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2020-04-22李海霞陈楠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腹型高脂血症血脂

李海霞,陈楠楠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67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1]。其中,肥胖相关并发症成为严重的健康隐患,特别是其并发的高脂血症,一直是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我国因肥胖合并高脂血症而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患者数量逐年升高,有研究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天都有接近4 000人死于因高脂血症而继发的心脑血管疾病[2]。为避免这一现象的持续恶化,找到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患者的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西药减肥降脂因为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受患者的接受度较差,且大部分降脂药物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停药反跳、肝肾损害等副作用[3],这使得近年来选择传统医学疗法治疗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逐年增加。肥胖体质下体内高含量的脂类物质可以诱发患者脂代谢紊乱,使得肥胖症与高脂血症常常同时或相继发生,较高的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4]。本课题研究者依据临床工作中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经验,根据患者的反馈优化治疗方案,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配合埋线疗法,在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穴位埋线能够有效改善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肥胖情况和血脂指标,笔者通过观察5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及血脂情况的变化,并与50例常规针刺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门诊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认诊断为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生成的随机数字制成卡片,装入不透明的信封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2~47岁,病程2~13年,其中轻度肥胖患者11例,中度肥胖患者31例,重度肥胖患者8例;对照组男17例,女33例,年龄21~43岁,病程1~11年,其中轻度肥胖患者14例,中度肥胖患者28例,重度肥胖患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肥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腹型肥胖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亚洲人体重指数(BMI)[5]作为本研究的诊断标准:①BMI≥23.0为超重,BMI25.0~29.9为轻度肥胖,BMI30.0~34.9为中度肥胖,BMI>35.0为重度肥胖;②男性患者WC>85 cm,女性患者WC>80 cm。

1.2.2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参照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有关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在正常饮食前提下,连续2周检测2次血脂,血脂检测报告有以下1种以上情况者: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 mmol/L。

1.3 纳入标准

①同时符合本研究肥胖和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②18周岁≤年龄≤60周岁;③最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减肥治疗者,若曾有降脂药物用药史,需确认近2周内未使用任何降脂药物,经实验室检测血脂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④志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②排除其他代谢性疾病或因用药等因素引发的高脂血症者;③继发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近1个月接受其他减肥降脂治疗者;⑦不能完成治疗者。以上情况均不纳入本临床观察。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治疗组及对照组选取相同穴位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均选取脐周穴位配合肢体腧穴,脐周穴位选取: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水道(双);肢体腧穴选取足三里(双)、丰隆(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

2.2 治疗组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操作方法:先对需要进行埋线治疗的穴位进行准确定位,对穴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2-0号铬制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分为1 cm、1.5 cm、2 cm 3种长度以适应不同穴位(腹部腧穴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带脉(双)选用1.5 cm线,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水道(双)选用2 cm线,四肢肌肉丰厚部腧穴如足三里(双)、丰隆(双)、阴陵泉(双)选用1.5 cm线,四肢肌肉浅薄部腧穴如三阴交穴选用1 cm线),并浸泡于75%乙醇中消毒备用。医师戴无菌手套,取出一次性医用埋线专用针(江苏华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针芯拔出一定长度,纳入羊肠线。将装好羊肠线的埋线针垂直快速刺入标记好的穴位,适当调整使患者有得气感后,缓缓推动针芯把羊肠线注入穴位,确保患者无严重痛感。将埋线针拔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最后用在针眼位置贴敷输液瓶贴。嘱患者在治疗后24 h之内不要洗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埋线治疗穴位局部若有轻度肿胀、痒感、热感均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不适感严重需及时联系医生处理。每15天埋线治疗1次,以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操作方法:先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35 mm×40 mm针灸针(安迪集团),针刺穴位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进行针刺治疗1次,1周治疗6天休息1天,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包括体重(BW)、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腰围(WC)以及血脂四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前后分别测量1次。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2004年《现代肥胖病学》[7]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有关肥胖症及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标准制定。

临床痊愈:患者体重下降≥10 kg或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BMI降至26~27,实验室检测血脂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体重下降≥5 kg,BMI下降≥4,实验室检测血脂达到以下任何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患者体重下降≥3 kg,BMI下降2~4,实验室检测血脂达到以下任何1项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0.26 mmol/L;无效:患者体重下降未达到3 kg,BMI下降未达到2,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者。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本研究。

