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对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比较

2020-04-22陈伦圣李志波尚宝明林绮芬肖美华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药剂科广东中山5845中山市陈星海医院ICU广东中山5845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南西司美罗培南亚胺

陈伦圣,李志波,尚宝明,林绮芬,肖美华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药剂科,广东 中山 5845;.中山市陈星海医院ICU,广东 中山 5845)

重症肺部感染是危害显著、死亡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而早期的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因此对于早期重症肺部感染的相关诊治研究多见。而本类患者因感染病灶的存在,患者的炎症反应极为显著,抗炎与促炎介质的表达均显著异常,故治疗过程中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调控是疗效评估的重要方面[1-2]。临床中关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研究均可见[3],但是对患者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影响程度研究尤其是比较性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就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对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30例和观察组(美罗培南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4岁,平均为(50.1±7.7)岁;病程1.5~3.0 d,平均为(2.2±0.6)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3岁,平均为(50.3±7.5)岁;病程1.0~3.5 d,平均为(2.3±0.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病原菌检查确诊为肺部感染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就诊前未接受相关治疗者;合并其他疾病者;精神异常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1.0 g/次进行静脉滴注,3次/d。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1.0 g/次进行静脉滴注,3次/d。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均相同,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与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水平。

1.2.2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将血标本进行离心取血清进行抗炎介质与促炎介质的检测,抗炎介质包括IL-4、IL-10及PGE2,促炎介质包括IL-1β、IL-6及TNF-α,上述6个指标的检测均涉及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的应用,由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进行操作检测。

1.3评价标准:患者治疗后的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的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均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抗炎介质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抗炎介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抗炎介质表达水平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促炎介质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促炎介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促炎介质表达水平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有效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无效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总有效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对照组308(26.67)13(43.33)8(26.67)10(33.33)14(46.67)7(23.33)16(53.33)23(76.67)观察组3017(56.67)23(76.67)7(23.33)6(20.00)6(20.00)1(3.33)24(80.00)29(96.67)χ2值4.8005.192P值0.0280.022

组别例数IL-4(p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IL-10(p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PGE2(p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对照组30123.63±15.9788.78±12.2375.06±9.4932.36±4.9822.53±3.3117.85±2.63572.62±68.98482.52±56.73318.25±41.01观察组30124.28±16.3281.85±10.4568.17±8.9833.10±5.1218.97±2.9314.13±2.26574.18±70.21337.62±45.75223.73±38.98t值0.1552.3592.8880.5674.4115.8750.08610.8899.150P值0.4380.0100.0020.2860.0000.0000.4650.0000.000

组别例数IL-1β(p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IL-6(p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TNF-α(ng/ml)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对照组306.63±1.554.30±0.782.63±0.5217.97±2.2511.08±1.388.10±0.924.87±0.932.25±0.681.32±0.33观察组306.80±1.622.99±0.561.84±0.2318.22±2.399.42±1.256.35±0.725.03±1.011.67±0.410.99±0.20t值0.4157.4727.6100.4174.8838.2040.6384.0004.684P值0.3390.0000.0000.3390.0000.0000.2620.0000.000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最为常见的疾病,而重症肺部感染是呼吸科较为严重的一类肺炎,临床危害较大,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临床重视程度较高[5]。临床中与重症肺炎相关的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是预后改善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干预的价值较高[6]。另外,重症肺炎患者的机体炎性反应状态相对突出,表现为抗炎与促炎状态相关指标表达的异常,其中IL-1β、IL-6及TNF-α等促炎介质在该类患者中呈现显著升高的状态[7],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在此过程中IL-4、IL-10及PGE2等抗炎介质随之波动,与促炎介质呈现失衡的状态,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控有助于疾病治疗措施的制定,同时也是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8]。临床中对于重症肺炎治疗的研究多见,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比较性研究多见,争议也较大[9],因此对其进行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比较极为必要。

本研究就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对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美罗培南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且患者治疗后的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水平明显改善,均显著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说明美罗培南在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这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更好的抗菌活性等有关,其对病原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10],抗菌活性较广,因此在重症肺炎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控制较好,因此促炎状态得到控制,抗炎状态也随之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美罗培南在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且对抗炎与促炎介质表达的影响也更好,因此在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猜你喜欢

培南西司美罗培南亚胺
小柴胡汤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机制研究
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感染治疗效果及对PCT水平表达的影响
175例外科患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应用分析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应用合理性探讨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的分析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