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试先行探路改革
2020-04-22
2018年以来,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确立了以建设研究型高中为办学目标的顶层设计,开展了课程体系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实施、学生发展指导、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学校确立了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选择性是本次高考改革的突出特征,学校围绕选择性构建,力求达到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
探索与行动
学校从高考综合改革伊始,时刻关注改革动态,近两年更是进入临战状态,以先试先行的勇气超前行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投身改革。
研究先行省份情况。学校仔细研究了各个先行省份的实施情况,提前了解改革的实施路径。多次派人赴上海、山东、浙江、辽宁等省市,就高考改革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考察,观摩实际操作,了解改革措施。
试水选课走班。学校多次组织在校学生按照“3+3”“3+1+2”的不同模式进行选课,调研学生的选课需求,预判学科教师和走班教室的数量需求,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校本选修课机会尝试走班,提前谋划课表编排,积累管理经验。
开展教师培训。学校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全员参培,改革理念和举措深入人心。培训内容涉及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新课标解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等多方面内容。培训形式包括专家讲座、论坛、案例分析、研讨会等。参训人员覆盖全体教师,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全员培训、教研室主任培训、备课组长培训、学科培训等分层次多角度培训。
进行制度预设。学校组织领导教师编制了《课程实施方案》《选修课程开设及管理办法》《选课走班指导意见》等16项制度,针对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制度预设,确保改革在制度的保障下顺利推进。
试行综合素质评价。认知先行,将对文件的解读转化成问题与解答的方式以吃透文件精神。制度预设,制定完整配套的综评制度。难点突破,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我省综评过程性原则导向。体验丰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写实记录提供了丰富的体验资源。
课程构建
课程是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学校立足于开齐、开满、开好国家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全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选择,所选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落实国家课程。学校搜集各学科课程标准、各省新教材,引领全校教师研究新课标,研读新教材。按照要求开好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围绕研究型高中建设“研究”这一核心导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学习主题,重组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境,构建驱动系统,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
构建研究型校本课程。以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建立了包含三类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即培基课程、拓展课程、精修课程。每一类课程下又有多种分支课程,每种分支课程下设多门校本课程。
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建立有效的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加强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推送到Pad学生端,相关教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开放选课系统,设置课程修习人数上限,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完成后,选课系统自动生成新的教学班级,由授课教师进行管理。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务处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巡录播系统)检查。注重课程的评价,评价遵循参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学力形成原则。
学校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确定课堂教学理念,实施问题化学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深度学习导向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确立学校课堂教学理念。学校几经研讨,确立“学术引领——问题驱动——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术引领,即引领学生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形成学科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建构和培养;引领学生学会面对未知的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能力;引领学生实现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向内认知自我,实现自我人格完善。问题驱动,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自主发展,强调学生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问题化思维;思考实践,经历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结构,形成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强调教师作用,营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促使思维形成;指导学生甄选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确定课堂教学模型。学校确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型,即确定学习主题——重组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境——构建驱动系统。确定学习主题即以核心问题为学习主题;重组教材内容即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实际任务和学习主题进行知识重组、整合;创设真实情境即找到与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对应的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激活学生研究潜力;构建驱动系统即通过开展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化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指导学生去研究和探索,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构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高阶思維,落实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
指导学生发展
学校提出以学生发展指导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为出发点,全面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更新育人观念。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委员会,出台《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明确了学校学生发展指导的领导机构、实施内容、保障措施和目标体系,提出了三个年段的指导重点。
开展全面指导。学校立足于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了以思政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生命活力课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学生发展理念,指导学生解决学业困惑、探索学科发展与自我成长。学校通过开展社团课程、研究性学习、英才计划、奥赛项目等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兴趣探索,唤醒学生潜能。
深化生涯规划。学校对生涯规划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深化了基于课堂、基于实践、基于指导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系统开设生涯规划指导必修课、选修课,以学生成长需求为立足点,将心理辅导融入其中,实现了校本教材的每年更新。确立八类生涯班会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社会各机构、企业协作,建立实践基地,聘请家长、专家、校友作为学校生涯导师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通过走进高校、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大学专业探究和职业探索,了解专业、职业设置及国家发展需求,激发成长内驱力。参考“3+1+2”模式的省份普通高校选科信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规划,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志趣和国家、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建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高考综合改革形成有力的支撑。
搭建智慧校园平台。学校搭建了“美师优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日常办公、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等,优化学校的管理模式,满足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美师优课”智慧校园教学平台,从备课、上课到复习、作业、错题本,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精准教学。教学资源平台,包括两大部分:以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为中心进行的学习主题、真实情境、驱动系统、重组教材;围绕教学、拓展所需的资料,包括课件、学材、拓展学习资源等。
搭建信息终端。学校的信息终端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固定终端,指的是班级中的seewo和多功能教室中的大屏。seewo可以替代傳统的黑板,能够存储教师的板书,播放课件,本身自带很多教学应用程序,兼容很多App,可以说就是一台大型触屏电脑;移动终端,是学生手中的Pad。Pad终端在学校办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资源推送、课堂使用、课上互动、作业发布、作业批阅、大数据支撑的作业试卷分析统计、课后答疑、新高考选课走班等一系列问题中发挥出其强大的功能。通过固定终端seewo,优化“面对面”教学;通过移动终端Pad,优化“面对面”教学,实现“背对背”教学,解决学校各项管理问题。
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利用“美师优课”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基于大数据下的学业监测和质量分析。班级成绩分析,展示各班级的平均分、班级各分段学生分布图、班级各学生成绩对比;学生成绩分析,展示学生历次成绩与班级平均成绩对比,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雷达图;错误率统计分析,展示每一题各班级学生的错误率柱状图;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展示每一位学生各知识点掌握的雷达图和班级各知识点掌握的对比。基于人工智能,系统将每一位学生的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中,按照错误的知识点推送巩固训练。
搭建巡录播系统。2019年初,学校在教室中搭建巡录播系统,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了常态录播教室,在电脑前就可以实时看到班级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实际,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让巡课、检查更加便捷,让教师间的听课交流、网上研课更加便捷;实录教学全过程,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反复观看,输入教师姓名,可以调取全部的课堂教学实录,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