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及实践探析

2020-04-21孙亮

邓小平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孙亮

[摘要] 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被写进党章,这是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根本遵循和路径导向。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通过政治建军,以达到政治生态重塑;通过改革强军,以达到组织形态重塑;通过科技兴军,以达到力量体系重塑;通过依法治军,以达到作风体系重塑。

[关键词] 习近平强军思想;政治建军;改革强军;国防科技现代化;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 E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1-0063-09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l)迈进新时代的中国虽没有生死存亡的燃眉之急,但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乱。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①。没有强军梦作为后盾,强国梦的实现难免遥遥无期、外强中干。反之,没有强国梦的实现,强军梦亦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强国必强军,强军国方安。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正式把“习近平强军思想”写进了党的章程,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理论上阐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本”与“源”,从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等四个维度全方位探究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加强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把握和实践贯彻。

一、政治建军,重塑政治生态

政治建军是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人民军队的特色和优势。政治建军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实践特征,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曲折发展过程。1927年“三湾改编”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端。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人民军队“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思想的形成。之后中共中央围绕人民军队政治建军又相继通过了1960年《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1978年《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以及1999年《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等等。2014年12月,《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由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转发,这是新时代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也称新古田会议)所取得的最终成果,这份由习近平领导和主持起草的文件凝聚着习近平“建军治军的雄韬伟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①。

(一)赋予军队政治工作新内涵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强调要“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②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已经明确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生命线”。1934年2月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③1951年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时特意加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④。习近平所作出的“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生命线”论断,强调了“永远”一词,一方面体现了核心要义的传承性,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维持军队性质、宗旨绝不动摇;另一方面,体现了时间、空间的创新性,把人民军队在历史、现在、未来的时间区域以及革命、建设、改革的空间区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赋予了军队政治工作更深远的意义。

(二)首次明确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是一定时期内某一领域的主要任务或者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能够为政策制定和任务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①。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的提出和确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把中国梦和强军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强军梦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其次,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和使命,从而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再次,时代主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动,相应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也会随之调整。这凸显了习近平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对党、国家、军队等各方面中心任务作出科学判断和统筹布局。

(三)提出军队政治工作新方略

军队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习近平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以问题为导向,在“破”“立”结合中实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着力抓好、筑牢军魂工作。“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苏洵《嘉祐集·权书上·心术》)新时代军队政治工作要矢志不渝以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②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为目标,要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军之魂,从而塑造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军人。第二,牢固树立党性原则,着力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习近平认为,“坚持党性原则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③因此,军队各级指战员尤其是军队高中级干部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纪律底线,敬畏党性红线。第三,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没有战斗力或战斗力不强是难以履行军人的天职和捍卫军人的荣誉的。因此,习近平指出:“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④要把政治工作与战斗力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要把政治工作融入战斗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全过程。第四,牢固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归根结底,军队政治工作威信的建立要落实到行动中。习近平强调行胜于言,“要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樹立起来,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上来”①。其中,军队政治工作人员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非常重要,要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同时军队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四)建立军队政治生态净化新模式

腐败是社会之癌,更是军队之敌,它极具传染性和破坏力。对于军队而言,它会削弱军队战斗力,污染军队政治生态,使军队沦为乌合之众、不战自溃。习近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案例后指出,要“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②,并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生态净化新模式。第一,以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严惩军队“老虎”。这对反腐败斗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军队腐败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第二,强化党委在军队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同时建立起一案双查制度,既要查问题当事人,也要倒查失职渎职的党委主要领导。第三,改进方法和手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推动巡视全覆盖,推进军队纪检、审计、司法的协作配合,以及建立起纪检工作双重领导机制,从而为军队政治生态的净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一、改革强军.重塑组织形态

新时代的军队改革势在必行。从国际背景来看,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了深刻调整,多极化格局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面对的外部压力也与日俱增,周边安全风险也在增多。对此,习近平认为,和平和发展作为世界的主题依然没有变,但必须要有底线思维。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军事力量是保底手段必须始终牢记并不断巩固加强,必须要争夺战略主动权,迎接新军事革命,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③。从国内战略安排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战略构想,同时制定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④习近平深刻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这个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整个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围绕这个战略布局来谋划、来推进。”⑤从军队自身发展来看,军队内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特别是腐败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在腐败侵蚀面前,即使是钢铁长城也会生锈溃烂。如何解决军队腐败问题,习近平认为首要的就是改革军队相关制度,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①。改革军队纪律检查、人事任命、基建建设等制度,这既遏制腐败增量,又能有效减少腐败存量,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军队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基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为了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习近平对国防和军事体制进行了改革,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层级之高、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故被称之为“脖子”上的改革。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鉴于相关改革措施具有关联性强、耦合性高的特点,故需要始终做到体系设计与顶层设计相配合,体制改革与政策实施相衔接。

(一)改革军事领导与指挥体制,重塑组织架构

军事领导与指挥体制改革属于基础性、前瞻性的改革,其基本原则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③。通过设立“七部、三委、五机构”的全新组织架构,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四总部权力相对集中而不利于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的问题,④从而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中央军委的服务机关,最终形成从“四总部”制向“多部门”制的转变。上述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建立中央军委的“多部门”制,精简了层级机构,对军事领导与指挥体制进行了革命性组织架构重塑,从根本上维护了中央军委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调整划设军区与战区,完善组织布局

