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2020-04-21林麟一
林麟一
摘 要:工匠精神在长期而艰苦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体现劳动者精神,实现了劳动的价值。弘扬和培养小学生工匠精神反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笔者从“工匠精神”视域下分析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从多个维度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小学劳动育人工作的推进和实施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正确指导和教育小学生以“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学习真本领,热爱劳动积极专注。
一、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和问题
“工匠精神”是政府工作报告新词,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但“工匠精神”不止于这一狭窄的内涵定义,它的外延更为广阔。国内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但仍限于各职业院校,并且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少细致的针对性的研究。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大部分是校园卫生值日和家务劳动层面,很少上升到“工匠精神”层面引导和启发学生。
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小学生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不过关;第二,劳动教育局限在教室值日和家庭的简单家务劳动,家校间对劳动教育缺乏沟通,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第三,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有的教师重学习成绩,把劳动当做惩罚手段,学生中出现轻视体力劳动者、不尊重劳动成果等现象;第四,教师缺乏“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二者间的观照,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极少,“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培养小学生“工匠精神”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德智体美劳”五育没有做到齐头并进是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培育“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在劳动教育,也只有在长期且有实效的劳动教育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重视学习忽视劳动的态度。学生的全面发展得益于“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情均要保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态度,消除人们歧视体力、技术劳动者的现象,创造平等的氛围。其次,学校应按要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管理制度、课程建设、活动实施、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做到家校社共育。
小学阶段应按照学生年级特点,根据教育目标,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工匠精神”。小学低年级重在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中年级学生在继续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逐步养成劳动素养的同时,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试着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作风和态度。学校进行上层设计,不断开发系统而符合学生实际的劳动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创设氛围优良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除了思考如何教还要思考如何评。评价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针对当下小学阶段劳动评价简单片面局限的问题,需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成果展示,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劳动素养、技能和价值取向的考核。
三、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初步探索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育人途径如下。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
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体系,重视劳动教育,定时定期评价分享交流,具体见表1。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保证劳动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开展。
(二)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各学科都是劳动教育的课堂,语文统编教材中就有很多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选文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是从一年级开始就系列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品行。低年级卫生课、中高年级信息课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劳动有价值的科学观念。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严谨中创新。
(三)课内外活动融入丰富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达成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个人、校园和社会生活三者紧密结合,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逐步提高劳动素养,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班级护绿行动通过开展种植绿色,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每天照顾植物,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在劳动中学习技能、增长知识,收获劳动的乐趣,体会与小苗共成长的喜悦,让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在心中生根发芽。
十字绣、广绣、捏土、剪纸、篆刻等特色课程的开设,学生感到劳动的乐趣以及不易。学校邀请广绣传人梁氏姐妹到学校授课,一针一线细节处着眼,看似貌不惊人,却蕴含着定力、耐力和实力,蕴含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气神。学生在学习中敬匠心,颂传承,感受精细当先、秉持初衷,更要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
(四)長效健全评价机制护航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精神,有效推进劳动教育,需要以制度为保障。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自觉,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使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师生的文化自觉,鼓励学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锤炼品德、不断创新。
劳动教育评价要点主要从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实践和劳动品质五个要点进行评价。劳动观念指学生要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关知识及技能,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自觉、主动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劳动实践分为校内、校外以及家务劳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劳动品质要求学生尊敬劳模,学习榜样,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积极向上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工匠精神”从娃娃抓起,不断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可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为祖国培养出牢靠的建设者。