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产业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的思考
——以镇巴县兴隆镇为例

2020-04-22张堂娥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兴隆贫困人口贫困户

张堂娥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人民政府,陕西 汉中 723601)

1 镇巴县兴隆镇的贫困现状

兴隆镇是镇巴县的人口大镇,位于镇巴县东部,星子山东麓,楮河中上游,距县城42公里,全镇辖10个村1个社区,72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229km²。全镇有农业人口6 031户18364人(常驻人口5243户16412人),是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全镇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艰巨,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2户3400人。

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大多数贫困群众思想落后,文化偏低,科学素质低、生产能力差。要更好地解决这部分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就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潜能,才能促进贫困群众收入增长,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促进群众稳定脱贫,而在这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从思想观念入手,从产业抓起,为稳定脱贫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2 镇巴县兴隆镇贫困致贫原因分析。

贫困村的贫困原因大体上可分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交通条件落后、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等因素,还有很多帮扶对象是复合型贫困。从陕西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中该地区致贫原因分析来看:缺劳力517户595人,占比49.19%;交通条件落后342户1097人,占比32.54%;因残67户99人,占比6.37%;缺资金59户220人,占比5.61%;缺技术19户56人,占比1.8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38户85人,占比3.62%;因学6户15人,占比0.57%;因灾1户2人,占比0.1%;因病2户7人,占比0.19%。具体致贫原因及比例见图1。

2.1 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滞后

从对兴隆镇致贫原因调查来看,交通条件落后约占47.89%,在致贫因素中占主导地位。陕南秦巴山区是典型的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而兴隆镇位于山区腹地,星子山主峰脚下,以山地为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公路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造成商品物流成本上升,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经济发展受限,进而加剧贫困程度。

2.2 农村空心现象严重

调查兴隆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现,无劳动力或半劳动力人口约占75%(见图2)。调查该镇劳动力转移人口数发现,外出打工人数占据劳动力人口数的一半,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虽对改善农民的生活作用明显,但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偏低。

2.3 缺资金支持

一方面是自身缺资金,经调查,致贫原因为缺资金的约占6%,大部分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除了日常维持生活的必要开支外,并无多余的资金用来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政府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对资金也有一定的需求。

2.4 贫困对象发展产业意识不强

兴隆镇贫困人口中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的有29人、文化程度为小学的有2204人、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有562人,这三类人占比例高达82%。由于大部分贫困人口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导致对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思想观念落后,致富能力弱,自主脱贫意识不强,不相信通过大力发展产业能够实现脱贫。

3 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扶贫产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调研镇域的扶贫产业来看,多为初级农产品加工及有当地特色的休闲、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易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3.2 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当前,许多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滋生,经常出现“政府热、贫困户冷”的尴尬局面。政府过度介入或群众参与度低的产业扶贫项目,加剧了贫困人口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

3.3 农村人力资本现状难以有效承接扶贫产业

农村空壳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产业意识不强,有技术、懂经营和善管理的年轻人流失严重,导致贫困户难以接受或融入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工作。

4 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的建议

4.1 做好产业政策导向

产业扶贫工作要以相关政策为导向。一是科学选择扶贫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界定政府与贫困户角色,用科学技术培育新动能。采取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助力脱贫攻坚;二是建设基础设施助推产业扶贫发展。选择宜居、宜业的贫困片区和乡村,将财政整合资金与产业扶基础设施建设挂钩,加大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产业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三是化解产业扶贫中的风险。引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特色鲜明、面积较但达不到规模的农作物实施政策性保险,帮助贫困户减轻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损失,实现稳定的收入和稳定脱贫。

4.2 “志智双扶”多渠道解决贫困户思路问题

实施“志智双扶”,解决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弱的问题。一是从教育抓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扶志再扶智;二是发挥第一书记及“四支队伍”的模范作用,要上引下联,运用政策动员群众,手抓科技产业,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乡村的具体实践中,把各种扶贫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三是动员贫困户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方进行提高,比如:通过公益性岗位、参军等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

产业扶贫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在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中,畜牧、林业、农业、财政、扶贫、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抓好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评方面的工作,协调做好产业扶贫项目选择、资源配置、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训、资金使用、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成效到位,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猜你喜欢

兴隆贫困人口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兴隆湖初冬
隐形贫困人口
特别的生日礼物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手上的证据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