3.4.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依据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临床痊愈率为36.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5%、临床痊愈率为12.24%,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BW、BMI、F%、WC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肥胖相关指标BW、BMI、F%、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肥胖相关指标BW、BMI、F%、WC均明显的下降(P<0.01),提示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均能够有效控制肥胖,且治疗组经穴位埋线治疗控制肥胖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TC、TG、LDL-C、HDL-C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四项TC、TG、LDL-C、HDL-C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脂TC、TG、LDL-C 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提示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且治疗组经穴位埋线治疗后血脂四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W、BMI、F%、WC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了“脂人”“膏人”“肉人”3种不同的肥胖类型,并对其发生的不同体质因素进行了探讨。随着中医学对肥胖病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气虚、痰湿和血瘀是导致肥胖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8],因此,肥胖的治疗原则以补虚泻实为重点。其中补虚主要着眼于健脾、益气及补肾,泻实则重在祛痰、化湿配合利水、行气、消积、导滞等治疗方法,目的是去除患者体内因长期肥胖停聚的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与体重正常相比肥胖者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往往更高,肥胖患者进食后血脂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血脂中的LDL-C直接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了许多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9]。一项基于我国24万人口的调查报告显示,腹型肥胖患者患有高血脂症的比例是正常人的2.5倍,BMI≥24者血脂异常的比例为BMI正常者的2.5倍,而BMI≥28者的血脂异常的比例更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10]。腹型肥胖人群容易并发高脂血症并且健康情况令人担忧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被称作绿色减肥法的针灸疗法和穴位埋线疗法凭借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优势,在治疗肥胖伴高脂血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灵枢·终始》提出:“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穴位埋线治疗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将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常用的可吸收羊肠线,用专用的针具埋入穴位深部,通过线在穴位内的持续性刺激和吸收过程中的反应而治疗慢性疾病[11]。笔者认为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优势相组合的新型治疗方法,以人体的经络穴位为治疗靶点,利用可吸收羊肠线的持续性化学生物弱刺激,对穴位产生长期的累积刺激量,既完善了针刺刺激时间短的弊端,又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减轻了痛苦。羊肠线作为一种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穴位可以在穴位局部产生一系列反应,调节穴位、经络、神经及其中枢系统,达到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扶正驱邪之效果,最终完全吸收。研究显示,这一吸收过程还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淋巴回流,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可能也是埋线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对于不同线的材质以及不同患者对线的吸收能力,吸收过程大概为20天左右[12]。此外,穴位埋线能够影响中枢和外周的瘦素、胰岛素水平,发挥降血脂、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作用也已经被研究者证实[13-14]。

中医学认为,肥胖之证与脾、胃、肠腑密切相关,同时,高脂血症的产生大多为脾、肝、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针对这一本虚标实的情况,笔者选取以下穴位进行治疗:中脘穴即为任脉穴又是胃之募穴,同时还为八会穴的腑会,为调节胃腑之要穴,能够提高胃的代谢功能而达到减肥降脂之效;天枢穴是胃经穴,同时又是大肠的募穴,配合中脘共奏通腑泄浊、健胃消脂之功;大横为脾经穴位,位于天枢外侧,两穴合用,既可健脾又可调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帮助水湿、痰浊排出[15];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又是四总穴,一切脾胃运化之证必用此穴,本研究取其健脾和胃、除湿化痰之疗效;阴陵泉和丰隆二穴,一个为脾经之合穴,另一个为胃经穴,两者常常配合治疗痰湿之证,配合水道穴,能够增强津液疏布、分利水湿、祛痰化浊;三阴交为肝、脾、肾3条阴经相交汇之穴,而血脂升高与这三脏的阴阳失衡密切相关,应用三阴交能够通调肝、脾、肾,使其功能恢复正常;气海益气通滞,带脉通调气血、健脾利湿,水分能够分化水湿、通调水道。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补脾益肾、祛湿除痰之功,加强脾胃运化能力,进而达到通腑利湿、祛痰降脂功效,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平衡患者的水液及脂类代谢,使患者体内停聚的痰湿和膏脂得以清除,体重与血脂得以下降至正常水平。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明显受到抑制,血液中的脂质物质的含量也随之降低,其作用效果持续而显著[14,16-17]。然而埋线时线的深度对减肥降脂疗效影响的讨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发挥减肥作用脂肪层埋线效果更佳,而对于降低血脂肌肉层埋线效果更为明显,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采用脂肪肌肉混合层埋线,针刺亦刺入相同的深度[18]。BW、BMI、F%、WC是评价肥胖情况的常用指标,具有简便易测的特点,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肥胖情况,血清TG、TC、LDL-C、HDL-C是临床确诊和评价高脂血症的最常用指标[19]。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患者的BW、BMI、F%、WC,控制患者的肥胖程度,改善患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治疗患者的高脂血症,其总有效率为91.84%,与传统针刺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针灸治疗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方法丰富多样,而穴位埋线法操作简单,效果持久,对控制肥胖与改善血脂均有显著效果,是临床治疗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腹型高脂血症血脂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你了解“血脂”吗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