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安溪县中小茶企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4-22冀晓瑞刘路星
冀晓瑞,刘路星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6)
1 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是一种阶段性的概念,它并不是限定不变的,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存在差异和可变性。例如大型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发生重大变故而变成中小企业,甚至破产;而一些中型企业通过多方努力进而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划定具有不同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并且还会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发生改变。
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判断指标主要是两个部分即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农林牧渔业的大型企业必须达到2亿营业收入,在500万到2亿之间的称为中型企业,而50万到500万之间是小型企业。
2 安溪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泉州市统计局2018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末安溪县实有茶叶种植面积407km2,占全市总种植面积的75.79%,截至2016年安溪县共建成22个茶庄园,全县120万人,其中涉茶人口达70%。从茶叶的种植面积和涉茶人口来看,茶产业是安溪县重要的经济支撑产业。从安溪县经济总量角度看,2018年安溪县GDP总值为574.38亿元,其中涉茶总产值达到175亿元,占比30.46%。
2.1 从企业数量看
安溪从2008年开始连续10年蝉联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在茶叶产量的基础上,有一大批企业进行生产加工,企业数量众多。截止2018年年初,福建省共有37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泉州市共有857家,其中有705家是安溪县的,占全市总量的82.26%。另外2018泉州市茶叶零售企业数量为1990家。2016年年末时泉州市茶叶生产企业是962家,茶叶零售企业是1238家,通过对比明显发现零售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与2018年年初相比多出752家,增加速度达到60.74%,而茶叶生产加工商在1年多的时间里共有105家茶叶生产企业退出市场,下降率为12.25%。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生产加工企业所需的成本、财务、人才资源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一方面零售企业总投入成本、人力、风险等与生产加工企业无法比较,进入行业的门槛较低,盈利状况也能达到经营者的预期。
2.2 从企业规模看
安溪县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8年初时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市共计有857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安溪县有705家,其中626家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有78家,占安溪县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总量的11.06%。大型生产加工企业只有一家,福建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属于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于2007年正式进入市场。安溪的茶企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与多方因素有关,最主要的是难以获得公域流量,只能依靠单一个体和局域单元性私域流量。因此安溪县的茶叶企业很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盈利状况和稳定性存在很大的问题。
3 安溪县中小茶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安溪县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贡献度稳固提升,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增加了安溪县的就业机会,同时对于提升居民收入和稳定市也具有突出的作用。而茶产业作为安溪县支柱性产业,茶企也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这些茶企市场发展不完善,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融资问题、财务管理问题、人才管理等。
3.1 融资问题
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扩大规模,升级产业设备等而导致现存资金无法满足当前需求,需要通过以企业或个人的资信从外部获取资金。茶产业与自然气候和生长周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气候决定了该年份的产量和原茶的品质,而生长周期就注定需要经历种植生产和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的流程。因此整个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差,但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和占用量又很大。
目前安溪县各茶企融资主要依靠内部融资,多数企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少有长期信贷等方式。超过半数企业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部分通过企业权益性融资获取资金,债券融资的最少。所以从融资渠道来看安溪县茶企的资金获取方式少,并十分集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最大的区别是无法获得优惠的利率,同时还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
3.2 财务管理问题
安溪县现有的茶企数量决定了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同时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制度还没有运用到公司运营中,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未得到广泛运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中管理者对于管理意识的忽视,管理的机制也无法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的现行要求,导致财务管理的效能无法发挥。最突出的例子是多数家族型中小企业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统一集中,未实现流程化、统一化的管理。
除观念上的问题,还有部分企业不具备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设立的财务部门不够规范,岗位分工不明确,未实现各司其职。在财务人员的储备上存在着人员不足,缺乏专业性,甚至有些企业出现业务交叉,财务人员身兼数职,部分财务人员属于兼职等。对于财务部门企业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企业有账目不明晰,信息存在失真等问题。
3.3 产品问题
如今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品牌产品和可替代产品的存在也提高了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很多中小茶企的茶叶加工无法做到全部符合市场准入的标准,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的机械设备未及时更新,机械材质中重金属和部分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导致折旧严重,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厂房也无法达到标准化的生产要求,茶品无法保证。部分茶园在管理时未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忽略了有机肥的施用效益,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损害茶株。
从产品品牌塑造角度看,安溪县有705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但大部分企业只是以简单的种植和粗加工为主,缺乏技术含量,且利润空间也很小,而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安溪县茶产品品牌塑造。虽安溪的乌龙茶和铁观音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知名品牌太少,导致很多茶品虽好的产品无法获得相应的售价,企业的利润十分微薄,本来就不多的收益很大一部分都由零售商获取,这也是茶叶零售企业在不断增加的原因。
4 推动安溪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4.1 从政府部门角度
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安溪县政府部门需落实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再贴现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正常经营且面临短期内流动性紧张的中小企业对于合理债券融资的需求。还可以适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部分经营状况优良的企业实施并购。鼓励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通过利用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不断完善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支持地方企业融资担保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加强对现有茶企监管,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政府部门需要规范市场经营,稳定茶品价格,对于产品质量不合格,经营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4.2 从企业自身角度
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管理观念和人才观念。很多小茶企是家族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很多死角。企业想要长足的发展定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储备,重视人才。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的分离,实现企业财务与个人财务相区分。具体落实相应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加快升级生产设备和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生产管理。中小企业需规范企业形式,升级生产设备,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生产线的更新,解决因设备问题而导致的茶叶品质的破坏。
统筹兼顾,加大对茶产品深加工的投入,增加茶产品附加值,获取增值效益。在茶产品加工销售时,应当适当延伸。例如推出茶盆栽,绿化等上游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种植获得属于自己的茶树,等到茶树成熟时,通过快递服务,寄至消费者家中、同时还可以邀请消费者再到茶园,亲自采摘自己种植的茶叶,带来不同的体验。在产品下游同样可以继续推广,例如通过团队实验与洗护化妆产品相融合,制作成植物面膜,茶叶精油等。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进行对接,提升茶产品的附加值。
4.3 从行业角度
规范行业准则,促进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安溪县当地的茶叶行业协会需发挥其职能,从茶产品品质、市场定价准则、茶文化和人才需求等方面为中小茶企提供帮助。首先是产品品质和价格情况,为维护市场的稳定需对失信茶企和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予以抵制,鼓励和推动各企业间的联动,促进产品品质升级和价格合理稳定,同时也可搭建各类展销平台帮助资质优良的中小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与宣传。
推动综合化一体化茶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通过专家调研指导和专业技术培训讲座等方式为各中小茶企提供技术支持。加大与各高校之间合作,为中小茶企不断输送优质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同时也为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地。促进茶企积极融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同时开发茶园的观光和游览,形成产业联动。钝化中小茶企间的竞争,帮助各茶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规划的方向,取得长足稳固的发展。
5 结语
安溪县中小茶企为安溪县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安溪县茶企和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准入条件较宽松,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茶行业存在一定的乱象,另外中小茶企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各类问题,包括: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等。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安溪县政府部门、中小茶企自身和茶产业行业协会等多部分的共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