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苓附子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阳虚水泛证48例
2020-04-22
永康市中医院 浙江 永康 3213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多因为肺部、胸廓以及肺动脉等病变,使得肺循环的阻力明显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从而引起心室扩大、肥厚,最终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肺心病心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西医一般采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等药物来治疗肺心病,该方案虽可以维持患者正常生命活动,但多需长期服用,往往伴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等弊端。
本研究对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患者采用自拟车苓附子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B型尿钠肽(BNP)、D-二聚体(D-D)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医药辅助治疗本病的效果及机制,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心衰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48例患者。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7~78岁,平均63.43±8.26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各有23例、16例、9例;病程8~22年,平均12.46±2.63年。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79±8.4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各有25例、15例、8例;病程7~24年,平均12.28±2.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肺心病心衰的西医诊断标准[1],依据NYHA拟定的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符合心衰阳虚水泛证的辨证标准[2]:主症为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咳泡沫样痰;次症为烦躁出汗、肢冷畏寒、神疲乏力、面唇青紫、腹胀不适、纳差食少、尿少;舌黯红伴瘀点、瘀斑,脉沉细、结代或涩。具备主症及2项及以上的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分述如下。
1.3.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在Ⅱ~Ⅳ级之间;②年龄40~8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衰;②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精神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吸氧、抗生素、止咳平喘、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车苓附子汤,方剂组成如下:制附子(先煎)10g,车前子、茯苓、黄芪、人参各15g,丹参、川芎、葶苈子各12g,白术、酒大黄、炙甘草各9g。每日水煎服1剂,分2次服用。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①心、肺功能指标:采用心脏彩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Ps)、肺动脉平均压(PAPm)、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实验室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肘静脉血5ml,离心后采集血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中BNP和D-D水平。③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1级;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的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本研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CI、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I、LVEF等心功能指标升高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LVEF(%)45.28±3.59 63.28±4.65*#44.71±3.44 55.24±4.17*组别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I[L/(min·m2)]2.23±0.37 4.43±0.48*#2.25±0.35 3.64±0.43*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PAPs、PAPm等肺动脉压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Ps、PAPm等肺动脉压指标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指标比较(±s,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指标比较(±s,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APm 52.88±6.43 31.31±4.28*#53.06±6.75 42.67±5.45*组别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APs 68.38±8.19 45.19±6.84*#67.73±8.42 53.40±7.2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BNP、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NP、D-D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D-D(mg/L)2.31±0.35 0.72±0.19*#2.34±0.37 1.35±0.25*组别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NP(pg/ml)238.24±39.81 127.51±23.70*#241.59±36.75 168.43±22.59*
3 讨论
肺心病心衰是指由于患者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使得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右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心力衰竭。西医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容易导致心律失常、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不宜长期应用,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
中医学无肺心病心衰病名的记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肺胀”“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肺心病心衰的主要病机是由于患者平素摄生不当,或卫外不固,外感之邪乘袭,导致肺气不畅、痰饮泛滥,进而阳虚水泛,发为咳嗽、气喘诸证[3]。病久致肺气亏虚,脾、肾受累,后期心阳受损,阳气虚衰,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瘀,水饮内停,发展为心衰。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故应采用温阳化气、活血利水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车苓附子汤治疗,方中制附子为君药,散寒祛湿,温肾助阳;车前子、茯苓为臣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佐以人参、黄芪益气温阳,生津养血,丹参、川芎活血祛瘀,活络止痛,白术、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酒大黄逐瘀通络,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复脉,补脾和胃,为使药。诸药合剂,共奏温阳利水、活血强心之效。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及肺动脉压指标均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中药方剂与西药合用,可能可以通过各自的药理作用机制,起到协同效应,从整体上改善心、肺功能,在抑制或延缓心室重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BNP主要是由心室细胞分泌,当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升高,心肌细胞受刺激后大量分泌,其通过与BNP清除受体结合而清除。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并能够判断其预后,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D-D可以反映机体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液高凝状态,能够反映肺心病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NP、D-D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自拟车苓附子汤能够降低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浆BNP、DD水平。
综上所述,自拟车苓附子汤治疗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疗效确切,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有效下调血BNP、D-D水平,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