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共生、连作生态高效模式试验

2020-04-22刘正富郭水荣袁利法沈祥林

科学养鱼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环沟田面稻虾

蒋 静 刘正富 郭水荣 陈 凡 袁利法 沈祥林

(1.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2.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区域发展办,浙江 杭州 311112;3.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悦朋来家庭农场,浙江 杭州 311107)

随着杭州市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工程的推进,水产养殖业面积日益缩减,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开拓养殖空间、又促进稳粮增收的有效手段。由于近年来小龙虾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且具有饲料要求低、养殖周期短、投资小等优势,稻虾(小龙虾)共作模式因而得到了迅猛发展。2019 年,该模式在余杭区运河街道悦朋来家庭农场基地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田间工程

(1)田块选择。实施稻虾共生模式的田块有两块,总面积60 亩,是由多年的中华鳖养殖池塘改造而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能强、进排水方便。

(2)改建。在水稻播种前,沿稻田田埂四周内侧1.0 米处开挖面宽3.0 米、深1.0 米的环沟,环沟总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环沟、沟埂之间留出机械作业通道。利用环沟中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夯实田埂,确保不渗水、不漏水,保持田埂高出田面50厘米。

(3)防护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进、排水口用60~80 目的筛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及小龙虾逃逸。稻田田埂内侧用聚乙烯防逃膜构建防逃围栏,高0.6 米,其中底部20 厘米埋入泥土中,并且每隔1.0~1.5米用竹桩加固。

2.水稻选择与种植

选用单季晚稻“软香2 号”,该品种耐肥、高秆坚硬、分蘖力强、抗倒伏、抗(耐)病虫害。2019年5月27日进行直接播种,用种量3千克/亩。

3.小龙虾放养

(1)环沟消毒。按20克/米3浓度均匀泼洒漂白粉进行环沟消毒,杀灭环沟内有害病原菌和杂鱼、鱼卵等敌害生物。

(2)水草种植。环沟消毒4 天后,采用枝尖插植方式种植轮叶黑藻。

(3)虾苗放养。6 月12 日从湖州购进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无损伤,活力强、平均规格为400尾/千克的小龙虾苗,按20千克/亩的密度进行放养。放养时将虾苗运输框分散多点放在环沟浅水处或水草上,使其自行爬入沟中。

4.养殖管理

(1)投饲。虾苗放养后及时在环沟内分散投喂小龙虾专用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存虾重的1%~3%,中后期以投喂小麦为主。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以及小龙虾的摄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每天1次,傍晚6:00投喂。

(2)水草补种。虾苗放养后,根据环沟中水草的生长和小龙虾摄食情况,从附近天然水域中捞取整株轮叶黑藻放入环沟中,保证环沟中水草覆盖率40%~50%。高温季节环沟水面设浮框放养水葫芦,面积约为环沟面积的30%。

(3)水位管理。7 月中下旬水稻搁田期保持环沟满水;9 月中下旬逐渐降低水位,使田面干燥,便于水稻收割,同时沟内水位也逐渐降至一半,促使小龙虾进洞。水稻收割后,注水并保持环沟满水和田面30 厘米水深。至翌年5 月底,水稻再次种植前逐渐降低水位至沟内水深2/3处,让小龙虾汇聚到沟内,再进行集中捕捞和水稻移栽。

(4)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环沟每7~10 天换1 次水,每月泼洒1次生石灰进行消毒防止病害发生,同时补充钙质,每次用量为20克/米3。

5.田间管理

(1)施肥除草。播种前10~15天翻耕大田。翻耕时施用商品有机肥20 千克/亩作基肥,外加10 千克/亩尿素;追肥时施用尿素作分蘖肥和穗肥,每次5千克/亩。大田均进行人工除草。

(2)水位、水质管理。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按照“芽期湿润、苗期薄水、分蘖前期间歇灌溉”的原则。播种至三叶期水不上田面,浅水勤灌,保持畦沟里有水;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配合养虾管理要求,进行深水控蘖,将田面水位加到10~15 厘米;孕穗期至收割前10天保持田面水位20~30厘米;收割前10天,自然落干,使田面干燥,便于水稻收割;水稻收割后,留秸秆缓慢加水至水位高出田面30 厘米并保持,继续养殖小龙虾,稻茬经水淹及微生物作用后可作小龙虾饵料。种养期间每月用生石灰3~5 千克/亩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根据水质情况,每半个月换水1 次,每次换水1/5。此外,遇到连绵阴雨天要注意换水。至翌年5 月,水稻种植前1个月逐渐排干田水,环沟中的水至沟深2/3处。

(3)病虫害防治。采用稻虾共作模式,水稻病虫害明显减少,因此未施用农药。

(4)巡田管理。每天坚持早、中、晚巡田检查,观察环沟内水质情况,小龙虾的吃食、蜕壳等活动、生长情况以及水稻生长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死虾及时清除。

(5)水草移植。水稻收割加水后,田面移植浮萍等漂浮植物。

6.水稻收割与小龙虾的捕获

(1)水稻收割。2019年10月20日,机割水稻。

(2)小龙虾捕获。2020 年3 中旬开始,每天在环沟内按9~10条/亩的密度放置地笼,5月底逐渐降低水位至沟深的2/3处,让虾汇聚到沟内,便于集中捕捞和水稻种植。

二、试验结果

试验基地采用稻虾共作模式总面积60 亩,至2020 年5 月底,总产小龙虾6 333.5 千克,单产105.6 千 克/亩,平 均 规 格46 克/尾、售 价47.84 元/千克,产值5 050 元/亩;水稻总产量30.72 吨,单产512 千克/亩,平均售价3.0 元/千克,产值1 536 元/亩;合计产值6 586 元/亩。除去小龙虾苗种1 400 元/亩、饲料360 元/亩、稻种150 元/亩、肥药344 元/亩、田租530 元/亩、挖沟和围栏等设施改造600 元/亩和人工、水电400 元/亩等成本,净利润2 802 元/亩。与单一水稻种植(对照田产量600 千克/亩,净利润450 元/亩)相比,利润增加2 352元/亩,经济效益明显。

三、结论和分析

1.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可让稻田大幅增收

首先,稻虾共作模式能让稻田大幅增收,从而改变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缺乏积极性的现状,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其次,共作模式通过养殖小龙虾,可有效降低水稻虫害、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降本增效;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稻田因开挖环沟种植面积减少等原因产量下降88千克/亩,但肥料、农药使用比单一水稻种植田(农药、肥料、除草剂等400元/亩)减少204元。

2.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生态综合种养

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密度相对较低,虾的活动范围大。夏季高温季节时,水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为小龙虾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小龙虾为杂食性,可以利用稻田害虫及其幼虫作部分饵料,从而降低饲料系数,节约养殖成本,加上小龙虾养殖周期短、投资少,因而成为促进降本增效、稳粮增收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3.该模式注意事项

根据试验情况,以下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小龙虾的养殖,需要种好水草,稻田养殖小龙虾也同样需要在环沟种好水草;二是虽然采用稻虾共作模式,水稻较少发生虫害,但当周边稻田病虫害严重、大量施用农药时,也可能因用水影响小龙虾生长,甚至发生虾的死亡;三是应充分利用稻虾共作生态模式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的优势,做好相关宣传与品牌打造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环沟田面稻虾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魏巍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苏南地区虾稻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