性管理的影响,使得社团个性被湮没,缺乏一定的社团文化的建设,导致社团成员更多的是被制度规则所支配。

2.2 自由放任式不足的原因

自由放任模式可能会使社团发展走向两种极端,一是社团在没有团委的支持下,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动性,将发展方向转向社会平台,发展良好;二是社团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团委支持,于是不温不火。这种模式极容易将社团至于不稳定状态。

自由放任模式不足的原因可从多个方面考虑,一是团委的态度。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发展目标不同,如理工类高校重视相关实验、竞赛类社团较多,而志愿服务类社团相对较少,缺乏专业指导,团委对于志愿服务类社团更多的是散养式管理,甚至可能会将有限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用至其他地方;二是指导老师作用发挥。据了解,社团指导老师挂名现象大有存在,甚至还有团委老师身兼多个社团的指导老师,这大大削弱了指导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即使有些社团有专业指导老师,但也因指导老师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而缺乏与社团的交流;三是社团负责人性格。社团负责人往往是社团的代表与团委进行沟通,在互动过程中,强势的负责人容易因不满团委管理等与之产生分歧和冲突,无法与团委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使得社团脱离团委的管理。

3 外部增能与内部增能:志愿服务类社团增能路径

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比较与不足原因的分析发现,在社团管理模式中,相互嵌入式更有利于社团走上一条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本文从增能视角探索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发展路径,分别从外、内部两个方向进行增能,外部增能是以团委立场出发,从外部为社团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内部增能则是以社团内部出发,挖掘社团自身的潜能,以外部支持与内部自生动力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3.1 外部增能路径

(1)加强指导老师与社团的联系。指导老师因社会阅历、学识丰富等优势可对社团提供有效帮助。团委可以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将老师的课题、科研、考核等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发挥老师能动性,加强指导老师对于社团指导的有效作用的发挥,在老师有限的精力下促进社团的发展,实现双赢。

(2)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团委要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兼顾不同发展程度的社团,如促进活动室的共享流动使用、经费的有效落实等。还可以间接的方式支持社团发展,如为学生社团链接校外资源,与校园自主创业平台相结合,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为社团发展提供新的渠道。

(3)对接政府相关社会服务。由于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机构、部门,能接触到更多的政府资源,了解更多的资讯,所以团委可以为社团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例如一些国际性体育赛事或正式会议、相关扶贫支教服务等志愿活动,组织校内志愿服务类社团有序、有效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感以及实践技能。

3.2 内部增能路径

(1)构建合作资源网络,寻求同类型社团间的互助。社团可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在看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同时,可以借鉴其他社团发展和管理的经验,取长补短,积极向校内、外社团寻求交流素拓机会,相互邀请参加活动,举办相关主题沙龙,为社团自身构建合作互助资源网,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2)衍生社团文化符号,增强社团的凝聚力与可持续性发展。社团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指成员有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特,区别于其他组织,不因社团负责人的更替、参与者的更换而改变,可以促进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提升活动仪式感,强化成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加社员归属感,形成共同文化意识,增进成员之间友好互助氛围。

(3)对接社会公益组织,拓展社团发展视野。随着公益组织、社工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型社团可以积极“走出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接,链接社会的优势资源,尤其是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机构,其对于组织志愿者队伍方面有极大的需求,这与高校志愿服务社团对接社会的需求相契合,为二者合作存在极大的可能性。

4 结语

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团体,在今后高校社团发展中必将会越来越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对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进行管理是需要反思问题。本文通过团委支持力度与社团自主性两个维度进行社团管理模式分类比较得出优劣之分,并分析不足的原因,基于此提出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增能路径,希望内外部相结合,建立团委和社团互助发展,促进志愿服务类社团管理模式的改进,真正实现社團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本文系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346060

参考文献

[1] 纪莺莺.从“双向嵌入”到“双向赋权”:以N市社区社会组织为例[J].浙江刊,2017.

[2] 齐久恒.从“分类控制体系”走向“嵌入性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2015(2):4.

[3] 信利娜.大学生社团行政化倾向及对策研究——基于郑州市五所高校社团的调查[D].郑州大学,2016.

[4] 王洪平.“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

[5] 邓莎莎.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52.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解析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水资源的区划与管理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