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0-04-22潘建林
潘建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西梧州 543002
目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牙齿美观度要求也逐渐升高。正畸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口腔畸形的常用方式,是通过各种矫正装置对牙齿、面部骨骼、颌面部神经及肌肉之间的不正常关系进行调整,以达到口腔内部美观、稳定、平衡效果的治疗方式[1]。在正畸治疗中需通过支抗对正畸力的反作用力进行抵抗,且支抗效果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进行支抗的方式较多,以往实施口外弓加强支抗时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且疗效具有不确定性。微型种植体支抗是目前正畸治疗的新型支抗方式,为明确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具体运用效果,本研究在口腔科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患者(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中,对40例患者实施了微型种植体支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口腔科8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根据实际治疗方法分组,分为传统组(n=40)、干预组(n=40)。传统组:年龄15~39岁,平均(28.3±6.1)岁;性别分布:男/女为24/16;类型:高角型/低角型/均角型为15/12/13。干预组:年龄15~38岁,平均(28.4±6.6)岁;性别分布:男/女为23/17;类型:高角型/低角型/均角型为15/13/1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存在口腔畸形,需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者;一般资料完整者;年龄<40岁者;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者;可进行正常言语沟通者。排除标准:存在口腔炎症及口腔卫生条件较差者;存在正畸治疗史者;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系统病变者;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患者;存在其他口腔疾病者;近期存在抗生素治疗史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哺乳者;孕产妇;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传统组实施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对患者使用Nance弓+头帽进行牵引,佩戴后牵引力达300g/侧,维持牵引时间>10h/d。。治疗期间对支抗施加牵引力 50 ~ 300g/ 侧,实施1月/次复诊,了解牙齿实际移动状况,并根据移动状况调整牵引力。
对干预组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前先给患者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江苏晨牌邦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瓶100 毫升,H20058018)漱口处理,再对患者实施利多卡因(0.02%,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L,H10940072)局麻,对需要种植种植体的部位使用黄铜丝进行分开,并对种植部位进行标记,检查周边组织形态及结构状况,植入合适的微型种植体,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对高角型患者需采取直径较大支抗,并可选择长度较长的种植体,以保证植入效果,对低角型患者需实施助攻法配合支抗植入,植入过程中使用冷水降温处理,预防种植钉断裂或骨损伤。术后采取芬兰Planmeca Pro Max口腔全景X 光机检查,了解种植体植入状况,无异常后结束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7~10d实施复诊,了解牙周软骨愈合状况,并对微钛钉使用链状橡皮圈加力处理,了解牙齿实际移动状况、骨质变化状况,维持加牵引力 50 ~ 300g/ 侧,1月/次复诊,并对链状橡皮圈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正畸效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使用芬兰Planmeca Pro Max口腔全景X 光机进行X线检查,了解患者磨牙位移距离、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下切牙凸距、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状况,了解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状况。以治疗后数值-治疗前数值得到差值。(2)分析咀嚼功能状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评价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咀嚼效率:对 2g 花生使用左右侧各咀嚼 20 次后对残渣用 200 目筛子过滤、烘干称重,用(2- 咀嚼后重量)/2×100.0% 获得。咬合力:2s/ 次咬合 10 次,使用麥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T-scan Novus-T-Scan Novus 数字口腔咬合分析系统测定, 取最大三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分析治疗后不良反应状况。包括软组织水肿、口腔不适感、口腔炎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正畸效果比较
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磨牙位移距离较传统组更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下切牙凸距、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改善程度较传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正畸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正畸效果比较
上下齿槽座角(°)传统组 40 5.8±0.7 13.3±3.2 -2.1±0.8 -0.8±0.3 0.8±0.4 -1.5±0.6干预组 40 3.2±0.5 28.1±3.4 -4.2±1.1 -1.7±0.5 1.5±0.6 -2.4±0.7 t 19.116 20.048 9.765 9.762 6.139 6.1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磨牙位移距离(mm)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下切牙凸距(mm)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
2.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干预组治疗 6 个月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较传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咀嚼效率(%) 咬合力(Ibs)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传统组 40 42.5±5.6 73.5±5.7* 70.2±15.4 105.3±20.3*干预组 40 42.6±5.8 91.5±6.4* 70.3±14.8 154.2±20.5*t 0.078 13.210 0.030 10.720 P 0.938 0.000 0.977 0.000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状况分析
干预组软组织水肿、口腔不适感各1例,传统组软组织水肿5例,口腔不适感3例,口腔炎症>2例。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较传统组(25.0%)更低(χ2=6.275,P=0.012)。
3 讨论
口腔美观度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正畸治疗是改善口腔美观度的重要方法,通过正畸治疗可促患者颌骨、牙齿等恢复正常功能位置,不仅改善口腔功能,也改善口腔美观度[3]。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效果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支抗治疗时不仅需保证良好的支抗力,还需保证稳定性、舒适度。以往实施口外弓加强支抗时,需患者配合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感明显,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5]。微型种植体支抗是目前口腔正畸过程中的新型支抗方式,其将口腔正畸与口腔种植体结合,治疗过程中采取微型螺钉种植体进行口内植入,治疗时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低,且操作中通过局部麻醉可达到无痛效果,治疗过程舒适度、美观度较高,更能满足患者需求[6-7]。
本研究中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磨牙位移距离较传统组更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下切牙凸距、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改善程度较传统组更高,说明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可达到良好的正畸效果,且可减轻治疗中出现的磨牙位移状况。原因是传统支抗方式实施口外支抗,美观度不高,且治疗中稳定性不高,易出支抗不稳定、支抗牙扭转、旋转等状况,难以保证效果,严重时可引起口腔意外损伤[8-9]。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实施口内支抗,可发挥良好的支抗效果,支抗稳定,能将支抗力向支抗牙分散,积极预防支抗牙位移,且治疗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正畸状况调整支抗效果,促进患牙从方向、距离上按实际需求纠正畸形,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10-12]。本研究中干预组治疗 6 个月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较传统组更高,说明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更能促进患者咀嚼功能恢复,原因是该方式治疗时稳定性更高,且创伤小,可保证良好的矫正效果,更利于患者牙齿结构和功能恢复,从而减轻疼痛,也促进咀嚼功能恢复,便于患研者究恢中复干正预常组饮不食良。本研究中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较传统组(25.0%)更低,说明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全性高,原因是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直径小、稳定性高的特点,植入过程中创伤较小,对周边组织损伤较小,且其本身结构较小,在口腔环境中操作简单,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取出过程也较为简便,治疗安全性高[13-15]。
综上,在口腔正畸治疗运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良好,可达到良好的正畸效果,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且治疗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