在经过多轮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新时代军队担负使命任务的统筹布置,中央军委最终决定把原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五大战区。从调整“军区”到划设“战区”,虽一字之差,但两者在设置理念、运行模式、功能定位上却相差甚远。总的来说,战区的划设更符合现代军事专业化分工要求,有助于各战区将领专谋打仗,以制敌获胜,这也有助于各军种专司训练管理,以强基固本。因此从军区到战区绝不是量的增减,而是通过完善组织布局达到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凸显了军事战略思维的转变与军队内部机构的重组。

(三)优化军队规模结构与部队编成,提升组织力量

从我国国情和军队实际情况出发,习近平在总结近现代国内外战争的基础上强调,质量效能型是我军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建军9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宣布再裁军30万。在压规模的同时,习近平还着力调整军种比例。军种比例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传统、战争因素、科技水平、经济能力以及地理环境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领导下,军队领导体制和指挥体制进行了革命性地重组和优化,筹建了全新的陆军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了第二炮兵到火箭军军种更名,组建了战略支援部队。上述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顺应了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打造了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组织力量。①

(四)创新人才培养与后勤政策制度,强化组织保障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军队人才的培养和干部队伍的选拔对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国防和军队人才发展状况,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后勤政策制度,为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首先,调整和优化军事院校规模结构,构建特色鲜明、有机衔接、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改进军队政策制度,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具体包括组建统一文职人员制度、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全面停止军队对外有偿服务等。再次,破除唯年龄的用人倾向,对饱受争议的军队后备干部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②

二、科技兴军,重塑力量体系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军事科技水平的高低和武器装备的优劣会影响到一次战役的胜负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这点在海湾战争中体现最为明显,故有学者就指出,“海湾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的显著标志”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多次论述科技创新对于新时代强军兴军的重要性,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①习近平关于科技兴军的重要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牢记历史教训,军事力量是保底手段,国际较量说到底在于实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于中国近代史而言,这句话显得尤为深刻。习近平熟读中外历史,尤其对于中国近代史更是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资政辅治。习近平以深邃的历史视野仔细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军事竞争,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①21世纪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军事力量竞争的中心日益转向以高科技领域,其典型特征就是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其本质是争夺战略主动权。在国际较量中,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军事力量则是保底手段。②

(二)看清现实差距,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越,完成由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西方国家由于经过上百年工业革命的历程,加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其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成为他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根基。③作为联合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只有增强自身实力和敢于面对竞争,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习近平指出:“要牵住‘牛鼻子’,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①我们必须选准突破口,提前布局前瞻性和颠覆性的重大技术,才能在未来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

(三)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打破二元分离结构,驱动资源互补整合

军民融合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遍选择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工业主要是参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军工和民用工业两大体系相对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军民融合改革提上日程,国家相继实施了“军民一体化”(1978~2002年)、“寓军于民”(2002~2012年)、“军民融合”(2012年至今)等战略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首先,战略上高度重视,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⑤。此举有利于凝聚国家意志,也能够充分调动军地两者的积极性。其次,制度上全面改革。破除垄断、封闭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资源整体效益,对本位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发展模式坚决破除。改革相关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①。

四、依法治军,重塑作风形象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新时代国防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军就是通过法律程序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转化成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推进和提升人民军队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这里的“法”不仅仅指军事法律法规,也包括宪法在内的国家法律法规。换句话说,此处“法”不仅包括“军法”,也包括“国法”。从某种层次上可以说在新时代依法治军的过程中,遵守包括宪法在内的“国法”是基础和前提,遵守“军法”则是关键和核心。

(一)依法治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支现代军队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指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②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国家法治建设发展进程,使部队法制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法制建设相衔接、与社会法制环境相协调。③从人民军队创立之初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不断完善的军事法规,依法治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军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依法治军基本方略的确定是对以往依法治军的历史传承和创造性发展,也是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法律保障。新时代只有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才能不断提升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提升军队战斗力,建设好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二)依法治军的关键是依法治权

由于权力本身所固有的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和扩张延展性等特征,④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法治的本质是治权,法治国家就是公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习近平指出:“党内不能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军队是拿枪杆子的,更不能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整顿组织、整顿纪律,坚决反对军队腐败,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了依法治军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具体包括组建新的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的贯彻落实、改革审计监督体制、调整军事司法体制等等,从而逐渐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②。

(三)依法治军的基础是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健全军事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实现了由“健全军事法规体系”到“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的重大发展。习近平指出:“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③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制体系,一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二要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三要加大军事法规执行力度;四要健全军事法制工作机制。④需要注意的是,在军事立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原则不动摇,这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在军事法规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对涉及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体制机制进行及时立法跟进。同时,各个军事法规、条文之间应该有机衔接、高效耦合。

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宏大,体系严谨,立意高远,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理论遵循和路向选择。在深入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孤立去把握,要结合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找到解读它的精准坐标。而从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等路径上去领会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显然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